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句容易让人疑惑的经文,平行经文还有太19:13-15;可10:13-16。频繁出现的字眼是“像小孩子”“小孩子的样式”等。比较常见的解释是“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像小孩子一样依靠”、“像小孩子一样顺服”、“想小孩子一样不考虑社会特权”等等。这样的解释到底对不对,我们需要仔细查验经文的上下文。
1、15节,有人抱着婴孩来见耶稣,要得到耶稣的祝福。耶稣最后祝福了这些孩子(可10:16)。
2、15节,门徒却不许可,并且责备这些人。经文没有直接说原因,但是无论什么原因,归根到底的原因是有一个,就是门徒认为这些孩子不配得耶稣的祝福,或者不值得耶稣祝福他们,所以门徒才拦阻。也许是因为孩子哭闹、也许是父母做得不够好、也许会给耶稣带来打搅、也许是孩子对神的国没有贡献、也许因为耶稣太忙。。。无论如何,都是不配得。
3、18:9-14节耶稣讲了一个故事,把一个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和惭愧无比的税吏进行对比,从法利赛人的祷告词来看,他觉得自己是配得的;从税吏的表现来看,他只想要神的怜悯,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是不配的,他连看神都不敢看。但是耶稣说税吏比法利赛人更算为义。也就是说神国所接纳的是谦卑的,自卑的,必升为高。
4、18:18-23节提到一个官来找耶稣,也认为自己从小遵守了神的诫命,应该得到永生。其实他根本没有,他根本不配,当耶稣指出他的罪的时候,他并没有谦卑下来,也没有看到天上的财宝,所以他和神的国擦肩而过。
5、太5:3提到“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其意思是类似的。“虚心”就是“灵里贫穷”,看到自己的罪和后果,为自己的光景在神面前自觉不配,并且忧伤痛悔。如同那位税吏一样。
6、门徒跟随耶稣这么久,他们对于福音的认识依然是不够的,他们也比法利赛人好不到哪里去。当他们将自己和那些婴孩对比的时候,他们的表现说明了他们觉得自己是比婴孩配的,他们配得耶稣的祝福,他们为耶稣付出了很多(路18:23),应该得到好的报答,然而婴孩什么也没有干,不应该得到祝福。或者绊倒小孩子不算什么(太18:6;可9:42)。
7、即便耶稣预言自己受难,门徒们还争论谁有资格做老大,他们不愿意做仆人或被排在后面(太17:22-23,18:1;可9:30-34)。他们当中的雅各和约翰甚至想要坐在主的左边和右边(可10:35-37)。他们肯定觉得自己配得,不然不会这样跟耶稣争取席位。
8、耶稣教导门徒说想做头的要先做尾,做首的要做别人的仆人,如同他自己一样(可9:35;10:43-45)。一般来说,做头的、做老大的、为首的都是不愿意服侍人,都是觉得别人不配得自己服侍的,乃是更希望得到别人的服侍的,都是觉得别人不配得自己服侍的。只有仆人才甘心乐意服侍别人。可9:36-37耶稣又说接待小孩子的就是接待主了。很明显,门徒们都想做老大,不愿意服侍那些不配的人,这里面当然包括小孩子。
9、耶稣用婴孩的例子作为实体教学的工具,帮助门徒知道他们必须变为小孩子的样式,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谦卑下来,认为自己如同小孩子一样不配,他们才能进入神的国(太18:2-4)。从福音的角度,我们必须谦卑下来,依靠耶稣,才能进天国,而不是依靠自己。我们永远是不配的,我们所行出所有的公义,都是神在我们里面做成的。我们没有任何骄傲的本钱,夸口的,都必须指着主夸口。
10、从福音的角度,我们都知道孩子也是罪人,也是败坏的,都不是那么纯洁、单纯、信靠的,甚至不是那么谦卑的。如果没有主的超自然介入,他们也是悖逆的和偏行己路的。虽然他们有表现出纯洁无瑕或天真无邪的时候,要不纯粹是神的恩典,要不是就是为了其他的目的,比如想得到别人的喜欢等等。而且圣经也没有应许,孩子都能上天国。我们所要效法的小孩子的,不是小孩子身上好的方面,恰恰是我们不愿意效法的方面,就是孩子般的不配。当我们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配的时候,才有资格和乐意的心去服侍那些和我们一样不配的人。不然我们会觉得对方和那些婴孩一样不配得耶稣的服侍,因此也不配得我们的服侍。
11、当我们越觉得不配,就会越觉得得到的宝贵,就越觉得主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就越会爱主,越会甘心乐意服侍主,越会把荣耀归于主,感恩的心也更加增长了,也因此乐意服侍那些和我们一样不配得的人(太18:5;可9:37)。这就是福音的道理。主把神的国赐给不配得的人,是显明这是白白的恩典,是为了让他的名得荣耀,是为了让他荣耀的恩典得着颂赞。阿们。
上面是常见的一种错误解释:
1、孩子天真无邪。其实不是的,孩子生来就有罪,是在罪孽里生的(诗篇51:5),孩子生下来就远离神,会撒谎,走错路(诗篇58:3)。孩子本来都是全然败坏的。彼前2:2是指出生的婴孩渴慕奶,这是本能,和孩子天真无邪没有任何关系。
2、孩子谦卑。其实不是的。孩子生来就是罪人,罪人都是自我为中心的,是骄傲的,怎么会谦卑?孩子生来就是撒旦的孩子,生来就相信谎言,以为自己是上帝,想掌控(约8:44;创3:16下)。孩子要学习谦卑必须经过训练才有可能,而且是不容易的。彼前5:5是主对基督徒的命令,要求年少的要顺服年长的。和孩子的谦卑没有任何关系。
3、孩子信靠神。孩子生下来是不会信靠神的,是不认识神的,是不相信神的,是拜偶像的(罗1:18-23)。孩子信靠神必须经历重生,这是神迹(约1:13;3:3)。代下20:20是约沙法呼吁以色列民要信靠神和神所派来的先知,和孩子信靠神没有任何关系。
有人说“孩子或婴儿确实需要依赖父母,不能自己生活,所以‘像小孩子’就是指‘像小孩子一样依靠神和主耶稣’有什么不对呢?”
答:这样的解释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相对于上面的解释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
1、太18:1-3提到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这个故事耶稣是让比较大一点的孩子(3813--婴孩或半成年的孩子)来做实体教学的,这个孩子可以站在他们当中。而这样的孩子虽然还需要部分依靠父母,却和在父母怀里的婴孩(1025)有很大的不同。
2、如果大孩子依靠父母,只能说孩子还不能完全自立,需要部分依靠父母,但不是完全依靠父母。这样的实体教学用来指得救的话,就是人的公义不够,加上耶稣的帮助才能得救,但是真正的救恩是完全依靠神的怜悯,完全依靠耶稣的救赎。所以这样的实体教学是有问题的。
3、如果用孩子依靠父母来解释耶稣的意思的话,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门徒责备他们的父母。但是如果用“不配”来解释的话,就提供了很好的解释。
4、如果用孩子依靠父母来解释这段经文的意思的话,和上下文也连不上,上下文都提到了人的自以为义和人的不配。
5、从太18:1-5的故事来看,门徒在争论谁为大,他们的意思显然不是说谁更依靠耶稣,乃是谁更配得做老大,所以耶稣那小孩子的例子教导他们,他们需要被降卑,需要谦卑得像小孩子一样,就是觉得自己不配,因为他们觉得小孩子不配。而且从上下文可以看到,门徒是不足够看重小孩子(3813)的,他们觉得小孩子不值得或配得足够的看重,所以耶稣提醒他们不要让小孩子跌倒,也不要轻看小孩子(太18:6,10)。而且耶稣说他们接待这些(不配的)小孩子,服侍这些小孩子,就是接待主,服侍主了(因为主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