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读书会:以福音为中心的界限观

Maike, 3 八月, 2025

《为孩子立界限》是《过犹不及》的亲子教育版。《过犹不及》是美国关于界限的畅销书,是二位有很高学历--临床心理学博士的基督徒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界定什么是界限,然后阐述了10个关于界限的的规律或规则,然后应用在各种领域,比如家庭、朋友、工作、自己、神等。最后教你发展健康的界限。后来又专门写了关于婚姻、亲子、约会《为约会立界限》等和界限有关的书。《为孩子立界限》就是其中关于亲子的书。因此,为了明白《为孩子立界限》,我们需要明白《过犹不及》的基本观点。为了明白《过犹不及》,我们需要明白心理学和圣经辅导的关系。请听我一一到来。

 我们首先认识一下什么是界限。人际关系的界限通常指的是为各种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所设定的限制、边界或规则。界限告诉我们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不是些什么,以及他人的责任是什么,不是些什么。同时界限不仅告诉我们责任,也告诉我们有选择的权利,然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关于这样的界限观有三种流派:

心理学流派

心理学中的界限是指个人在人际关系中设立的明确规则或界线,用于保护心理、情感、物理和资源的安全,维护个人自主性和健康关系。它强调的是自我负责和自我保护。其核心实践包括: 学习说“不”,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定义自己的责任范围,并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等。心理学的根基基本上是以人为本的,强调人的快乐。

圣经辅导流派

圣经辅导认为界限是基于神的话语(圣经)所设立的规则,为了在爱与真理中建立与神、与人的健康关系。其最终目的不是自我保护,而是为了活出神所喜悦的生命。设立界限是为了让自己有能力持续地以合乎圣经的方式去爱,界限也能帮助他人面对自己的责任,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悔改。圣经辅导强调以神为中心,强调讨神的喜悦。

在亲子教育中,这两种观点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 心理学: 强调尊重孩子。它鼓励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选择和独立性,避免控制和过度干预,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发展自主意识。界限的建立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让父母避免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 圣经辅导: 强调训练孩子,使其走正道。它将界限看作是父母在爱中训练孩子的工具。界限的设立是为了让孩子学会顺服神,区分对错,并承担行为的后果。亲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长大成人,慢慢独立于父母,跟随主走自己的人生。

用具体例子来说明:

  • 心理学视角:
    • 目标: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情感健康。
    • 方法:
      • 设定清晰规则,如“每天限制一小时屏幕时间”,通过行为后果(如取消游戏时间)教导责任。
      • 使用正向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如表扬遵守规则的孩子。
      • 鼓励情感表达,提供同理和共情。
    • 例子:若孩子顶嘴,父母说:“我明白你生气,但请用尊重的方式表达,否则需要暂停玩耍。”
  • 圣经辅导视角:
    • 目标:帮助孩子在基督里成长,学习顺服和责任(以弗所书 6:4)。
    • 方法:
      • 以神的真理设立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因为神喜悦勤勉”(箴言 12:24)。
      • 平衡管教与爱。
    • 例子:若孩子不听从,父母温和说:“神呼召我们顺服父母,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感受,但不能顶嘴。”

第三个流派是讲心理学和圣经整合。这就是我们所读的这本书的立场。其中有一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容易偏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人和神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让福音成为孩子的生命的驱动。应该问:什么是神所喜悦的?而不是:什么对我比较好?

2、容易偏向孩子的自主,而忽略了父母对孩子的权柄和责任。父母不仅仅是设立界限而让孩子自主选择,而是积极地按照主的警戒和教训训练孩子。

3、容易偏向透过后果来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点行为疗法的做法,好选择--祝福,坏选择--苦头),包括奖赏(超出应该做的部分给与奖赏),而没有把心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孩子还是容易有利己的心态来做事。若没有后果或奖赏的时候,就容易在罪中一意孤行。

4、容易把很多问题都归咎于界限的问题--221页,或只要界限的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那些问题,因此忽略了人的罪和谎言。比如我们因为惧怕人而讨人的喜悦,超过了讨主的喜悦。

5、容易仅仅关注与如何给自己设立界限,而忽略了宽恕、道歉或认罪、和好、爱你的仇敌等问题。

6、容易误用圣经来支持某些理论或方法,但是其实是受了心理学的影响。51页--愚蒙迷住孩子的心。。。用来谈界限。
“God has a real life out there for you if you are willing to let go of the old one. He can only steer a moving ship, though. You have to get active and begin to seek his good for you” (285). Therefore if you experience hardships in your life, you haven’t set enough boundaries.如果你愿意离开你旧的生活,神会给你一个真正的生活。神仅仅会开一个移动的船。你必须积极参与,寻求神给你的益处。换句话说,如果你经历生命中的艰难,说明你没有建立正确的或足够的界限。

“Loving God and our neighbor is difficult.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t’s so difficult is because of boundary problems” 爱神和爱邻舍是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界限的问题。

尽管有那么多危险,这本书也不是一无是处,如同心理学也不是一点价值也没有。那么《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有哪些做得好的、合乎圣经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呢?

1、作者对于加6:2,5的解释基本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在神面前担负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容易的和轻省的,我们也要担当别人很沉重的、难以担当的单子,但是不要替代别人负责。对孩子也是如此。要从小给孩子不同的担子,让他们学会自己负责,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慢慢增加。要超过孩子舒适程度,但不要超过他的能力范围,这需要分辨的智慧。不要替孩子负他应该负、也有能力负的责任。比如孩子找不到东西,就不要替他解围。

2、作者对于自我省察的强调是对的。我们首先需要思想:在这里问题上,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们需要先看自己眼中的梁木,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刺。需要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帮助别人去掉别人眼中的刺。我们也要教导孩子如此行。

3、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需要按照圣经养育儿女,需要在家执行大使命,这不仅意味着言传,也意味着身教。包括个人生活、家庭关系、职场、教会生活等。这才是门训。对于家庭中有些共同的规定,父母也要带头遵守。父母也要做出界限的榜样,包括遵守和孩子确定好的界限,包括孩子应该负的责任。

4、作者强调孩子的品格是养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标。在某种程度是对的,孩子的品格就是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做事方式。然而品格不仅仅是和界限有关的方式,乃是耶稣基督那样的生命。培养孩子最重要的目标或最高的目标是让孩子自己做主的门徒,学会跟随主。

5、作者强调爱是最重要的,但是作者仅仅把爱定义为对自己负责、尊重别人的界限以及控制自己的冲动,这不是圣经的定义。

6、作者给出孩子不顺服界限或不负当负的责任的时候会有哪些后果。比如隔离、没收玩具、没有零用钱、不准听音乐、不准打电话、不准看电视/电子设备、不可以参加有趣的活动、约束和朋友的交往、自由活动的时间、其他可以享受的权利等等。也包括自然的不好的后果。比如到点了不来吃饭,过了就没有饭吃。比如钱花光了就没有了。这些会帮助我们思考有哪些管教或约束孩子的方式。也包括忍受孩子因着被管教或约束而带来的怨气、攻击等等。不要接受孩子的道德绑架和情感勒索。也包括孩子小的时候要及时给后果,因为孩子的思考能力还比较差。包括要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实施现实的后果。只有孩子在意你的情绪的时候,才能使用情绪化的后果。

7、作者强调孩子的自由或特权和孩子的成熟程度有关,他能把负责的事情处理好,再给他更多的自由。圣经说小事上忠心,大事上才忠心。总要不断考验孩子是否按照主的心意管理主给他们的资源,是否顺服主去处理各样的关系,然后扩大给他们管理的范围。从少量的自主权到大量的自主权,最后是自己完全做主。

8、作者强调爱和真理的并行。作者一直提出要体恤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难过、害怕、孤单等),比如表达“我理解这真的很难”“可惜你不能玩”“我体谅你错过的心情”“我也不愿意少吃一顿的”“我了解你不高兴”“我知道你很生气”“有时候我也不想去,但是我必须去”--然后抱抱孩子,预备孩子上学等等。作者也主张父母要愿意聆听孩子的意见和提议,但是最终依然要坚持真理,或坚持该有的界限,坚守孩子应该负的责任,应该承受的后果。

9、作者教导我们要分辨孩子不喜欢和不会做之间的区别。这是对的。孩子虽然有不喜欢的事,但是需要知道如何是他们分内的事或他们的责任,他们依然有责任去做好,而不是凭喜好做事情。孩子容易逃避不喜欢的事,找各种借口,然后就不去做,结果就不会做,结果就更不喜欢,最后成为恶性循环。孩子可以寻求帮助,但是依然需要担负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10、作者也提到孩子一些深层的问题,比如罪和谎言会让孩子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让孩子想控制别人,想避免承受后果,容易撒谎,逃避失败等等。97页。比如孩子慢慢长大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价值观(善恶观)以及爱的动机。而不仅仅是靠后果。作者定义爱为同理心的爱,你愿意别人如何对你,你就要如何对人。其实就是爱人如己。但是没有提到福音。这是爱背后更深的动机。

那么福音和圣经的角度如何看待界限呢?

1、神创造万有,按照他的形象造了人类,也赐给人类后代。神把人造为关系型的存在,神最清楚人应该如何建立关系,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向神交账,对神负责。神才有能力和权力掌管一切,人不能也没有权利。不顺服神是人自己的问题,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是神掌管父母和儿女的未来,而不是父母和儿女自己。

2、神把后代赐给家庭,父母作为神的管家,需要按照神的旨意养育儿女(包括训练儿女顺服父母),在家庭中执行大使命,让儿女长大成人,独立地跟随主和侍奉主。这包括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能力,给孩子不同的责任,让他们逐渐为自己负责,也向神负责,直到独立于父母。这包括各个方面的训练,比如金钱管理、个人生活、独立行动的能力等等。父母也要为此对神负责,向神交账。

3、儿女为成人、未独立于父母之前需要顺服父母,接受父母合乎圣经的训练,包括各个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属灵的教育,让自己成为主耶稣的门徒,预备自己单独走人生的道路。不顺服和敬重父母是孩子的罪和问题。这不等于孩子不可以给父母提建议,或亲子教育的事情--界限或规矩的事情孩子不能有任何参与,孩子越大需要参与越多。但是孩子依然需要学会尊重父母最后的决定。

4、在所有的优先次序当中,神永远是第一位的,顺服神不顺服人是应当的。我们首要的是讨神的喜悦,而不是人的喜悦。然后是自己的家庭,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又优先于子女。然后是教会。弟兄姐妹的关系优于非信徒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当这些关系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需要拒绝相对来说次要的关系的需求,我们永远有权利说“不”,然后把结果交给神。当然还会有职场或事工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人人借着亚当都犯了罪,生来就是罪人,都想做神,都想控制别人,都想跟随自己的欲望,不想听神的,不想服侍人,不想顺服权柄,都是诡诈和败坏的,都要灭亡。我们得到的祝福都是不配得的,一切都是恩待你,我们配得的只是灭亡。父母也是不完美的,因此没有完美的亲子教育。孩子需要意识到这个世界、父母、所有的一切都不完美了,失败和挫败是必经之路。孩子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显露出更多的诡诈和败坏,而不是自己长大了就好了。亲子教育的最低目标是训练孩子顺服父母。而父母让孩子做的,是和神对孩子的期待一致的事情,也是出于爱孩子的事情。因为孩子的罪,训练必然包含管教,也就是让孩子不愿意接受痛苦而顺服。让孩子知道管教也是爱的表现(当然父母要给孩子各种的爱,而不仅仅是管教--235页)。

6、人人都需要悔改和相信耶稣基督,才能不致灭亡和得到永生,就会永远在主的爱中,也会有天上永恒的赏赐。天上的尊贵、荣耀、财宝都远超过地上的。主的爱激励我们不再为自己去活,乃是为主去活,为永生去活。父母需要为了主而舍己地训练自己的孩子,也忍受孩子的误会等,同时也帮助孩子认识主,相信福音,活出和福音相称的生活。亲子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主的门徒。只要孩子认信,就不断训练他把福音应用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乃是内心愿意信靠主,跟随主和服侍主。愿意为了主做原本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让福音成为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7、因着每一个人的罪,我们都有犯罪得罪人,也有被别人犯罪得罪的时候。但我们无需被受害者心里所控制,我们可以按照主的心意做好自己,然后把结果和别人交给神。我们只需按照主的心意对待别人,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表现或行为)负责。同时我们也不完美,需要不断回到福音来看待自己,在主的爱中重新得力。神永远是第一位的,然后是爱人如己(而不是保护自己),也就是愿意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也要如此对待别人,比如希望别人宽恕、爱自己,自己也要如此对待别人。比爱人如己更高的是舍己或效法基督那样去爱别人。当然我们也有做不到或软弱的时候,可以诚实告诉对方并说声抱歉,这并没有什么羞耻。这比假冒伪善好。凡事都要为主去做,靠主给的力量和恩赐去做,让主的名得荣耀,也积攒天上的基业。这才是最好的动力。

8、因着神的慈爱和恩惠,我们一定会有爱自己的时间,实际上我们也是爱自己的,因着我们享受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的时候,也感谢神,这就是荣耀神了。一切都要为了主。休息、锻炼、饮食等都可以为了主,为了更好服侍主。在人际关系中为了造就别人,为了担当别人,为了接纳别人,为了爱别人,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的舒适和喜好,舍弃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来服侍主,为了主而服侍人。父母为了主去训练孩子也是服侍主。

9、从实操的层面,如果要建立家里的规矩,给孩子制定界限,最后一章(第十四章)的实践是可以参考的。这也是一些心理学或整合辅导的书可以给我们的帮助。

10、最后,养育孩子是艰辛的事工,也会有心碎、愤怒、痛苦、崩溃的时刻,这是我们成圣的阶段。主透过宝贵的养育事工暴露父母的罪(包括自私、控制、骄傲、想做神、不依靠神、律法主义等等--孩子的问题其实我们身上都有),让我们不断悔改和相信福音,因此生命不断成长。我们的口号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主的心意养育孩子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一定会有回报。永远不会放弃你的孩子。主和我们同在。加油!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