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学校的成绩到底有多重要?

Maike, 23 一月, 2025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是绕不开的话题。学生在学校如何看待成绩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说成绩必须拿高分,不然不荣耀神,有人说无所谓,努力了就好。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目前公立学校的成绩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围绕考试和升学进行教学,强调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其核心在于通过大量的练习和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从而获得升学或就业的竞争优势。  它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注重标准化测试结果,而相对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应试教育的优点:

* **效率高:在短期内提高学生在特定考试中的分数相对有效。通过集中训练和强化练习,学生能够掌握考试技巧和解题方法,从而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 **目标明确:学生和家长都有明确的目标——考高分,这使得学习过程更有方向性,也更容易衡量学习成果。
* **公平性(相对):通过统一的考试标准,可以相对公平地比较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升学和就业提供一定的依据,避免了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但这种公平性是建立在资源分配公平、考试试卷一致、录取分数统一的前提下,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 **筛选人才:虽然方式粗暴,但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筛选出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学生。
* **激励机制:高分和优秀的表现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 **社会认可度高:在许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高分和高学历被视为成功的重要标志,应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这些社会认可的标志。

应试教育的缺点:

* **扼杀创造力:过分强调应试技巧和知识记忆,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学生往往只注重解题方法,而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 **忽视个性发展:应试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 **忽视综合素质:应试教育往往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考试技巧,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 **身心健康受损: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竞争环境容易导致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
* **加剧社会不公: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获得的教育机会不同,加剧了社会不公。有钱的家庭可以负担昂贵的补习班和课外辅导,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则处于劣势。因着不同地区的试卷和学校对于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的差异也加剧了社会不公。
* **应试能力≠实际能力: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高分并不代表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应对各种挑战。
* **知识碎片化:为了追求高分,学生往往只学习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或分科范围之内的知识,导致知识体系不完整,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缺乏跨学科的训练,综合能力差。
* **带来学习健忘症:学生的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考试,所以考完之后就容易抛之脑后,所学习的东西并没有转化为生活的实践以及生产力。学生为了应对考试,可能采取短期记忆的学习方式,导致知识的掌握不牢固,难以转化为长期能力。
* **造假现象增多:为了在考试中获取高分,一些学生可能会采用不正当手段,比如代考、作弊等,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诚信。

总而言之,应试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短期内提升考试成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负面影响也十分巨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在注重知识掌握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由上可见,应试教育的成绩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正能力,最多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考试能力。但是在国内的实际情况是,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你能上哪一类的学校。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首先我们要明白合乎圣经的教育神学是什么。
2、其次主所要求于父母的,不是孩子一定要靠多少分,让孩子上哪一种学校。而且目前上了大学也未必能找到工作。上大学或去政府就等于铁饭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3、其三我们需要警惕家长和孩子都容易受学校的风气的影响、老师的评价或教导的影响、各种学校和班级的规定或要求的影响,这样容易让我们把学校、学习、老师等放在第一位,最后是家长和孩子围着学校或分数转。家长需要顶住各种的压力,不要和学校一起卷。
4、其四是孩子和家长一样,无论在哪里,最重要地都是把属灵放在第一位、把大使命当做最重要的使命、在所在的地方发挥光和盐的作用、同时把教会生活放在优先的位置,让神的名得荣耀。
5、其五是当学校的活动、学习、校方或老师的要求让上述的基督徒价值被损害时,家长就需要勇敢站出来保护孩子,并和孩子同工,做必要的调整,甚至换一种教育方式,详见《家庭教育、基督教教育、公立教育?》。
6、其六是装备你的孩子,识别上述所提到的公立教育的危害或缺点,并靠着神的话语、用福音的眼光来面对,如果可能,看是否可能透过学校以外的教育方式来解决。比如告诉孩子去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乃是为了掌握知识、发现特长、接受装备,以便将来更好服侍人。比如孩子可以参加校外的和孩子的特长有关的培训班,让孩子的特长得到更多的训练和发挥。比如把学校的学习时间更多放在孩子擅长的领域,但是为了平衡的缘故,又不能完全忽略那些不喜欢的科目。比如告诉孩子分数不等于实际的能力,让孩子更加关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关注分数本身。比如帮助孩子从福音的角度来看待学习压力,以正确面对压力,以避免厌学、抑郁、焦虑等问题成为孩子的困扰。
7、最后,出于升学的需要,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在提高成绩上下必要的功夫,掌握应付考试的一些技巧,但是又要避免把学习或成绩当做偶像,也要在自己喜欢或特长的地方下足够功夫。这些都需要神给我们智慧。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有利于提高分数,可以和老师商议减少或不做老师的作业,用对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来学习,因为老师主要也是要看分数。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