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第九次 透过历史上下文明白意思

匿名 (未验证), 26 十一月, 2022

历史上下文(Historical context)

又叫历史背景,或文化背景,也有人称为情境或语境。指经文写下来的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情境。包括当时的语言、历史、习俗、地理、政治坏境等等。但是要注意以圣经为优先和为准绳。

历史背景分为内在的(internal)和外在的(external)两种:
内在的历史背景就是在解释某段经文时,可以从圣经中找到有关的历史资料,大多数背景知识在圣经中包括在该书中就能找到。需要对整本圣经有足够的熟悉。外在的历史背景,即根据圣经以外的资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风俗、地理与宗教各个层面。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圣经词典、百科全书、注释书、圣经地图等工具书找到,研经工具是一个不错的网站,选择这些资料时要慎重,不要盲目相信,不要被名人或有影响力的人的头衔吓唬住(加2:6)。要以圣经为准。

有人说:圣经内在的历史背景肯定是不充足的,如果要明白经文的意思,必须寻求圣经以外的历史知识的帮助,尤其是历史学家或历史学者的著作,你怎么看?
【不一定。需要看“经文的意思”是指什么,所以指任何一个单词的意思,就算查圣经以外的资料,也未必明白,而且不同的人的看法也未必相同。如果是指根据经文的意思向神交账,也就是圣经让我们相信和遵行的真理,就是足够的,对于那些靠着圣经不能准确明白的,就说明对于交账来是不重要的(申29:29;提后3:16-17;约12:48;林后5:9-10;约一2:27)。而且你会发现,不同的专家提供的背景资料未必一致,所以出现了对经文的不同解释,甚至出现了核心教义的偏差。所以这些资料只能作为参考。】

假设没有查圣经以外的历史背景,你觉得可10:25中的“针眼”可能是什么意思?
【很可能会想到现代的针眼。骆驼穿针眼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有人根据历史资料觉得“针眼”是耶路撒冷一个很小的城门的名字,骆驼过去非常困难,需要跪下来才可以勉强通过。其实不需要知道这个也可以基本明白经文的重点。因为门徒的反应是“这样的话,谁可以得救呢?”。这说明财主是不可能靠自己得救的。】

内在历史背景的释经例子:
1、约4:1-9中耶稣中午必须到达撒玛利亚的雅各井和妇人交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背景?
【根据王下12章记载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南北国分裂,北国侍奉偶像,王下17:24-41,约4:20--撒玛利亚人在自己山上敬拜,撒玛利亚人主要是外邦人组成,既惧怕耶和华又侍奉偶像。所以为犹太人不齿,被当做污秽的外邦人看待,被认为是神所抛弃的一群,所以没有什么来往。但是救恩临到了被犹太人隔绝的撒玛利亚人。这个女人中午来打水也是不常见的,因为中午很热,一般人在傍晚打水(创24:11)。因为妇人有5个丈夫,当时还和第6个男人同居,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4:18)。然而耶稣让她完全变了一个人,除去了她的羞耻感,因为耶稣完全接纳了她。这说明得救的人都是不配的,人没有任何功劳可言。】

2、罗4:18提到亚伯拉罕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还有指望。其背景是什么情况?什么事情从人看来毫无指望?亚伯拉罕凭什么还会有指望?
【4章19节提到亚伯拉罕近100岁的时候,自己的身体已经没有办法生育,太太的生育也是如此,从人看来毫无指望。然而神对他说已经立定他做多国的父,也就是说他会有很多后裔,而且是他和他太太亲自生的(创17:1-6;15-19)。虽然亚伯拉罕和撒拉的生育能力如同已死,但是亚伯拉罕信的是能让死人复活的神(4:17),而且他相信神的应许--让他做多国的父(4:17),所以还有指望。信就是抛开环境和自己,单单仰望大能的和信实的神,相信他的话语必不落空。所以亚伯拉罕被成为信心之父,不是因为他没有罪,他也犯了很多罪,而是他在信心上成了我们的榜样或先例,我们必须有他那样的信才能称义和得救,我们和他一样都是信神的应许,只不过我们信的是神借着耶稣基督所成就的一切,神在基督里给我们的所有应许,核心是耶稣的死而复活(罗4:19-25)。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我们也是。】

3、加2:11提到保罗当面抵挡彼得,彼得可是犹太人的大使徒啊,保罗当时为什么那么做?有那么严重吗?
【很严重。因为犹太人和外邦人是没有来往的(徒10:28),按照犹太人的律法,外邦人是不洁净的,是没有指望的,是没有神的(弗2:11-12),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有隔断的墙,是有冤仇的,而十字架废除了这一切,让所有人都是靠着基督可以来到神面前,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里都成为一了(弗2:14-16;加3:28),因此犹太人和外邦人成为一家人,是兄弟姐妹,是可以一起吃饭的(弗2:19)。而当彼得和外邦人分开吃饭的时候,就等于否认了福音,觉得十字架没有拆毁人与人之间的墙,这影响到福音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而且领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为了维护福音的纯正,保罗当面抵挡彼得,指出彼得的问题。】

4、林前13:12为什么说对着镜子看模糊不清?
【根据出38:8;伯37:18,当时的镜子很可能是金属制成的,和现今的镜子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看镜子的时候有些模糊。】

外在历史背景的释经例子:

  1. 路5:1-6中为什么西门他们晚上整夜打鱼,而不是白天?为什么耶稣要他们到水深之处打鱼,为什么对他们是一个挑战?这里面有什么背景?
    【如果我们查考外在的资料,可以发现巴勒斯坦地区的气候比较特殊,白天很热,晚上凉快,一般白天鱼都在水深之处,是很难打着鱼的,一般晚上鱼才到浅水中。所以渔夫是晚上打鱼。这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当耶稣要西门到水深之处打鱼的时候,西门是犹豫的。耶稣是工匠,不懂打鱼,却要有多年经验的渔夫在不合理的时间(白天)和不合理的地方(水深之处)打鱼。但是最终西门还是顺服了。结果得到超过所求所想的祝福。】
  2. 路7:36-38记载一个罪人趁耶稣在西门家吃饭的时候在耶稣背后给他洗脚,这怎么可能?
    【根据当时的吃饭习惯,犹太人有点类似类似现在的日本人,是斜靠在桌子上、脚放在身体后面来吃饭的。有点像跪着。所以给了这个女人机会在耶稣背后洗脚和膏抹。这也解释了最后的晚餐的时候为什么约翰可以斜靠在耶稣的胸前(约21:20)。】
  3. 为什么新约的书信一开始都是先注明谁谁谁写给什么人或教会?和现代的信件有什么区别?
    【根据当时的文化,书信一般来说是写在动物皮上卷起来被送到制定的地方或人手里的。这样在书信的一开始就注明谁写给谁的话,比较容易让送信的人和收信的人鉴别。
  4. 可14:12-16提到耶稣和门徒吃了逾越节的宴席,约18:28却说逾越节还没有到,约19:14说周五还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这如何解释?圣经是否自相矛盾?
    【通过查考古代的记载,我们发现巴勒斯坦北部地区--加利利地带的人记载时间是从日升到日升,也是耶稣大部分事工所在的地方,也是他老家的地方,也有很多的外邦人(太4:12-16)。然而巴利斯坦南部的地区,也是犹太人集中的地区,是用传统的时间,一天是从日落到日落来计算。所以耶稣和他的门徒计算逾越节的时候是周四的日升到周五的日升。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计算逾越节是从周四的日落到周五的日落。所以耶稣和门徒在周四傍晚吃了逾越节,而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却预备在周五傍晚吃逾越节。这就是耶稣又被称为逾越节的羔羊(林前5:7)。这是神特别的设计。约翰要突出耶稣是神的羔羊(约1:29),也就是逾越节的羔羊,所以用了耶路撒冷的计时方式。--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没有外在的历史资料,根据圣经的合一性,我们也可以相信可能是不同福音书的作者记载时间或日历的方式不同,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
  5. 假设上述的问题得不到任何圣经以外的资料的帮助,会严重影响经文的主旨吗?为什么?
    【不会的,即便没有这些资料,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情境和现在的有所不同,或不同作者记载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我们依然可以根据经文的意思来理解经文要表达的重点,经文的主旨依然不会错过。】
  6. 今天关于历史背景的学习对于释经有哪些应用?
    【1、一定要高举圣经的权威,还有充分性,其他只是参考。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圣经。2、需要尽可能熟悉圣经,才能以经解经。3、可以参考圣经以外的资料,只是找以圣经为主的资料,而不是以圣经以外的资料为主。】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