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历史历史历史

Maike, 26 六月, 2024

主是宣教的神,他一直在差遣人来完成大使命。主不仅是宣教的神,而且是万民宣教的神。主的大使命包含全地所有的民族,最终主的计划一定会实现。而且主透过教会来实现他的大使命。主说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主的教会。圣灵会在门徒的身上,给他们能力做为主做见证(徒1:8),等于圣灵会保障福音工作的开展。那么主的计划是如何在历史上不断推进的呢?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功课呢?

1、日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历史常常会重演,很多功课值得我们去反思。
2、逼迫是常有的事。
3、行善会让人归荣耀给神。
4、神使用软弱的人,让他的名得荣耀。主耶稣要把他的教会建立在福音上,阴间的门不能胜过它。
5、神是宣教的神,他在不断差遣宣教士。面向万民的大使命在不断被践行和在不断实现。
6、除了圣经以外的历史都是人写的,未必是客观的全貌,我们尽可能查考不同的资料来源,但是依然需要有谦卑和分辨的心态。
7、历史帮助我们了解今天的一些格局或关系是如何形成了,帮助我们如何爱这些人和对他们宣教。

分4个方面来介绍:
1、一些重要的背景
2、一些重要的人物
3、一些重要的事件(包含逼迫)
4、一些重要的功课

注意:
1、圣经的历史是经过挑选和编辑的,不是事无巨细。耶稣的生平是如此,使徒行传的历史也是如此。
2、历史的挑选是有目的的,最终是为了让我们更加认识神,认识主耶稣基督,造就我们的生命(约17:3),装备我们做主的善工,包括宣教(提后3:16-17)。
3、神永远是历史的主角,是历史的中心,而不是人。历史是神的历史。History is HIS story。历史的最终目的是让神的名得荣耀。
4、我们不是神,看不到历史的全貌,历史也是人写的。我们要慎重,不要因为历史而产生不应该有的偏见。

一、 早期传播(公元 30-300 年):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使徒时期,主复活升天,到一世纪末,最后一位使徒约翰去世,大概是95年左右,一部分是教父时期。100-300年,使徒去世后,接棒的门徒继续宣教,教父们基本都用希腊文写作。一方面是传扬福音,一方面是为基督徒辩护,包括抵挡异端等。很多希腊教父又称为护教者。比如公元153年,游斯丁在罗马写成了他著名的「护教书」(Apology),约于公元165年,他为了信仰在罗马被斩首殉道,因此他被称为「殉道者游斯丁」。在帝国西部有爱任纽(「驳异端书」,公元200年为主殉道)和特土良(Tertullian--也写了护教学),东部有革利免和俄利根(「驳克理索」是对基督教非难者一部精彩的反驳)。

时代背景:
1、罗马帝国的和平与繁荣: 罗马帝国的统治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2、罗马在各地的交通比较发达,“条条大路通罗马”,本来为了军事作战,也成了宣教的道路。
3、罗马有统一的官方语言--拉丁文,东部以希腊文为主,也为福音的传播带来帮助。现代的宣教基本要花几年的时间学习当地语言。
4、徒1:8耶稣说他们要从耶路撒冷到地极做见证。
5、因着公元前7-8世纪年左右犹太人被掳到亚述、后来6世纪到巴比伦,后来到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一直分担到世界各地。Parthia, Media,26 Elam (Elymais), and Mesopotamia lay east of the Euphrates; the Jews in those parts spoke Aramaic. These were the lands of the earliest dispersion。南边到埃及。东边到罗马--10节。五旬节来的有敬虔的犹太人、加入犹太教的人。
6、一世纪的时候,罗马政府给犹太人特权,可以不敬拜偶像,开始的犹太人基督徒也享受这个特权,随着犹太人和基督徒分道扬镳,更多外邦人加入了基督教,罗马政府不再给基督徒这样的特权,更多的逼迫开始了,使徒时代仅限于零星的个人性的逼迫,偶尔罗马城有一次大规模的,但也没有涉及罗马以外的地区,但是后来情形变了。因为基督徒的力量正在壮大,而且基督徒是不会拜任何偶像的。二世纪的逼迫比一世纪大,但是教会也更加蓬勃发展。殉道者的见证大大激励其他基督徒,如同腓1:12-13,甚至不信的人都因此信主。

下面是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

罗马帝国

五旬节来朝圣的人的范围:

五旬节

以下是一世纪的基督徒分布版图和三世纪的比较:

100

基督教是从犹太人的会堂开始的,慢慢延伸到外邦人当中。

300AD的版图:

300

可见:帝国东部的基督徒相对比较多的。

宣教与圣经:
1、早期基督徒使用希伯来语圣经以及希腊语译本(《七十士译本》),这帮助了基督教的传播,因为当时帝国很多地方流行希腊语。
2、基督徒人数虽然不多,大家都热切活出基督徒应有的样式,成为好的见证,圣灵的大能和使徒同在,很多人归向主,主的道大大兴旺。1-3世纪也是如此,基督徒在社会上做了很多别人不做的事情。犹太人的基督徒不认为自己是全新的宗教,乃是旧约预言的弥赛亚来了,所以成为跟随耶稣的犹太人,并没有抛弃摩西律法。他们起初去会堂或圣殿聚会,也在家里聚会。守安息日,也参加基督徒的聚会。后来才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犹太人,就是神所拣选的以色列的余民,其他并不是真的犹太人。罗马书和启示录都论证了这一点。
3、保罗的策略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尤其是大省会或大都市。亚该亚的省会是哥林多。亚细亚的省会是以弗所。马其顿是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
4、保罗先去犹太人的会堂,一方面他对本族人有负担,一方面当时犹太人对基督徒不反感,还不足够了解基督徒,只以为是一个分支,拿撒勒人党,如同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奋锐党人(民族主义者,神的选民一定得胜,敌对外邦侵略者)一样。保罗传福音之后,听众开始分裂,会有人信主,有人有疑惑或想多了解一些,有人就抵挡或反对。保罗第一次宣教基本都是犹太人比较多的地方,第二次因为马其顿的呼声,到了外邦人相对比较多的地方。腓立比的犹太人少到一个地步,没有会堂。保罗所建立的教会是以犹太人的会堂为中心开始发展的。慢慢扩展到外邦人。也是主一步步带领,借着犹太人的逼迫让福音到了外邦人中间。
5、公元66-70年犹太人闹革命,最后被罗马军队镇压,导致耶路撒冷被毁,犹太人死了百万人以上,情况非常惨烈,如同耶稣说的,圣殿的石头没有一块被放在一块以上,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从今天以色列的遗迹来看,剩下的确实不少。但是基督徒却得到提示,要逃离耶路撒冷,根据太24的记载,所以他们基本没有参加反抗,被犹太人视为叛变或背叛了自己的民族,同时基督徒人数的迅速增长也给犹太教带来了威胁,同时随着基督教有大批外邦人的加入,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差异愈加明显,早期犹太人相信外邦人必须受割礼加入犹太教才能得救,但是后来不需要了,靠耶稣基督就够了,因此增加了犹太人和犹太基督徒的隔阂,导致更大的分裂。后来犹太人的会堂就禁止基督徒去分享了。
6、使徒时代就有异端,比较明显的是诺斯底主义,本身是智慧、知识的意思,追求隐藏的奥秘。认为身体是邪恶的。主张禁欲主义。新约书信有提到。希腊教会时代影响不大,因为逼迫很多。异端的传播也有限。到了拉丁教父才发展,因为教会合法化了。所以希腊教父、拉丁教父持续驳斥异教徒和异端对基督教的攻击,这在宣教中是会发生的。今天也是如此。

教会发展迅速的原因:
1、信徒真实过信仰生活,得众人的喜爱(徒2:41-47)
2、逼迫中依然活出信仰。如同耶稣受死时,百夫长也感动信主。
3、福音的应用处境化,不必要什么地方都要求一样。
4、城市为中心的宣教策略被使用。
5、主和他们同在,神迹奇事和转变人心。
6、大多有很好的犹太教基础和圣经基础。圣灵充满,大有信心,选出领袖很容易。

教会与逼迫(几个关键时间):
1、五旬节分散到各国的犹太人都来耶路撒冷过节,有从克里特导上的、罗马来的,埃及来的,甚至阿拉伯人,美索不达米亚来的,那一天圣灵大大做工,有3000人信主。大家过一家人的生活,因为大部分是外地来,肯定没有带足够的家产,于是有家产的就卖了财产,一起生活。这不等于共产主义,人人都得到一样的,也不是必须给所有的出去,乃是你愿意给别人分享的部分,用来帮助缺乏的人,让富裕的也没有余,少的也没有缺。6章开始的逼迫让门徒不得不离开耶路撒冷,一些就回到本土,传福音和建立教会,罗马教会可能就是这么来的。保罗写信的时候,他没有去过罗马,但是那里已经有基督徒。甚至在革老丢驱逐犹太人的时候,百基拉亚居拉已经是信主的犹太人(徒18:1-4)。
2、大家舍不得分散,徒8章提到的逼迫。司提反是第一个殉道的基督徒,宣教进入新的阶段。这是被动地宣教。耶路撒冷是现有使徒和领袖,才有教会。雅各是第一个殉道的使徒。第一个给外邦人--敬畏神但没有加入犹太教的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徒是彼得。给不敬畏神、不认识神的外邦人传福音的是保罗巴拿巴他们。这是主动的宣教。安提阿教会是平信徒建立的教会,后来才产生领袖。巴拿巴和保罗的加入栽培了教会的领袖。安提阿教会的诞生是宣教的第三个里程碑。安提阿教会是平信徒自愿成立的,却是第一个主动由教会差派宣教士--而且是教会的领袖出去的。所以是两种教会的代表。其他都是平信徒自愿地去建立的,不是被差派的。今天的宣教也是这两种。另外一个里程碑是徒15张,处理福音的本地化问题。福音从犹太人到外邦人,有文化上的冲突,外邦人是否要和犹太人一样遵守摩西律法或一些禁忌,最终是爱当中的彼此舍己,外邦人遵守犹太人当时生活中特别禁忌的习俗,其他的就不必要了。这些是非核心的,但是却是很重要的,是福音的应用。今天依然如此,不要把非福音的内容当做福音,但是也不要觉得不重要。乃是福音应用的处境化。不是福音的处境化,福音只有一个,是不会变化的。表达形式或语言可能不同,但是本质只有一个。
2、主要逼迫来自于部分犹太人。一开始被认为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拿撒勒人党。所以还可以进入犹太的会堂分享福音。会堂在很多时候成为首要的传福音的场所。
3、因为犹太人的暴动或抵抗,带来对犹太人的镇压,基督教的蓬勃发展也带来当时政府的逼迫。最严重的一次是暴君尼禄的逼迫,把罗马城失火的原因归咎了基督徒,因此大规模残害基督徒,有些人被缝在兽皮里,任凭猛犬撕成碎片;有的女人被绑在野牛后面,拖曳至死;入夜以后,基督徒一个个被绑在尼禄庭院的火刑柱上焚烧。根据传说,使徒彼得与保罗都在尼禄逼迫期间相继于罗马殉道。据说,彼得是倒钉十架而死,在行刑前,他要求将十架倒置,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与他的主以同样方式去世。身为罗马公民的保罗,则被斩头而死。不过整体来说,一世纪的殉道者依然是小规模的。 这时期对基督徒的残杀,只局限于罗马城,还没有扩展成全国性的大逼迫。
4、被逼迫的案例:这期间最著名的几位殉道者是: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丢(Ignatius),士每拿主教坡旅甲(Po1ycarp)(生活在公元69年左右至约155年,是耶稣传扬者约翰的学生),以及伟大的护教士游斯丁(Justin)。坡旅甲是经使徒亲自带领的最后一位信徒。他被捕后,被带到士每拿的竞技场中,场内坐满了观众。地方官对他说:「辱骂基督,我就释放你!」但坡旅甲回答说:「八十六年来我事奉他,他未尝亏负过我,我怎能咒骂这一位曾经拯救我的人?我是基督徒,他是我生命中的王!」 于是地方官向群众宣布说:「坡旅甲承认他是基督徒了!」 群众喊叫说:「把他烧死!」 立时,木材堆集了起来,坡旅甲请求不必将他捆在火刑柱上,他说:「就让我这样吧,因为那加给我力量的必能帮助我坚立在柱前,无须用钉子将我钉牢。」于是柴堆被点燃起来,当火焰吞噬坡旅甲之际,他大声祷告说:「主啊,全能的神,基督的父,我赞美你,因你使我配在此时此地加入你见证人的行列,得以分尝基督所饮的杯。」坡旅甲于公元156年殉道。护教家特土良说过“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殉道者本身就是福音的见证。让围观或知道的部分人重新思考人生,思考基督徒的信仰。什么让这些人对于死亡毫无畏惧,甚至为逼迫他们的人祝福。
5、2-3世纪罗马皇帝多次大规模逼迫基督,直到君士坦丁堡大帝。因着逼迫,教会基本都是底下,罗马有很多地下的隧道,他们就在下面找地方聚会。来聚会的人基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羡慕做领袖的人更需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带职的服侍者是主流,如同保罗、百居拉亚基拉夫妇等。但是当时在罗马帝国以外的波斯帝国没有受逼迫,考虑发现有250年的教会建筑物,而在罗马帝国是没有的。直到313年后在波斯帝国才受逼迫。

宣教路线:
到了2世纪末,甚至过了帝国的疆界以外更远的地方,包括波斯、亚美尼亚、高加索地区、印度等地。

圣经翻译:
1、为了将福音传到更多地区,一些教会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其他语言,例如亚兰文语、拉丁语、科普特语、叙利亚语和亚美尼亚语等等。

拉丁语当时是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

2、成为国教后的广泛传播 (313年-15世纪)

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时代的分水岭就是君士坦丁堡大帝宣布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 路线:  君士坦丁大帝是如何信主的?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统治懂罗马帝国,和当时帝国西部的马克西米安斯进行一场对抗。这边有点人数少。在行军过程中,据说君士坦丁大帝看到了一个光辉的十字架,并听到声音说“以此征战,”并说他将赢得胜利。 君士坦丁大帝看到这个迹象后,让士兵使用了象征基督徒信仰的标志,他最终击败了对手马克西米安斯,获得了整个罗马帝国的统治权。之后他就接受了基督教。

后来君士坦丁堡大帝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后,基督教在380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传播到帝国的各个角落。罗马帝国从基督教的压迫者变成支持和拥护者。帮助建立很多教堂。这对基督教有好有坏。政治开始干预宗教。皇帝开始介入基督教的事务。包括处理异端问题等。皇帝也召开第一次大公会议。还有,过去信基督教有风险,可能会拎着脑袋来教会,现在给与基督徒很多特权,大家有不同动机来教会。

公元5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没落。罗马帝国的崩溃并未阻碍基督教的传播,反而使得教会在各个地区建立了独立的组织和教义。之后基督教在西欧继续传播,同时向北(北欧)、东(俄罗斯)、南(非洲)和西(美洲)扩展。甚至到了中东和亚洲。

分为拉丁教父时代,这时候教父用拉丁文写作,不再用希腊文了。罗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文。帝国西部用拉丁文为主。这时候罗马皇帝称为基督徒,也保护基督徒,所以没有了逼迫,假基督徒也增多,因为加入教会会有政治经济上的好处。很多人为了利益加入教会。教会其实是在衰败的。信徒的品质降低了,成为基督徒的门槛降低了。教会热衷的是内部事务,财产、权利、政治、、组织结构、内讧等。宣教的热诚反而降低了。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修由于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政局,干脆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并任命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成为两个帝国的皇帝。后来从500-1500年是中古时期。分为500-1000年,主后500年左右,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是发达之后的腐败,最后被野蛮民族打败(歌德人分为东歌德人和西歌德人,也就是日耳曼民族),拉丁教父时代就结束了,宣教面对的是野蛮民族。这时候教会的保护伞没有了,面对的是野蛮民族的冲击。600-700年间回教兴起,默罕默德是535年开始的。把阿拉伯民族的多神教改为一神教,结合了犹太教的一些内容,尤其是创世纪的一些内容,还有福音书的一些内容,都在可兰经里面。伊斯兰教徒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伊斯兰教徒。而且一旦做了伊斯兰教徒,终身不能改变的。否则格杀勿论。家族的人可以杀。族长可以杀。伊斯兰的男人可以取任何女人,但是妻子必须信伊斯兰教。回教徒的女人不可以嫁给非回教徒。默罕默德有生之年占领了2/3的阿拉伯半岛。把麦加变成圣地。他的继承人后来在伊斯兰教的体系下把整个阿拉伯民族都统一起来了。630年左右默罕默德死了,100年之内,回教帝国的版图相当庞大。从西到东整个北非占领了。然而土耳其半岛也没了,耶路撒冷也沦陷了(曾经基督教化的地方,教会最兴盛的地方都被伊斯兰化了),甚至到西班牙来了。教会面临三方面苦境:没有保护伞、兵荒马乱、回教入侵。但是这一个艰难的时期教会的宣教却蓬勃发展。阿拉伯帝国存在的时间是从公元632年至1258年?,大约持续了约600年左右。这段时间跨越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繁荣时期以及最终被蒙古帝国摧毁的历史进程。By the end of the fourteenth century, the Islamic conquest that began in the seventh century had achieved control of the Middle East, North Africa, and much of central Asia.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对基督教的传播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影响:

1. 语言的影响:阿拉伯帝国在7世纪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带来了阿拉伯语的普及。这导致了许多基督教文献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进而被传播到阿拉伯世界。

2. 地理上的联系: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扩张为基督教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地理联系。基督教传教士和宣教团体沿着阿拉伯商业航线传播基督教,使基督教传播到阿拉伯半岛、非洲和亚洲等地。

3. 文化的融合:在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下,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其他文化和宗教传统接触融合,形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流。这种文化融合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和接受程度。

总的来说,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地理、语言和文化联系,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范围的扩展。

所以我们是祷告有好日子过呢?还是多吃一点苦头呢?因为入侵、战争、苦难,教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传福音、救济、教育等,包括帮助欧洲各地的野蛮民族,带领他们归主,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密不可分。东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堡继续存留了1000年左右。宣教也需要有突破。1000-1500是殖民主义年代。现代则是从启蒙运动开始。最后是1950-现在。

回教的历史:
回教对基督教是既宽容又限制。宽容因为都是一神论,也有很多共同的内容,限制是因为毕竟有所不同。当时基督徒过得还不错。而且因为教育水平高,给回教帝国带来帮助,甚至有当官的机会。因此有内部的斗争和腐败。加上基督徒要交双倍的税。有的人因此改信伊斯兰教。In Persia, by the ninth century there was a ban on proselytizing Muslims, and followers of Christ suffered economic and social discrimination. Churches were destroyed, and the building of new ones was forbidden. Forced to wear distinguishing clothing, Christians were subject to double taxation and often tortured to force them to recant their faith. 就因为这样基督教渐渐灭亡了。今天回教的教会依然软弱。后来因为十字军东征,回教徒对基督徒的仇恨有所增加。马来西亚是相对开明的回教国家,规定马来人生来是回教徒。改信其他宗教不会杀你(巴基斯坦会把你杀掉),但是就没有了马来人的特权,比如上大学的配额等。同时规定给马来人传福音是要坐牢的。所以宣教士不可以给本国的回教徒直接传福音。

虽然在回教世界、蒙古世界。。基督教在衰败,神依然为他自己留下基督徒,今天的伊拉克依然有三十万左右的基督徒,少于2%。近些年是在减少的。在20世纪初,基督徒占伊拉克人口的10%到12%。

“阿里发”就是领袖的意思。默罕默德之后的领袖们很厉害,让回教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同时内斗也很厉害。在第4-5人的阿里发里面有两个女婿,一个叫阿里,被另外一个女婿杀了。跟随阿里的人就藏到底下。叫什叶派。另外一派是逊尼派。什叶派当时主要在波斯境内,就是今天的伊朗人。伊拉克里面的什叶派必逊尼派还多。而伊拉克里是逊尼派的人掌权,所以什叶派的人被压制。后来伊拉克境内的领袖变成什叶派的人了,搞恐怖活动的是逊尼派的。回教世界的人分三等:一等是阿拉伯血统的,必须信奉伊斯兰教,否则就死;二等是非阿拉伯血统的,比如什叶派的波斯人。三等是犹太教、基督教的人,因为信奉独一的神。当时专业人士不是犹太教就是基督徒。游牧民族没有教育。一手拿刀剑,一手拿可兰经的是针对阿拉伯人。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大部分人是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和基督教改为回教的不多,但是其他波斯本土的宗教都改回去了,因为担心反叛,所以有很多的逼迫。

主后300-500年是拉丁教父时代。领袖主要用拉丁文。这时候异端很厉害,主要是亚流主义--否认耶稣的神性,否认三位一体。得到政府的包容。政府不希望分裂。亚流派给野蛮民族传他们的假福音。传扬却很远。到罗马帝国以外。耶和华见证人类似于今天的亚流派。摩门教也是如此。异端的热诚反而很高。另一个是摩尼教。基督教的教义加上黑白对立、正邪对立的教义,还有波斯的其他宗教的教义。奥古斯丁没有信主之前就是摩尼教。拉丁教父时代,宣教的主要力量是被主流排挤的其他教派,尤其是被定为异端的教派,其实未必是异端。这里有政治斗争在里头。去野蛮民族宣教(统称日耳曼民族)的人把语言带到了这些民族中,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文字,成为日耳曼语系,其实都是拉丁文语系的,用的是拉丁文的字母,包括法文、德文、英文、西班牙、葡萄牙文等。这些文字的圣经开始出现。野蛮民族消灭罗马帝国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号称的基督徒,后来罗马帝国的正统教会的主教帮助他们归正,成为正统教会的一部分。

拉丁教父的教会发展和过去的使徒时代、希腊教父时代不同,过去基本在城市,乡村不多,教会合法化之后,城市教会的主教也负责某一个片区,所以宣教也进入乡村。传教是城里的升职人员去做的。

人们为了有好的灵性,开始了修道院。最强的是爱尔兰的修道院。他们叫赛尔特人,在东欧。他们到处建立修道院。导致爱尔兰大部分人都信主了。100-200年后兴起的是英格兰的修道院。派人去荷兰、德国等。爱尔兰的风格是拓荒的风格,移动比较快,英格兰的风格是扎根比较长。修道院参与工作、教育、传福音等。教他们文字和圣经。这是平信徒的运动。和教皇没有直接的关系。罗马教廷也做了一些宣教的工作。北欧(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的基督化和教廷有关。东罗马帝国--希腊东正教也做了一些工作。特别在南斯拉夫民族。导致了现在了俄罗斯东正教。南斯拉夫的文字和希腊文比较像,和拉丁文不太像。500-600年之内欧洲基督化了。中古时代的一个特点是野蛮民族信主了。

* 缘由:  
    * 统治者的支持为基督教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资源。
    * 教会组织更加完善,主教制和教区制等有效地管理信徒和传播福音。
    * 修道运动的兴起,修道院成为信仰中心、文化中心和传教基地。
     * 基督教与蛮族文化融合,促进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
* 与圣经翻译的关系:
     * 拉丁语武加大译本圣经的出现对西方教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天主教的标准圣经版本。一些教会也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其他语言,例如古英语、法语和德语等。

基督教如何进入中国的?
1、唐朝进入中国,781年建立了景教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是光明的意思。碑文有中文和叙利亚文。是从波斯传教士带进来的,当时用的叙利亚文。波斯的教会派来的宣教士阿罗本建立的。阿罗本在主后635年唐太宗时期进入中国长安。不等于过去绝对没有基督徒来过,不过官方的记载这是第一次。
2、The inscriptions of the Nestorian Stone, for instance, show that the missionaries used Buddhist, Confucian, and Taoist expressions to communicate their beliefs. The stone tablet had the Persian cross standing in a lotus blossom, a Buddhist symbol, with other images being Buddhist adaptations 。景教采取了融合主义。有佛教、道教用语。
3、景教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被误认为是佛教的一个分支,这个误解有1000年之久。中国历史一直把景教当做佛教,而不是基督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這塊石碑敘述【景教】的信仰時使用不少佛教的術語,例如聖經為《尊經》;天父為『元尊』;聖子為『景尊』;聖靈為『景風』;天使叫『天上飛仙』;稱禮拜堂為『』;叫教士為『』等。景教的经典要去佛教的敦煌石窟去找。什么时候发现的?1600多年,利玛窦死了,一起来的耶稣会的人认识叙利亚文、中文。读了出土的景教的石碑之后发现叙利亚文的意思是和基督教有关,才发现景教不是佛教,乃是基督教。这是明朝末年。高举道教的唐武宗(840年左右)灭佛的时候把景教给灭了。把波斯的宣教士都赶走了。景教就崩溃了。景教的存在200年左右。到了10世界末,基督教在中国就基本消失了。

中国碑

景教失败的教训(背后当然是神的主权,神也没有因此忘记中国,后来继续派宣教士来,直到今天,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历史学到功课):
1、200年没有培养出本地的领袖,把大使命传承下去。也就是说依然在未得之民的状态。依然依赖宣教士,结果宣教士被赶走,教会就完蛋了。
2、圣经的翻译质量很差,宣教士本身不懂中文,可能请西域来的懂叙利亚文和中文的和尚翻译,用很多佛教的词汇,被误认为是佛教。教堂也成为寺。本地化太过了。所以灭佛教的时候,一起被灭了。佛教因为有很多本地化的传承,反而生存了下来。

十三世纪因着蒙古族占领中国的北部,建立了元朝,再次带来基督教,但是因为内部的堕落、没有建立本地的领袖,在14世纪中期蒙古帝国没落,到了15世纪再次消失。

之后500-1000年成为中古世纪的前半段,1000-1500年成为中古世纪的后半段。然后是宗教改革。期间天主教的宣教模式基本变化不大。和新教的宣教模式有很大差别。

1054年教会分裂。原因是主要语言不通、神学思想不同、争斗领导权等,西方的罗马天主教,也就是拉丁教会,和东边的希腊正教,也就是希腊正统教会,叫东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一刀俩断。罗马天主教的教皇把东正教最高的领袖开除教籍。反过来也是如此。一直到今天。

十字军东征--原来土耳其半岛的回族人对基督徒是宽容的态度,后来土耳其帝国的时候,土耳其人对基督徒态度不友好,基督徒去耶路撒冷朝圣有拦阻。土耳其帝国的势力不断扩大,甚至威胁到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向西欧的西罗马帝国求助。1095-1291发生了十字军东征。断断续续的。直到十字军东征最后的根据地--巴勒斯坦的地方沦陷才正式结束。前一百年有三份五次的军队路过土耳其到了圣地,后一百年就是守住根据地,甚至苟延残喘了。军队的人也参杂不齐,带来很多丑闻。十字军东征之后回教和基督教成了世仇。唯一好的结果是这些人从东方回来后,看大了更好的希腊文明,回来之后启动了文艺复兴。是文明的复古运动,不是新的文明。人们还是读希腊文,原本有拉丁文就够了。这也为后来的宗教改革打下基础,因为看了原文,才知道天主教有问题。1517年开始了宗教改革。1650年的时候,欧洲的大概一半的地区变成了新教或更正教(protestant向罗马教廷抗议的意思),对天主教打击很大。宗教改革后期,西班牙葡萄牙作为天主教国家海上探险很成功,天主教跟着进行拓展,宣教很成功。收获最大的地区是拉丁美洲,大部分都讲西班牙文。中美洲讲西班牙文。主后1500-1800年天主教的宣教最强大。因为天主教国家是政教合一的,所以所占领的地方也要相信天主教。后来基督教国家英国兴起,进行第二波的殖民主义。

1500-1750年的基督教的拓展:这一阶段叫宗教改革时期。1517年开始的。原因之一是天主教的腐败。其实之前就有改革的呼声,只不过没有成功。在英国、捷克等地方就有。比如英国有翻译圣经的丁道尔。捷克的胡思原来是丁道尔的学生。后来被罗马教廷烧死。1517年是马丁路德带动的,后来成功了。原因之一是社会对于天主教的不满累积到了一个地步,一个是文艺复兴。各国的人倾向于不甘心在罗马教廷的势力之下。德国的诸侯也是如此。1445年发明西方的印刷术。导致作为神学院的教授的马丁路德提出了天主教的95个问题,很短时间整个欧洲都看到了。其中包含赎罪券,奉献的钱购买赎罪券后不断可以赎掉自己的罪,还可以赎掉死去的人的罪,让他们上天堂。这些都是当时天主教存在的问题。95条的辩论是在德国发生的,有德国诸侯的保护。如果去了罗马,马丁路德就会死了。后来隐藏到一个城堡,负责翻译圣经。这是违法的。天主教唯一的圣经是拉丁文的圣经,天主教教会认为,拉丁语是神圣的语言,只有受过教育的神职人员才能阅读和理解圣经。直到1960年梵蒂冈开会才同意翻译圣经。丁道尔从原文翻译圣经就被处死了。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为德文。还写了很多资料。因为印刷术,传播很广。很多人跟随他。对宗教改革影响很大的另外一个人是瑞士的日内瓦的加尔文。他比马丁路德年轻很多。他是法国人,他翻译了法文圣经。最大的贡献是神学。他的神学和马丁路德不太一样。在神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这两个人影响了当时整个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的结果是欧洲一分为二,期间也发生了很多的战争。有的国家也在天主教和基督教之间来回变动。最后稳定下来,天主教国家就依旧是,基督教国家也稳定下来了。这个时期基督教的宣教是很少的,因为刚刚萌芽,还没有稳定。无论从数目和规模都没有办法和天主教相比。丹麦是北欧。

我们学习一下宗教改革时期的宣教工作:
1、有小规模的差会支持宣教士出去宣教。
2、随着移民大批不同的地方传福音。不是主动宣教。比如清教徒到了北美。出于迫害来的。但是英国的清教徒来了以后建立教会,也同时做印第安人宣教。荷兰人到了南非,也传福音建立教会。
3、跟随贸易公司。欧洲的国家在发展海上势力。海上贸易加强。有牧师牧养自己的职员。也向其他人传福音。但是有的公司出于利益关系而拦阻宣教士。
4、威廉克里的事情告诉我们预定论、神的主权可能会削弱我们宣教、传福音的热情。这是对预定论的误用。

1750-1850 启蒙时期。这一段时间的宣教有很大的突破。启蒙运动这个词来自这一段时期(17-18世纪,持续一个世纪左右)。1730-1750年。以法国为主。叫enlightment. 有称为理性主义运动。强调理性的重要性,用理性来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启蒙时代不同于过往以天主教神学权威为主的知识权威与传统教条,而是相信理性并敢于求知,认为科学和艺术的知识的理性发展可以改进人类生活。对神学的影响是带来自由派,用理性来批判圣经。对圣经和教会产生怀疑。这一段时间发生两件很大的事情,一件是法国大革命-1789年。之前不久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这两者本质都是民主运动的浪潮。美国独立战争之前是爱德华兹带领的属灵的第一次觉醒,民众的灵性扶苏,这为独立战争打下好的基础。而法国大革命是由无神论带领,在批评当时的天主教会(教会本来也很堕落),后来打击宗教,把教产没收,导致宗教人数离开法国,后来演变为民主暴政,杀死了很多人。民族运动的根基是道德,道德的根基是信仰。两个民主运动的不同结果因为信仰的根基不同。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带来天主教的失败,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带来基督教的成功。也带来后面宣教的不同。

第一次大觉醒是1734-1775年。Great Awakening. 主要是美国东北的新英格兰区域。爱德华兹是学者型的人。讲稿是每一个字都写下来的。他花很多时间祷告。他讲道的时候就是在念稿子,但是圣灵大大使用,带领很多人认罪悔改。最有名的是和地狱有关的讲道。他带领成千上万的人带来属灵的复兴。当时虽然号称基督徒国家,但是很少人去教会。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英国人叫怀特菲尔德。旅行与美国和大西洋两岸。也带来英国福音运动的复兴。不过他不建立教会,只是巡回布道家。还有一个是约翰卫斯理。也是一个学者。在1750-1815年,在英国开始复兴运动。他讲了很多道。他曾经到美国的印第安人宣教,觉得很失败,回去后听到一个宣教士的讲道。神的话是复兴的基础。他听了罗马书后被大大感动。他时常讲圣洁的道理。以致于圣公会不让他在教堂讲道。后来不得不在帐篷讲道,很多人来信了主,产生了卫斯理公会(Methodist)--循规蹈矩的额意思。这就是从美国到英国两次属灵的大复兴。

属灵的大复兴为宣教打下很好的基础。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里小时候家境贫穷。没有受过很多正式的教育。一直做补鞋的工作,20多岁信主。他在教会分享对印度宣教的负担,一个年老的领袖对他说“”他觉得要回应大使命。他在小小的浸信会,1792年创建了浸会传道会。自己成为第一个宣教士。决定去印度。有很多困难。他的见证导致英美国家成立了信心差会。不属于任何教派。凭信心走向宣教之路。威廉克里加入东印度公司做职员。他因为有语言的天赋,会希腊文、希伯来文、德文等,要去印度学习印度文帮助翻译。他后来翻译了30多种印度文的圣经(部分或全部),他只呆了40多年。他的名言是“要期待神做大事,你也要尽力为神做大事”。他离开东印度公司后开了染布厂,养活了自己、同工和许多印度人。印度第一所基督教大学是他建立的。他最后死在印度。威廉克里的宣教策略:1、翻译圣经;2、自力更生、3、进入本地文化,保罗说像什么人就做什么人(今天很多宣教士对当地文化没有兴趣)、提供教育等帮助;3、培养当地印度人做领袖。他过时之前已经有2-3万人信主。今天所有的宣教策略都可以在威廉克里那里找到源头,所以被称为近代宣教之父。

启蒙运动是宣教运动的一个转折点,很多人投入宣教,虽然没有马上看到效果,但是种子开始播下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丰收期是之后的100年。1850-1950年是殖民主义时代,这个时代被称为无法置信的时代。这一切都来自前面觉醒运动的预备,威廉克里的方法的帮助。天主教的宣教下来了,基督教的上去了。

殖民主义时期的宣教。15世纪就开始了。不过1850年是第二波的殖民主义。西班牙和葡萄牙不再是主角(过去西班牙征服南美洲,教廷做了决定,拉丁美洲属于西班牙,)。取而代之的是英美。工业革命开始了,欧美富强了,西方殖民主义开始了。后来殖民地也呼求独立。后来西方列强也不断放手。所以1950年是一个分水岭。1850-1950是基督教宣教上最辉煌的一百年。背景是殖民地是西方基督教的列强为主。1850年是群雄兵器,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霸天下。可能好几个国家分割一个地方,比如印度。中国也是如此,有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为了争夺地图,在殖民地也发生不少战争。不仅军事上侵略你,政治上侵略你,文化上也侵略你,他们觉得他们的文化才是最优越的。这是启蒙运动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各方面的优越感。因此有人把基督教的宣教当做文化侵略。宣教士确实带来很多好的东西,科技、教育等。甚至连文化都想改变,比如去掉辫子等。社会福音派就是这样的理念,要把西方的所有都介绍进来。这时候最重要的就不是福音了,乃是其他的东西。我们固然可以根据对方的需要而行善,但是不要忘记对方最需要的是福音。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不过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是有拯救的意图,马克思主义也想拯救世界。这也是一种宗教。当时大家对于宣教也是乐观的心态,觉得一切会越来越好,甚至近期就可以把福音传播到世界,迎接主的再来。

殖民主义的兴起导致更多仇恨,在殖民地也打,导致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又来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导致的结果是:1、西方优越感减少了,西方觉得自己不会做傻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欧洲开始的,从德国开始,德国是最自傲的民族;2、因为世界大战,宣教工作停顿了,并没有停止,80%的宣教士在非洲和中国。宣教士也反思,除了福音,其他文化都是相对性的。3、对理性的盲目崇拜降低。原来以为我们都知道对错,理性至上,靠理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不然。这导致了今天的后现代主义,现在主义就是理性主义,1950年后的后现代主义开始怀疑理性,开始依靠感觉或超自然的体验,开始强调主观体验,感觉很重要。有一个词叫paradam shift范式转移。开始否认绝对真理。现在宣教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对怀疑理性的后现代主义者传扬福音。同时1900年灵恩运动兴起。高潮是1960或70以后。比较偏感性。灵恩派的教会比较摆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宣教士来自于灵恩教会。尤其是拉丁美洲。1900年三分之二的基督徒来自欧洲,2000年之后25%左右。

戴德生的内地会也是信心差会。当时是戴德生去募款,而不是宣教士。内地会的宣教士可能1000多人,很庞大。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宣教运动是学生自愿宣教运动。剑桥七杰是其中的代表。是优秀的毕业生。这7个人都加入内地会的,到了中国。穆迪巡回布道,鼓励学生加入宣教,带来很大的学生宣教运动。SVM是穆特--推动学生宣教运动的一个组织,从1890-世界大战结束,推动了数以万计的人参与宣教。1900年义和团事件的时候,内地会殉道的外国宣教士就有100多人。都是很优秀的学生。耶鲁大学的毕业生。1899年学生运动的口号是让福音在这一个世纪传遍地极。19世界末是宣教的高潮,也是理性主义的高潮,自由派神学的兴起,因此怀疑圣经的可靠性,对宣教也带来打击。原来大教派的人在较少,比如圣公会、长老会等。神学院的学生也在减少。还有基要派和社会福音之间的冲突,导致20世纪开始宣教热忱的降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学生宣教运动进入尾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学生校园团契兴起。每三年有俄巴拿许宣教大会。号召了上千的学生参与宣教。学生运动对于1850-1950这段时间的宣教贡献很大。后来·因为自由派也消失掉了。1960年北美前十名神学院中一半是自由派的,但是1990之后9间是福音派的。说明在恢复中。1974年葛约翰牧师开始洛桑运动。对宣教也带来重大的影响。

这一段时间的宣教策略是:1、3C。基督教、贸易、文明。三合一输出给其他国家。带来的问题是宣教士本身也参与贸易,有利益的冲突。宣教士也容易认为自己的文明、制度、科技等是最好的,20世纪初这样的方法慢慢减少。2、三自(自立、自传、自养)的原则开始兴起。这个在韩国扎根,所以韩国的教会蓬勃发展。不过在不同的地方落实不容易。3、信心差会。是主力,而不是宗派的差会。

1950年以后得宣教趋势:二战之后民族纷纷独立,马克思主义出来以后,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第二世界是共产主义的世界。其余的叫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变成共产主义国家,比如波兰、苏联、罗马尼亚、东德等,会赶出宣教士、逼迫基督徒。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国家是对立的状态,称为冷战时期。1989年冷战结束。因为柏林墙的倒塌。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是在1949年。这一分裂主要是由于二战结束后,德国被盟国分割占领,加上冷战期间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西德由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形成了联邦德国;而东德则由苏联占领,形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在1990年10月3日实现了统一。这一统一的原因包括冷战的结束,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的倒台,东德民众对改革和更大自由的要求,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东西德分隔的结束,以及东德经济困境和西德的经济实力吸引力。这些因素推动了统一进程,最终在1990年两德正式合并,标志着德国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很快地崛起,很快地结束。这对宣教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共产主义国家对基督教向来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后来俄罗斯也对基督教开放。20世纪末的时候一大批宣教士重新回到东欧国家。198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帮助了宣教的发展。

21世纪宣教的挑战是:80%的人有自己语言的圣经,10%的人只有新约,10%的人是没有的。还有多少未得之民?中国还有多少?在未得之民中,大部分是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1万个人中不到一个宣教士。目前宣教士增加最多的是印度和韩国,2000年韩国宣教士可能不到2000,2010年到达1万。印度宣教士大部分在本地,因为印度种族很多。非英美的宣教士1990年占13%,2010年占25%左右。

将来的挑战:1、需要了解回教、佛教等,以便向他们传福音;2、未开发国家的都市化很严重。从农业到工业,工业都在城市。城市贫富差异大。社会关怀和传福音要在一起。使徒时代也是这样的。3、移民潮的兴趣。全球村的概念。人们因着逃难、学习、工作、孩子等去不同的地方。几千万人不在自己的家。3%的人口。时机很重要。在进入前2年给与帮助。移民潮可以成为去外地传福音的机会。4、科技的发展。人们花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Missionaries in the Unreached : estimated 15,000 foreign missionaries (3.4%) [2]The percentages of man-power and money focused on UPG’s are almost undetectable they are so small. According to PeopleGroups.org, there are 3,235 unengaged people groups.Total Percentage of world: UPG’s make up 41.8% of world population.We have enough money and people to send missionaries to every unreached people group. But not enough people are giving, and not enough people are going.

3、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 (16世纪)

* 路线:  以欧洲为中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基督教也传播到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 时间:  16世纪至今。
* 缘由: 
    *  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促进了圣经的翻译和传播,也推动了宗教改革。
    * 殖民主义导致基督教在殖民地地区的传播,例如美洲、非洲和亚洲。
    * 新教各派积极开展海外宣教,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各地。许多宣教机构致力于将基督教传遍全球,并建立新的教会和组织。
* 与圣经翻译的关系:
    *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以及后来英语世界钦定版圣经的出现,都极大地推动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圣经翻译工作更加活跃,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圣经版本和翻译项目。

过去 200 年西方宣教活动:
大多数从西方视角编写的新教宣教教科书都会强调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这一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被誉为 18 世纪末现代宣教之父,他和同工们开创了用耶稣的福音接触异教徒的道路。他们勤于祷告、努力做工,使人悔改归主,对新信徒进行门训,并在没有福音的环境中建立教会。在这一时期,许多人受到这些鼓舞人心榜样的激励,开始加入宣教队伍。戴德生(Hudson Taylor)和倪维思(John Nevius)等传教士渴望证明福音并非西方文化理念,可以通过各种着装、语言和习俗忠实地表达出来,他们因这样的做法而闻名。戴德生是首批倡导宣教士和中国听众穿一样的服饰,倪维思写了一本书,在书中,他抵制当时的宣教流行方式,敦促宣教士要装备当地牧师,实行自治、自养、自传。

西方宣教的伟大世纪提高了大家对全球基督事业的认识、激发了热情和承诺。在对宣教事工日益浓厚的兴趣推动下,1910 年,一群热心宣教的基督徒在苏格兰爱丁堡召开宣教大会,商讨世界福音传播的策略。

尽管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和犹太人大屠杀(两次世界大战和全球经济萧条已经耗尽了国际宣教早先的活力),但在整个 20 世纪,具有全球意识的基督徒仍举行了类似的聚会。

1974年7月16日-7月25日正式在洛桑举行第一届世界福音宣教大会,从全球150国家,2,700位基督徒参见了此次世界宣教会议。1989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第二届世界福音宣教大会。会议中路易士·布希提出“10/40窗口”一词,说明居住在北纬10度到40度之间的居民,他们生活贫穷,生活品质低落。95%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孔教泛灵论无神论…,得不到基督教信仰资源。

拉尔夫·温特(Ralph Winter)

  • 拉尔夫·温特是美国海外宣教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 1974年,他在瑞士拉斯罗桑的一个大型会议上发表演讲,提出了“未进入基督教的族群”(unreached people group)这个概念。

  • 他认为应以语言、地域或文化等标准,将人口划分为不同的“族群”来评估传教进度和需要。

利用爱丁堡最初开始的要完成宣教使命的势头,在大会上进行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在全球宣教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开启第三个宣教时代的标志。在洛桑,温特重新绘制了传教战略地图,认为圣经中“万民”(panta ta ethne)一词被误解了。温特认为,与其把 ethne 理解为当代民族国家,不如理解为“族群”。这一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宣教策略转变。首先,许多机构将他们的资源和注意力从那些已有国家教会的地区转向那些被认定为未及之地的地区。其次,开发各种方法来识别不同的人群,并考虑他们是否已被传福音。第三,通过确保每一个不同的族群都有见证人在其中,再次激发了大家努力做工,在这个时代完成向世界宣教使命的决心。

“主体世界” 一词代表拉丁美洲、亚洲、非洲,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口都在这些文化中。

佩尤研究中心做的有关全球基督教的报告分析了世界基督教人口的规模和分布。该报告描绘了上个世纪(1910年至2010年)的变化。它得出一下结论:“一个世纪以前,全球北方(通常被定义为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的基督徒数量是全球南方(世界其他地区)的四倍多。今天,佩尤论坛的一项研究发现,超过13亿基督徒生活在全球南方[61%的基督徒生活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而全球北方约有8.6亿(39%)。这是一百年来令人震惊的转变。1949年,中国的新教教会有100万名成员。2010年,这个数字是5800万。

在过去的五个世纪中,基督教的故事与欧洲,和欧洲衍生的海外文明变得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北美。直到最近,绝大多数基督徒都生活在白人国家……然而,在上个世纪,基督教世界的重心不可避免地从欧洲移到南方,到达非洲和拉丁美洲,和移到东方,向亚洲进发。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基督教社区都在这些地区里找到。”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家庭教会的爆炸式增长,以及1989年后城市知识分子教会的增长,为宣教运动奠定了基础。基督教在中国约占人口的6%到7%,约有9000万基督徒(估计有6000万家庭教会基督徒和3000万三自教会基督徒)。中国的宣教运动,宣教的中国(前身为“宣教的中国2030”)在城市未注册的家庭教会中兴起。教会领袖在海外举办了几次大型的中国宣教年会,并宣布了“到2030年差派2万名宣教士”的目标。“宣教中国2030”与洛桑运动联系紧密,是城市教会领袖在2013年发起的宣教运动。2015年其第一届大会在香港召开,之后是2016年在韩国济州岛举办的第二届大会,然后是2017年在泰国清迈。这项运动号召中国教会应该力求至2030年送出两万名宣教士,来偿还二百年以来外国宣教士被派来中国传福音的债。虽然每次大会都有几百人立下宣教志愿,但真正行动的寥寥无几。这正应了一句俗话,“光打雷,不下雨”。在新冠疫情期间,宣教的中国在网上开展了祷告和宣教动员大会。超过20万人参加了在线宣教动员课程Kairos。另一场“回耶路撒冷”运动向西部差派了数百名宣教士,他们主要来自河南和安徽的农村。温州教会还通过其广泛的海外创业业务参与了一些宣教活动。2018年宗教政策的收紧导致逼迫增加,再加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教会重新回到家庭中。在当前的政治气候中,政治迫害日益增加,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宣教运动。虽然难以证实,但估计有2000名中国大陆家庭教会宣教士在海外跨文化服侍。

n the past, missionary sending was largely mono-directional. This means these countries in the majority world received missionaries from the West, but were not sending missionaries to other countries.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we have seen a shift from monodirectional mission sending to polycentric mission sending showcasing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he majority world in global missions.在全球宣教的新时代,一支新的宣教力量已经从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崛起。全球宣教的新动态是多中心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个中心。

正确的策略:
1、耶路撒冷和地极同步进行;
2、第二代宣教士的传承。包括家庭后代的传承。把孩子献给神。
3、三去。祷告去、钱去、人去。
4、侨居的人的宣教。日本以外的日本人比本地传福音容易。中国人也是如此。身边的外国人是否给他们传福音?宣教工厂的远近考验宣教的真诚。若是神给你一个负担,从你的门前开始。
5、职场可以成为宣教工厂。宣教士不可以去,可以透过职场去。职场宣教是很重要的趋势,因为余下的地区拿不到宣教士的签证。宣教工厂需要更多做传道的人。
6、长宣的人是从短宣开始的。青少年也可以做短宣。长宣是必要的。
7、跨宗派的合一。宣教不是交棒的问题,还是不同机构、教会、宗派联合的问题。
8、要做门徒、建立教会。传承下去。
9、从只向到也向。向不同文化的人宣教。戴德生曾带1000个宣教士了。挪威的一个差会就派了200多个宣教士来。多数人没有机会回去。把妻子、孩子埋在中国。先了解附近有多少不同族群的人,然后祷告、接触、认识,看是否有机会。也可以学习他们的语言,这样沟通更加顺畅。跟他们做朋友,款待他们。不是每一个穆斯林都是炸弹,要根据他们的文化来爱他们。比如爱穆斯林就不要吃猪肉。


现状:

根据joshuaproject.net,中国有500多族群,还有400多是未得之民,全球有17000多族群,还有7000多是未得之民。

全球总的族群: 17,317
未得之民: 7,282
百分比 42.1%

全球人口 80.8亿
未得之民 34.3亿
百分比 42.5%

Seven percent of the world’s missionary force is working with the unreached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1989年). This was said and there was a workshop track on unreached peoples, but there was not a lot of focus on the 12,000 people groups still unreached. Nevertheless, this is a staggering thing that the churches—and the missions—are not yet pouring massive manpower into the unreached peoples. We must pray and adopt and send and send and send. We must not become part of the ocean of obliviousness in America. The Lord has commanded us to disciple the unreached nations. 只有5%的奉献用于跨文化事工。

参考资料:【以下资料仅仅是我们读过的资料的部分清单,不等于我们同意或认同里面的所有观点,敬请留意】
https://www.imb.org/fast-facts/#:~:text=People%20groups%20globally%20%282022%29%2012%2C019,Unengaged%2C%20unreached%20people%20groups%20%282022%29%203%2C180

https://joshuaproject.net/help/definitions

https://grahamjosephhill.com/post-1-chinese/

https://www.tgcchinese.org/article/eras-modern-missions

https://www.ijfm.org/PDFs_IJFM/19_4_PDFs/winter_koch_task.pdf

https://lausanne.org/zh-hans/report/%e4%bb%80%e4%b9%88%e6%98%af%e5%a4%9a%e4%b8%ad%e5%bf%83%e5%9f%ba%e7%9d%a3%e6%95%99%ef%bc%9f/%e4%b8%bb%e4%bd%93%e4%b8%96%e7%95%8c%e5%ae%a3%e6%95%99%e8%bf%90%e5%8a%a8

https://lausanne.org/video/what-is-majority-world

https://grahamjosephhill.com/middlekingdomchina/

https://lausanne.org/zh-hans/report/%E5%AE%A3%E6%95%99%E5%B7%A5%E4%BA%BA

http://www.globalmissiology.org/chinese/s2/evangelism2.htm

Bruce L. Shelly写的CHURCH HISTORY IN PLAIN LANGUAGE

https://hoc6.org/chinese/2023/04/16/nestorian-church/

https://www.zdic.net/ts/han/2018/12/595.html

http://www.christianunity.va/content/unitacristiani/en/news/2022/2022-11-21-commissione-mista-dialogo-teologico-chiesa-cattolica-.html

http://eats.ac/eats_plaza/news/?uid=18&mod=document&ckattempt=1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