既或不然的信心
经文:但以理书3:8-16
时间:2022年1月23日
讲员:程宏
引言及背景:
但3章,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基于时间关系,重点讲3:8-26,别的经文我会简单概述。
约BC605年,犹大人第一次被掳到巴比伦,过着被虏和压迫的日子。被虏的人中有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
第1章,开门见山指出,是神在掌管一切(但1:2、9、17),没有神主权的允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2章藉着但以理给巴比伦王解梦,宣告神的国度最终会击败人类一切的帝国(2:44),并最终得胜,只有独一的真神能够掌管人类历史,祂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但3章,但以理三个朋友面临烈火窑的威胁,决不服从王命。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如此胆大包天,竟敢违抗王的命令?从他们的回应来看,是因为对神的信心,那么,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以致于他们有如此大的信心去拒绝王的命令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但3:1-7,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造了一个金像,并下了一个命令:所有的人都要向金像下拜,凡违抗命令的,必处以火刑。于是全国上下,不管是官员,还是普罗大众,都服服帖帖下拜。
但是,有三个人却被发现没有向金像跪拜。
一、偶像敬拜的挑战(但3:8-15)
但以理三个朋友被发现不拜金像,几个迦勒底人去尼布甲尼撒控告他们。
尼布甲尼撒为什么造金像或造什么样的金像?经文没有明说, 金像:1)金像可能是王自己的像。王希望自己的国不仅是那个金“头(2:32)”,还希望整个历史都属于他,并且金的——希望自己的统治能持久(37)。2)金像可能是2章梦里像的形象。3)金像可能是巴比伦某位神的神像。 无论如何,经文向我们表明:金像的敬拜与巴比伦的神有关(12、14、15、18)。所以拜金像的本质是偶像崇拜,巴比伦王把自己或者自己的神当作了偶像,要求全国上下的人都要参与这样的偶像崇拜。古近东,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崇拜的神明,认为是自己的神明给自己和国家带来保护、福祉……在王看来,“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的手呢?”(3:15),好像说,只有我和我的神明能保护你。所以,当但以理的三个朋友不拜金像时,不仅是对巴比伦王的不服从,还是对巴比伦全国上下一致的偶像崇拜的拒绝,因为他们作为耶和华的子民,知道不可以拜别的神/偶像。当王听到几个犹大人不拜金像时,就“冲冲大怒(13)、怒气填胸(19)”:心里的不安、偶像的掌控欲体现得淋漓尽致。
基督徒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XX条例说不准未经批准聚会,某个时间之后就不能在网上进行宗教活动,如果有违反的就……你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当别人说你没有遵守一个与信仰相违背的法令时,你会怎么办?通常那些官员都很会做你的思想工作,引导你、开导你,循循善诱、威逼利诱,就像这个王和但以理的谈话一样…..你能经得住几轮的轰炸?你心里会惧怕或担心吗?我们若是靠自己,都不会胜过偶像敬拜的威胁和压迫。
太10:28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从更广的范围来说,我们常常处于一个有害/有毒的文化之中,这种有毒的文化告诉我们:离开了某样事物我就活不下去,或者我若不怎么做我就完了,或者我如果没有拥有什么东西我就不会幸福…当一个事物在我们的生命中成了“不得不、必需”的时候,这个东西就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偶像。比如我的工作若不达到什么级别我就没脸见人,达不到某种择偶标准就不结婚,或者我若没有更多的钱财我就不会辛福…. 我们未必会想得如此极端,但是我们的表现往往是类似这样的。一方面把自己献给偶像,一方面我们进入偶像的网罗,被偶像所困住。惧怕、担心、焦虑…成为我们的主要驱动。
当我们被偶像操纵时,我们要思想:有何神能救我们脱离“偶像”这双看不见的手呢?
答案肯定都知道,但是怎么做呢?
二、忠心信靠的信徒(但3:16-18)
当王询问三个朋友时,他们的回应是:
v3:16: 不卑不亢的回应王想要用生死来掌控人,他们一点都不在乎(生死)。生命都危在旦夕,为何还这么淡定?因为:
v3:17: 即便被扔到烈火窑里,相信神能救他们脱离烈火窑和王的手只在乎我信的神能做什么。(福音及对福音的信靠)
v3:18: 即便我的神没有救我,我也决不侍奉你的神、拜你的金像进而只在乎我们应该如何回应神。(福音驱动的回应)
当但以理三个朋友因着对神的信靠而不惧怕生死时,他们就不受生死的恐吓、威胁。他们为什么有如此的信心不害怕生死、不害怕烈火窑的焚烧呢?
1、对神正确的认识与信靠
V17 ”我们所侍奉的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呢?他们竟然有这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偶像敬拜的挑战、生死的威胁?如果我们回顾有大人过去的历史,他们就知道:
伯19:25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19:26 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 神。死后的盼望:与神同在
赛65:18 你们当因我所造的永远欢喜快乐!因我造耶路撒冷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为人所乐。
65:19 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因我的百姓快乐。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号的声音。
以后会有一个美好的新天新地(赛66:22),那里不再有哭泣、哀号、痛苦…
在耶利米书中,神还应许他们,在被虏之地会与他们同在(耶24:5;29:11-13;42:11)
耶42:11 不要怕你们所怕的巴比伦王。耶和华说,不要怕他,因为我与你们同在,要拯救你们脱离他的手。在被虏的日子神仍旧在掌权。
当然,透过历史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他们都会对未来的弥赛亚有盼望:会帮助他
们胜过他们的仇敌,弥赛亚要永远做王。这是神对他们当时所启示的福音的形态,当然还有很多:比如神的创造、人的罪,神的主权、神大能的拯救(出埃及、旷野、进迦南)……虽然当时福音的形态不像我们现在知道的那么清晰,但也足够让他们藉着福音信靠神去面对艰难的处境:即便世事艰难、但神仍然掌权,并终将得胜,这样的得胜具体说:在艰难中神因着他的信实和慈爱对他的子民的保守,以及给与最终的盼望,让他们在艰难中得胜。也就是福音在旧约的彰显。一般的犹大人他们是否清楚记得并相信这些?未必,但是,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这种对神敬畏、忠心信靠的人他们肯定清楚明白,也相信。
福音就是神是谁,他做了什么,他将要做什么?以致于驱动我们有信心面对艰难的处境。对神有正确的认识和信靠这是首先的,其次要在生活中常常经历神,用三个朋友的话说就是常常“侍奉”神:
2、生命中去经历神
17节的“侍奉”在这里至少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主仆关系,神是生命的主,自己是仆人,仆人要对主人忠心,生命也由主人掌管;
第二,亲身经历神的大能和同在(不仅知道神过去有什么大能的行为),比如但1、2章的事情。
神透过我们的侍奉,建立起对神的亲身经历,让我们亲身体验神的真实,从而没有任何事物能撼动我们对神的信靠。这样的“相信”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知道和认同,而是生命亲身体验,从而驱动我们愿意去回应神。如果我们对福音的相信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没有在生活中常常去思想福音、倚靠并寻求神对你的带领、过一个以福音为中心的生活,那么,一旦遇到艰难和挑战时,就不知道怎么去应当,你就会胆怯和害怕。
过去我很害怕放下自己很多的择偶标准之后,神要是给我预备一个我不喜欢的人怎么办?但是随着不断在生活、工作中不断转向神,在服侍中去经历神,思想福音,我越来越相信,神为我预备的那一位会是我喜欢的,即便不一定像自己过去期待的那样,这种对福音的信靠,在侍奉神过程中对神真实的经历,能帮助我不断放下婚姻寻求过程中的那些偶像,并以信心去面对婚姻的压力。
这三个朋友,他们因着对神的信靠、对福音的相信,也在“侍奉”中亲身经历到这位真实的神,驱动他们用信心去回艰难的处境:
3、对神忠心的信靠(17下、18)
v17对今生盼望而来的回应: 他们相信,即便被扔到烈火窑中去,神能将他们从烈火的窑中拯救出来。这是对眼前、今生所处艰难的一个信心的回应,也是因为神曾经应许他们会救他们脱离巴比伦王的手(耶42:11),最终是一定会脱离巴比伦王的手,因为不可能一直被虏;但神在耶42:11没有说具体的事情,所以他们相信:神有能力施行这样的拯救,但并不意味着神一定在这样的事情上施行拯救,是否拯救在于神的主权,所以他们仍然有被烧死的可能。所以就有了18节进一步的回应:
v18 对永生盼望而来的回应:即或不然……这是一个更大的信心:即便神没有救他们脱离烈火窑,被烧死了,他们还是不侍奉巴比伦的神,不敬拜王的金像;只单单侍奉、敬拜我的神,因为有永生的盼望:前面说到死后会与神在一起、也不再有逼迫和痛苦…他们相信福音,神要不有能力拯救他们,即便不拯救,神也给了他们终极的拯救,所以可以毫无畏惧地侍奉神。我们今天也是如此。
对神真实的信心一定能驱动我们献上忠心的敬拜,这是一个由信心驱动的行为,由福音驱动的敬拜。神是真神、活神,他有能力拯救我们,即便世事艰难、但神仍然掌权,并终将得胜,因着神对他儿女的慈爱、信实、同在,我们靠着他能在艰难中得胜,并盼望耶稣基督里永恒的得胜。如果我们是这么相信的,那我们就知道神是值得我们去敬拜的,即便献上我们的生命,而不惧怕现世的艰难,这是即或不然的信心。
这种信心驱动的行为,福音驱动的敬拜,在新约中随处可见。比如:
罗12:1所以弟兄们,我以 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 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12:2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 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此时此刻就是在用生命去献祭。
所以,如果我们今天有什么惧怕的,担心别人知道你的信仰,担心你的安全、担心别人知道你的见证,担心会受到什么逼迫,担心受逼迫影响自己的收入、生活的安稳及享受,那我们需要回到福音里面来反思:我对福音那方面的信心出了问题?
三、超然的拯救(但3:19-26)
v19: 尼布甲尼撒听到三个人的回答后,“怒气填胸”:比之前怒气更大了。谈话失败,就变了脸色,并要求人把火窑烧热,是平常的“七倍”:加入里面的燃料是平常的七倍。 这个“七”:有人采用象征意义的解读,象征烈火达到完全、最高燃烧的程度。但我认为采用字面解释更适合:加入的燃料是平常的七倍。
v20-22: 抬三个人的几个壮士,只是在火窑旁边都被烧死了
v23-24: 这三个人能不死吗?
v25: 三个人,不仅没有死,还多了一个好像神子的——“神的使者”(28),和他们在火窑里行走….
v26: 于是,尼布甲尼撒醒悟,知道他们是至高神的仆人,并叫他们上来,他们三个就从火窑里上来了,毫发无损…
不管是他们没有被烧死、还是从火窑里走上来,都不是他们三个人自己能做到的。不管那位“像神子”的指谁,这个“像神子”的,也有不同的解释,比较常见的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旧约中先存的基督;另一种认为是神的使者(天使)。经文的重点不是要说清楚他的身份,而是要表明这是来自神拯救的作为,只有耶和华神能施行这样超自然的拯救。共同点是:这是来自神的作为,只有耶和华神能施行这样超自然的拯救。
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三个人的“信心”:你看我信对了吗?NO,对于但以理这三个朋友,神不行这样超然的拯救,他们对神的信心仍然是坚定的;这个故事的结果是:神的名被传到外邦、神的名在外邦中得称赞(但3::26-30),但是最终巴比伦王还是没有信靠神,尼布甲尼撒只是把神当作众多可信的神中的一位来称赞。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神超自然地拯救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对当时被虏的犹大人、旧约后面神的百姓,今天的基督徒,有着重要的意义:显明神的主权、大能,神是至高的,超越巴比伦的众神,鼓励后面的群体:即便世事艰难、但神仍然掌权,并终将得胜,这样的得胜不是靠属世的能力,而是因着神对他儿女的慈爱、信实、同在、今生及永生的应许,神会带领我们在艰难中得胜。
今天,最超自然的拯救是神藉着耶稣基督拯救了我们,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捆绑,脱离死亡的权势,从黑暗的国度里面出来,进入神光明的国度,因信耶稣基督被称为神的儿女。
西1:13 他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
西1:14 我们在爱子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
我们原本都像尼布甲尼撒一样,心里充满各样的骄傲、内心也常常有各种发现及未发现的偶像;像那几个告密的迦勒底人,心里充满各样的诡诈、罪恶。要是按照我们的罪该受的审判,那就是拥远的灭亡:地狱之火不灭的刑罚,远比烈火窑更威猛。但神竟然让他所爱的独身爱子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的罪,替我们死了,为我们承担了终极的刑罚:比烈火窑更甚的痛苦,他救赎了我们,这是何等美好的恩典。而福音的大能不仅让我们从不信到相信,还要继续救我们这些相信的人到底,直到耶稣再来,我们一同得胜。这样的福音能激励我们的生命忠心地敬拜神,这样的信心能驱动我们活出与福音相称的行为。
即或不然的信心,归纳起来就是:我相信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他已经成就了什么事情(福音里已成就的事),我相信他能为我做什么事情(福音里继续要成就的事),即便我在艰难的环境中,神没有为我成就关乎我的事情,我仍然相信神在掌权、相信神的同在、应许……因着对今生和永生的盼望,以信心去回应神,因此不影响我们对神忠心的敬拜。
比如:我相信神是设立婚姻的神,我相信我蒙救赎后神会看顾我的婚姻,我相信神有能力让我在今年结婚,即或不然,我相信神仍然掌管我的婚姻、爱我,无论今年结婚与否对我来说都是美善的,所以,我要忠心地敬拜神(不要沮丧、软弱…耍脾气…)。
我相信至高的神满有能力,我蒙救赎后成为神的儿女,神有能力看顾我的安危,即或不然,在经历艰难如逼迫的环境中,神仍然掌权、与我同在,无论生死对我来说都是美善的,所以我要献上我的生命忠心敬拜神,勇敢为主做见证(不要害怕、胆怯……)。
……
- 金像:1)金像可能是王自己的像。王希望自己的国不仅是那个金“头(2:32)”,还希望整个历史都属于他,并且金的——希望自己的统治能持久(37)。2)金像可能是2章梦里像的形象。3)金像可能是巴比伦某位神的神像。
- 这个“七”:有人采用象征意义的解读,象征烈火达到完全、最高燃烧的程度。但我认为采用字面解释更适合:加入的燃料是平常的七倍。
- 这个“像神子”的,也有不同的解释,比较常见的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旧约中先存的基督;另一种认为是神的使者(天使)。经文的重点不是要说清楚他的身份,而是要表明这是来自神拯救的作为,只有耶和华神能施行这样超自然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