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七标志之二福音:路15:11-32

Maike, 29 五月, 2023

七标志之二--福音  路15:11-32

热身:
讲这段经文的三个理由:
1、我们过去以为来到神面前、和神建立关系的方式可能都是错的。
2、福音不仅仅是非信徒才需要听的好消息,也是信徒需要的消息。
背景:
读经要看上下文。耶稣有两种听众:
15:1-2  一种是坏人,坏人相信耶稣和喜欢耶稣,一种是好人,法利赛人不认识耶稣,也不喜欢耶稣

3-10 耶稣讲了2个比喻--寓言故事--说明神会努力寻找拯救失丧的人,然后会欢喜快乐

你们觉得11-32故事的主角是谁?

这是两个儿子和父亲的故事。

12-24  小儿子和父亲的故事

第一次互动  12-19   

小儿子要分家产-这对于当时的听众是让人惊讶的。-一般父亲死了才分家产,大儿子永远是双份,三分之一归小儿子。小儿子并不想要父亲,乃是父亲的产业。这等于咒诅父亲,是应该打死的。所以这是让人震惊的,但是父亲的反应更加让人震惊。一般来说父亲会责骂儿子,命令儿子悔改,但是父亲却答应,让父亲两次失去面子。败坏了父亲的名声和地位。

小儿子分家产的动机是什么?是怕父亲不给他?怕哥哥霸占他?不是,是想自由。他是典型的反律法主义者,就是觉得不顺服父亲,不用被父亲约束,自己会过得更好。觉得父亲并不爱他,给他的要求也不是完美的。他想脱离父亲的权柄地自由,我行我素,任性,要自己做主,觉得自己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不相信自己的父亲。

为了摆脱父亲的影响,去了远方,把一切都收拾,不打算回来了。他还有父亲吗?父亲还有这个儿子吗?其实都没有了。你的生活有神吗?是圣经说的神吗?

终于享受自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不用考虑后果。

遇到了大饥荒---是不是神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他没有办法,只能找本地人供应工作,大饥荒的时候工作也不好找,大家都没有钱。

他的工作是什么?放猪,看守猪。猪是犹太人以为不洁净的牲畜,是不会靠近和触摸的。但是这时候的小儿子什么也顾不上了。生存压力啊。

放猪是否能供应他的生活所需?不能,甚至想吃猪食,就是豆荚。脏!味道如何?一般情况下你会去吃吗?

连猪食都没有人给他。放猪和喂猪是两份工作,喂猪可能是其他人负责,猪吃的时候他不能吃。也许只能偷偷吃。饿得不行了。

我们都不喜欢艰难,但是人在艰难、逆境中学到,相对于顺境的情况,有什么区别?

有时候苦难是我们人生最好的礼物。

第二次互动

17节  小儿子醒悟过来,觉得是在父亲的家中好,还是在异地他乡放猪好?他觉得自己错了吗?什么是真正的悔改?他觉得自己还配得做父亲的儿子吗?他觉得做一个雇工就好的,他不配得属于这个家庭。雇工和儿子的区别是:雇工没有归属,没有接纳,靠工作赚得生活费,随时可能被开除。靠工作的业绩讨主人的喜悦。他要靠努力工作、表现好一些得到主人的接纳。他害怕父亲不要他,都提前预备了台词。

我们来到神面前是不是也有雇工的心态?

回家的路程很容易吗?过去有钱,现在已经一无所有了。但是这一切都无法拦阻小儿子回家的心。亲爱的朋友,你想回家吗?

按照东方的文化,颜面扫地的父亲应该如何对待小儿子?管教?责备?先跪地认错?。。。公开认罪?肯定不会跑出去的。很伤面子。

但是父亲一直等待小儿子的回来。他虽然没有出去,但是心一起牵挂着小儿子,小儿子一直在他的心上。他盼望重新可以得到他的儿子。

父亲对儿子是什么样的心肠?动了慈心,动了怜悯之心。不是因为儿子配得,乃是出于对儿子无条件的爱。

抱着颈项和亲嘴--代表接纳和亲热。说明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恢复了。这时候儿子还没有来得及说话。

儿子还没有把预备好的话说完,父亲却说----父亲给儿子最高的待遇。。。上好的袍子--身份、戒指--代表名分和地位,给他鞋--心疼儿子的脚--无微不至的爱。父亲还宰杀肥牛--家里最昂贵的牲畜--把父老乡亲都请来庆祝!!不怕丢了面子?父亲的表现超越小儿子的想象。

父亲庆祝的原因只有一个:死而复活了,丢了又找回来了。和前面的两个比喻类似的。丢了羊找回来了,丢了钱币找回来了。儿子的离开等于死了,名义上有,事实上没了。

这是小儿子想到的吗?我们很多时候来到神面前的心态是不是类似?我们有没有小儿子的心态?我们靠信心入门。之后想努力服侍,来偿还主耶稣的大恩大德?如果自己做不好就觉得亏欠?更多是罪疚感或亏欠感在驱动我们的服侍,而不是喜乐?

无论你现在在何种状态,无论你犯过什么样的、多少的罪,只要你转向神,相信主耶稣,只要你愿意回家,神都接纳你,不仅将你的亏欠一笔勾销,还给你最高的待遇。不需要你将功补过。神会给你儿子的地位和保障。这是无条件的,是白白的。你永远不需要偿还。而且神为你高兴欢喜,会为你庆祝,让你享受和神的关系。因为神享受和你的关系。将来在天上还有你和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婚宴。这是不是好消息?你永远比你所想象的、所知道的、所以为的更加被爱、被接纳和被欢迎。

故事到这里应该结束了。皆大欢喜,和前面的故事大同小异,都以欢庆结尾。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尾。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没有出面。耶稣故意多讲了大儿子的故事。为什么?

25-32 大儿子和父亲的故事

第一次互动

25-28  大儿子没有离开父亲,没有效法小儿子,他一直在父亲身边服侍。。。小儿子回来的时候,他正在外面干活。他不是吃闲饭不干活的那种。

他还没有到家,就听到了作乐跳舞的声音--谁在作乐?谁在跳舞?不是请了歌舞团、文工团就是自己和父老乡亲一起作乐跳舞呢。

大儿子不解。立马把仆人叫过来--估计是派来叫大儿子的仆人,如果是一致跟随大儿子的仆人也不会知道家里的事。大儿子问仆人问怎么回事?这么大的事,自己怎么不知道?说明是父亲立马办的事,都没有来得及和大儿子商议,大儿子也不知道。

仆人解释是因为小儿子回来了,而且无恙。

大儿子立刻很生气。他为什么生气?大儿子的态度和父亲的态度形成显明对比。父亲很开心,大儿子很生气。

生气的理由是?他觉得不公平!是父亲的问题。你有没有发现,你最终生的是上帝的气?对别人是嫉妒,对神觉得不公。嫉妒等于说:我没有的,你也不能有,你有的,我也要有。总是我配得,比你配得。至少一样配得。总之你不能比我强。我们觉得是上帝需要悔改?

28节仆人估计回去汇报给父亲了。说大儿子不愿意进去。大儿子给父亲面子了吗?你觉得大儿子爱父亲吗?

大儿子没有回家。父亲出来劝他。父亲没有出去找小儿子,却出来找大儿子。父亲没有挽留小儿子,却出来挽回大儿子。

29节大儿子说了不进去一起庆祝的理由--生气的时候会说诚实话。

大儿子的真相暴露出来:1)他对父亲很生气,甚至都没有称呼父亲。小儿子称呼父亲。2)把自己和小儿子做了显明对比:自己服侍父亲多年。如同奴仆对待主人一样。大儿子并不享受和父亲的关系。3)自以为义。他说没有违背父亲的命令。其实自欺。4)说父亲从来没有给一只山羊羔。感觉像受害者。完全想不起来任何觉得感恩的事情。其实父亲的都是他的。5)不认自己的兄弟。不父亲的认小儿子。他并不爱自己的兄弟。6)夸张小儿子的罪,说他嫖娼。其实前面没有提到。7)父亲偏爱。对待小儿子呢?不仅庆祝,而且宰杀肥牛犊--最贵的牲畜!!而且按照遗产分的话,剩下的应该都是大儿子的,父亲不仅把本属于大儿子的袍子、鞋子、戒指给了下儿子,还在用大儿子的产业和小儿子一起庆祝!!而且小儿子回来又要重新分财产。大儿子觉得父亲应该悔改。  

你说大儿子能不生气吗?如果你是大儿子是不是也很生气?是不是也愤愤不平?凭什么小儿子得到这些对待?凭什么父亲这样对待小儿子?凭什么父亲没有这样对待自己?

父亲没有责备他,依然温和地劝他,而且很有耐心。称呼他为“我的儿子”,父亲所有的都是大儿子的,这话没有错。小儿子该得已经拿走了。但是小儿子失而复得,很难得啊。所以要欢喜快乐。你觉得父亲的理由充分吗?父亲其实在温柔地指出大儿子的问题。他也是爱大儿子的,他在挽回大儿子的心。大儿子虽然身在家里,心却不在家里。大儿子也需要回家。大儿子也是失丧的。

大儿子的问题在哪里?1)他并不真正爱他的父亲,他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这是父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他却不愿意和父亲一同快乐。丝毫不给父亲面子。他以为一直在服侍父亲,其实是服侍自己,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得到自己该得的产业。当他失去不想失去的利益的时候,生气显露了他真实的内心。2)因行为称义。他觉得自己做得好,该得的没有得到,所以有理由生气。3)自以为义。他觉得自己比弟弟强。而弟弟做了那么多坏事,活该。不应该得到这么好的待遇。其实他和弟弟都是一样的。

你永远比你所想象的、你所知道的、你以为的更加罪恶、自欺和不配。

这两个儿子有共同的问题,都不爱父亲,都更爱自己,都为了财宝。一个表现很悖逆,像是坏人,这是典型的反律法主义者,如同听众中的税吏和罪人。他们过去不相信神的爱、完美,不愿意听从神的,也不爱神,觉得自己更有智慧,更爱自己,要走自己的道路,后来悔改了,如同小儿子。一个表现很听话,像是好人。是典型的律法主义者。如同耶稣当时的听众之一--法利赛人和文士。遵守神的律法、表面上服侍神,最终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心中没有对神的爱。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就生气,觉得自己配得或当得。会嫉妒别人。审判别人。自以为义,看不到自己的罪,只看到别人的罪。他们嘴巴上尊敬神,他们的心其实是远离神的。有敬虔的外貌,没有敬虔的实质。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把大儿子的故事放在整个比喻里面。这两种人都是迷失的,是失丧的。第一种比较容易理解,坏人是需要悔改的;第二种是更加隐藏的,是不容易意识到的。很多时候信主前我们是小儿子,信主以后就成为大儿子了。如果你想透过努力读经、祷告、聚会、顺服、服侍来赚得神给你的祝福,来想要得到你想要的,得到的时候,你就多多服侍和奉献,如果得不到你就会生气,会离开神、离开服侍、离开教会,你的心依然是迷失的。你是大儿子的心态。如果你不意识到你就是大儿子,你就不会变为小儿子,你知道意识到你就是大儿子,你才可能变为小儿子,因为你不意识到你是迷失的。

而福音会彻底扭转这样的心态,福音让我们看到神的爱,神白白的爱,因此我们有神的爱,我们会爱神,出于爱神而做其他的一切。这样会让我们享受和神的关系。因为这个关系不是靠行为、表现,乃是靠恩典。

接下来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为什么这个故事没有结尾?大儿子后来悔改了吗?大儿子回家了吗?耶稣作为讲故事的大师,为什么留下这个悬念?那是因为耶稣周围有一堆大儿子。其实耶稣在呼召周围的法利赛人悔改。呼吁他们回家。也是对我们当中律法主义者的呼召。我们都需要悔改,我们爱的都不是神,而是自己,都是罪。

2、为什么这个故事中父亲并没有出去寻找小儿子?为什么和前面的故事不一样?前面有牧羊人、妇人出去寻找丢失的羊或钱币。

因为父亲真正的大儿子--耶稣已经来了,正在代表父亲,正在寻找拯救失丧的人。罗8:28-20节;来2:11-12节,耶稣是长兄,他称呼我们为弟兄。说话的耶稣就是真正的大儿子。真正的大儿子有责任去找小儿子,劝他回来。故事中的大儿子没有去,也舍不得自己的财产。而真正的大儿子不仅来寻找小儿子一般的人,而且为他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他们所有的罪,换取他们的回家。这位天父的爱是超越的,前面的牧羊人去找羊,没有为羊赦免,妇人去找钱,也没有为钱舍命,但是我们的天父为我们舍弃了他的独生子。天父之所以宽恕那个小儿子,对他那么好,是因为神把所有的愤怒倾倒在了耶稣基督的身上,让小儿子可以和天父恢复关系,可以回家,不再被抛弃,并享受永远的福乐。耶稣来,纯粹是为了失丧的人。

我们都以为人只有一种失丧,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反律法主义的失丧,不愿意相信神和顺服神,想走自己的道路,一种是律法主义的失丧,因行为称义和自以为义,守律法的动机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今生的利益,自己做得不错的时候,就觉得神欠自己的。我们都需要耶稣的救赎。而耶稣来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灭亡,反而永生。这就是福音,这就是好消息。当你真的相信,就会颠覆你的生命。你会被神的爱打动。这样的东西世界上是没有的,只有神那里才有,因为神就是爱。你会享受神的爱,享受主耶稣的爱,然后你会爱主,而爱主是最大的诫命。你爱主的时候,你就愿意听主的话,你会觉得主的担子是轻省的,主的轭是容易的。爱会让你复兴,让家庭复兴,让教会复兴。

末了的话,你们觉得小儿子这次回来,还会离家出走吗?其实我们常常还容易再次出走,但是没有关系,因着耶稣的救赎,我们还会一次又一次地回来。我们总是在重复小儿子的故事。同时我们也在重复大儿子的故事。我们也常常容易觉得自己做得不错,神欠自己的。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不配。好在我们有一位怜悯、慈悲、温柔、忍耐、谦卑的主,一直在忍耐等候我们,也一次又一次地挽回我们。无论你现在是小儿子的心态,还是大儿子的心态,天父都期待你回家,都呼唤你回家。让我们一起回家。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