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关于同舟人《基督徒,警醒!。。》的文章的一点思考

admin, 18 十月, 2021

    最近我在网上读到署名为“同舟人”的一篇文章《基督徒,警醒!从圣灵的启示来认识耶稣,从耶稣的话来检验启示》,深感作者在信仰、文学、历史方面的功力,也能理解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让很多人觉得震聋发聩。感谢主使用这篇文章给了大家很多的提醒,对我也是如此。从中我也看到作者对基督的激情,对教会合一的激情,可以说作者的整个文章都是高举基督和合一的。


   我非常赞同文章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感叹于作者能以如此简练和深刻的方式来阐述真理。在感叹之余,也感到有一些问题需要和作者切磋,也许是自己理解能力太差,或者文学功底太差,感觉很多方面需要作者的澄清,否则容易误导读者(这恐怕不是作者的初衷),因此有了这一篇文字。不是为了挑战作者或反对作者,而是为了铁磨铁磨出刃来,是两个兄弟之间为了主的缘故,在真理上的交流,是一种在爱中的交流。这一点特别需要主的怜悯,这也是特别降卑我的一个过程。


   我看文字的一个习惯是:这样的说法有圣经依据么?或符合圣经么?为了节省边幅,我就挑选我对这篇文章有比较大的疑问的地方来进行评述。如果有误解原作者的地方,一方面请原作者谅解,因为文字都是有限的,我可能误会了原作者的意思,或者文字本身并没有表达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愿意得到原作者的澄清。


   为了方便阅读,都先总结原作者的一些观点,然后列出我的回应。


   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基督教。作者的部分观点如下:


    1、这里作者将“基督”和“基督教”进行对比。其中充满“基督”的正面评价和对“基督教”的负面评价。基督的正面形象包括基督唤醒我们的良心、基督赐给我们生命、基督让我们的心从窄变宽、从硬变软、基督简化真理、基督讲慈爱、基督给人自由、平安、喜乐、博大、基督要人做见证、基督拥有超越神学的丰富等等。基督教的负面形象包括基督教贿赂我们的良心、基督教在传知识、神学和宗教却让我们的心从宽入窄、由软变硬、基督教繁化真理、基督教讲圣战、基督教给人束缚、忙乱、烦恼、狭隘、基督教需要人来捍卫、宗教组织带来了思想的有限性等等。


    2、最后作者宣称:宗教是真信仰的最大敌人,宗教是撒旦最后的一张王牌。


    我的回应:


    我个人很理解和同意作者的部分看法,就是基督教本身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作者的本意可能是因着看到教会教派林立、彼此纷争或隔离而深感痛心,因此发出如此的呐喊,并呼吁我们要专注在耶稣基督的身上,用耶稣基督的生命来包容和接纳彼此的不同,并去除带来隔离和纷争的宗派主义,以保守我们在基督里的合一。我很认可这样的观点。但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给神学、宗教和基督教下一个清晰的定义,在我看来很容易给人带来困惑和误解。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一般说来,在没有对一个词下新的定义之前,我们应该优先使用该词在文化中的常见意思。根据字典的常见定义,基督教就是信奉耶稣基督的宗教,其中包括了相关的教义、礼仪和实践规范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基督教是基督确立的,包括建立基督的教会(太16:18),设立教会纪律(太18:15-20),设立圣餐(太26:26-28)和洗礼(太28:19-20),颁布各样的命令和规条(太28:19-20;约14:15;林前14:37-40)等等。基督并不恨基督教。基督也不恨宗教。耶稣遵守了摩西律法的条规,他也去会堂聚会,他来是为了成全律法和先知,而不是废除。基督教在新约圣经里的条规也是他颁布的。基督恨恶的是假冒伪善的宗教,以及和神的启示不一致的宗教。


    换句话说,基督教不过是对基督的做是所为所要做了一个定义或归纳,基督必须是基督教中的基督。神学则是对神的系统性研究或看法。我们每一个信仰基督的人都有自己的神学,也就是对圣经中的神的理解,只不过是系统性、规范性、深度和广度等有所不同而已。基督当然超越所有的神学,但是我们对基督的理解也受我们自身的神学的约束。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研究圣经,不断追求来自圣经的知识,以不断认识那位借着圣经启示自己的基督(彼后3:18)。我们对基督的信仰必须建立在真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单单有热心(罗10:2)。真理最基本的部分是容易明白的(约一2:24-27),但是这并不排除其中有难解和复杂的部分(彼后3:15-16)。为了得到全备的祝福,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哪怕像启示录这样特殊而难懂的文体(启1:3)。


    基督承诺给我们自由,那是从摩西律法之下以及从罪、撒旦、死亡的权势中得自由(约3:16;8:31-35;11:25-26;罗6:14;7:4-6;加5:1;来2:14-15;),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任何束缚,不需要有任何组织性,或我们不需要遵守任何命令,我们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太28:19-20;林前9:21;加6:2)。新约中关于基督徒要遵守的条例或命令据统计有1000条左右,包括教会应该如何组织(林前14:37-40;提前2-3章),但是主应许我们,他的轭是容易的,他的担子是轻省的,他的诫命是不难守的,让我们胜了这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太11:28-30;约一5:3-5)。


    基督命令我们为他做见证(约15:27;提后1:8;约一4:14),同时他也命令我们要为他交托给我们的真道做争辩(犹大书1:3-4)。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基督命令我们要“捍卫”我们的信仰,不是用武力,而是用他的真理和我们的生命,不是为了自己的荣耀或出于骄傲,而是为了主和他的教会。而且在这个充斥着假先知、假师傅、假使徒、假教师、假基督的时代,到处流传着更改了的“福音”,人们更喜欢听合乎自己情欲的言语,而不是纯正的道理,因此合乎圣经的护教就显得尤其有必要(加1:6-9;提后4:1-4;彼后2:1)。


    在教义方面,我们有需要狭窄的地方,就是需要正确和深入地分解圣经以及建立来于自圣经的确信(罗14:5;提后2:15;来5:1-6:2),而且在核心的教义上不能妥协,但是也需要有宽宏的地方,也就是对其他拥有不同确信的基督徒要有接纳的态度(罗14:1),对非核心的教义上有一定的包容。虽然知识容易让人骄傲,但是关于神和基督的真知识一定会让人谦卑,而且会让人生发爱心(林前8:1-3;约一4:7-11)。当我们认识到彼此的不同,又能彼此相爱的时候,众人就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了(约13:35)。写到这里,我似乎能看到:作者在为一些基督徒、教会和教派高举教义和神学却没法彼此相爱与合一而感到痛心。我也有同感。这绝对是个悲剧,是个不好的见证,但是确实在真实地发生着。


    然而,我认为这并不能成为打击或否定基督教的依据或理由。这不是基督教的问题,也不是教义和神学本身的问题,而是人本身的问题,是人的有罪和有限带来的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在任何一个组织和宗教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合乎基督的教导的,也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属于人论和罪论的范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相信基督,相信基督教,就知道这样的问题必定会发生。让我们的心从宽变窄、从软变硬、从和平变争斗、从单纯到诡诈、从喜乐到愁烦、从安静到忙乱的根本原因不是宗教、神学和教义,而是人的罪(耶17:9;太7:1;可7:21-23;加5:19-21;来4:13;雅4:1)。


    所以,我们不必在高举基督的同时打击基督教。我们本身就是基督教的一份子。基督教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不好的事情的发生,也给世人做了不好的见证,让基督的脸蒙羞,但这恰恰说明基督教是正确的。因为基督教本身就相信人的有罪和有限,所以无论是人所组成的基督教教会,还是人所建立的基督教宗派或组织,都会有自身的局限性,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难以避免的。早在教会初期就存在类似的问题,林前1:10-12就提到过哥林多教会的门派之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高举我们所信仰的基督教。


    耶稣在世的时候门徒就一直在争论谁为大,直到耶稣被抓(路22:24),这是人的罪性。耶稣也知道人的软弱,但他依然为他们去死了。这就是基督教中的基督的伟大。基督也肯定知道在他再来之前,由不完美的信徒所组成的基督教也一定不完美。但是在基督的眼中,他的教会是完美的,已经被他的宝血彻底洁净,在等候基督再来时去赴羔羊的宴席(弗5:25-27;启19:7-9)。直到那一天,也只有那一天,教会所有的问题才被彻底清除干净。在此之前,我们完美的和全然智慧的主,会一直使用不完美的教会,来达成他完美的救赎计划,直到他的再来。因此,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就真实地活在这种“已然-未然”的张力中。我们需要为着罪给教会带来的种种影响而忧伤感叹,也需要为着基督给我们存留的美好盼望和荣耀而欢喜快乐。


    2、我个人认为:撒旦的最后一张王牌不是宗教本身,也不是宗教派系的多样化,而是宗教的统一。帖后2:3-4提到基督再来之前敌基督会在神的殿中自称是神,接受所有人的敬拜。启13:6-15也记载类似的事情,就是末日敌基督会制服列国,命令所有人都要拜他,所有不拜他的人基本都会被杀害。但是最后会被再来的基督彻底废掉(帖后2:8)。


    最后,基于我对基督的认识,对基督教的理解,我必须得说:我爱基督,也爱基督教。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圣经。作者的部分观点如下:


    1、作者提倡从回归圣经到回归耶稣,否则可能产生圣经主义,用圣经替代真神,用圣经替代耶稣,拜书而不拜主。


    2、作者认为历史上基督教内部的异端邪教,不少也是圣经主义的直接产物。比如在摩西五经里举出政教合一;在亚伯拉罕,雅各,大卫,所罗门身上找到多妻制;在使徒行传中列出共产制;在启示录找到革命和镇压…。


    3、作者认为人若不肯从圣经中进入耶稣,就必定死在圣经的字句中!“字句叫人死,精义叫人活”。(林后3:6)。【备注:文章中作者写的是林前3:6,是写错了。也可能是编辑的问题。】


    4、作者认为从圣经认识父是神学和宗教,从圣经的“子”认识父才是真正认识父。(约 1:18)


    5、作者认为若将圣经中耶稣的话与先知和使徒的话一视同仁或平起平坐,基督教就出现了乱像;若将圣经中耶稣的话“统领”先知和使徒的话,基督信仰就自然融会贯通。圣经中耶稣的话与彼得和保罗的话不都是“神”亲口所“说”(不是默示)的话。人无论被神如何重用,他永远是人不是上帝;上帝无论自己如何降卑,他的属性永远是上帝不是人。假如将四福音以外的书卷拿掉,圣经的主要价值仍然存在; 反之,假如将四福音从整本圣经中拿掉,圣经的价值就只能是西方的“四书五经”。只有四福音书才能让我们认识耶稣是怎样的一位神。


    我的回应:


    我个人认为,宗教改革的精神就是不断回归圣经,所有的教义、神学和传统都需要不断地被圣经归正。这会让我们变得勇敢而且谦卑。一方面我们可以勇敢地宣告我们当前所确信的来自于圣经的真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谦卑地承认:因着人的有罪和有限,我们所宣告的教义会一直对圣经敞开,并随时接受来自于圣经的订正。这就是回归圣经的精神。我想作者的本意应该不是否定圣经的权威性,而是反对对圣经的敬拜或膜拜,反对对神学和知识的追求实际上超过了对启示圣经的主的追求,反对看重圣经超过了圣经所指向的那位主。这也是我所反对的。下面就是我对作者上述观点的一些思考:


    1、回归圣经和回归基督是分不开的。因为圣经的中心就是基督(路24:27,44;罗1:2-4;徒3:18-24)。如果回归圣经而没有回归基督,那圣经就读错了,如果回归基督却不回归圣经,那基督就认错了。


    2、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作者提到“圣经主义”应该是敬拜圣经。但是在我看来,作者在此所所列出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解经上的错误,和敬拜圣经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我们反复阅读整本圣经,按照正意分解神的道,并且从渐进性启示的角度来看神关于某一个主题的论述,其实是可以解决作者所提出的这些问题的。


    出于篇幅的有限,我们只拿多妻制作为一个例子。虽然旧约没有明文禁止一夫多妻,摩西律法也允许多妻的存在(申21:15-17),但是从旧约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一夫多妻通常都没有什么好结果。亚伯拉罕娶了夏甲为妾,所生的以实马利及其后代成为以撒及其后代以色列民的仇敌(创16:1-3;21:9)。雅各娶了拉结和利亚,结果这两个女人彼此相斗(创29:30-30:24),他们的后代也彼此争斗(创37:1-4)。大卫也有多个妻妾和儿女(代上3:1-9),但是这却体现大卫对女人的贪婪,导致他和乌利亚的妻子奸淫并杀了乌利亚(撒下11章),他的后代也犯了罪并且自相残杀(撒下13章)。所罗门更甚,娶了很多外邦的女子,导致敬拜他们的偶像,最终失去神赐给他的国,仅仅到了儿子罗波安这一代王国就分裂(王上11-12章)。


    耶稣来了以后,开始恢复婚姻本来的设计,就是一夫一妻,离婚是不对的(太19:3-12)。林前7:2说男人应该有自己的妻子,女人应该有自己的丈夫。这里的夫妻也是单数。说明夫妻是一对一的。神要求长老是一个妻子的丈夫(提前3:2),其实神对于长老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基督徒的要求。另外,婚姻的终极意义是指向基督和教会的关系(弗5:25-32),基督只有一个佳偶--就是教会,基督对教会是忠心到底的,教会会有不完美,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基督始终没有更换配偶,也没有增加新的配偶,这也说明婚姻本意是一夫一妻的。相比较而言,神对旧约的以色列民的要求相对基督徒是低的,在婚姻方面没有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基督徒是神的儿女,有圣灵内住在里面,要不断活出婚姻真正的意义。综上所述,多妻制肯定不是神的本意,也是今天的我们需要禁止的。


    3、根据我的观察,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对“字句”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从作者的上下文来看,有可能是指圣经的文字本身。但是林后3:6中提到的“字句”并不是指圣经的经文或经句,而是指以十诫为代表的旧约的摩西律法。这句经文是很多基督徒最常提及却最常误用的经文之一。我们细查林前3:6的上下文,就可以发现:


        1)“精意”的原文是“Spirit圣灵”,保罗的意思是他们做新约的执事,不是靠旧约的摩西律法,而是靠圣灵。这句经文和罗7:9是平行句,和罗7:9的意思是类似的。


        2)摩西律法的代表(或宪章)就是神刻在石板上的十诫,所以3:7提到“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


        3)摩西律法的功用之一是定罪,因为人不能遵守神的律法。所以旧约的职事又被成为“定罪的职事”(3:9;罗3:19-20)。


        4)当律法定人的罪的时候,死亡就来了。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7:9),律法之下都是死罪。所以说“那字句是叫人死”。


        林前3:3-11实际上将旧约的职事和新约的职事做了一个对比,来突出新约的职事的荣耀。如果要更多了解新约和旧约的不同,请点击《旧约和新约都有哪些不同?》。“字句”的原文在别处会翻译为“仪文”(罗2:29;7:6),都是同一个意思,指以十诫为代表的摩西律法。


        所以,林后3:6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不相符合的。


    4、我非常同意必须从子认识父,有子的就有父,没有子的就没有父(约1:18;14:9-11;约一2:23)。因为耶稣一方面向我们启示了天父,一方面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18强调的是从来没有人看见过神,看见耶稣的就等于看见了神,子是神的最高启示,认识子是认识神的唯一道路(约14:6-10),只有靠着耶稣我们才能来到神的面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从旧约的经文了解到神是一位什么样的神,旧约里也充满了关于耶稣基督的影子和预言,会帮助我们认识基督是什么样的基督(西2:16-17;10:1)。同时,我们如何认识子呢?也是在圣灵的光照下借着圣经的启示来认识的。作者也提到唯独圣经让人认识耶稣。所以,虽然神、基督和圣灵都是超越圣经的,但是圣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认识神的必经之路。虽然是圣灵开启我们认识神,但是圣灵开启我们明白的是圣经里的这位神,而不是圣经以外的神。作者也提到圣经好比是桥,耶稣和神是对岸。我们需要桥到达彼岸,没有桥还去不了,但是桥不是目的或终点,彼岸才是。这个比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点圣经和神之间的关系。我猜想作者的本意可能是反对把桥当作终点的做法,这也是我所反对的的。只不过是我对“从圣经认识父就是神学和宗教”这句话不太理解,所以持保留态度。


    5、作者这里似乎认为耶稣讲的话以及福音书拥有超越于使徒和先知的话及新约书信(使徒和先知的书信)的权柄,而且认为基督教的乱象来源于把两者的权柄等同。我个人认为有点说不通。原因有七:


        1)提后3:16-17提到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既然福音书和新约书信都是神的默示,都是有权威的,都是对我们有益的,很难说如何要将其分别对待。有人说这句经文仅仅指旧约经文,但其实这也是可以应用在新约的经文上的。因篇幅所限,这里就不论述了。


        2)耶稣在世时将神的道都赐给了门徒(约17:8),但是耶稣预言会有另外一个保惠师来(约14:16-17),就是圣灵,会赐给他们更多的真理(约15:12-13)。新约的书信本质上就是圣灵给他们的启示。否则新约的权威就成了问题。既然圣灵和主耶稣都是神,他们的默示就是平等的,而不应该有等级上的差异。


        3)神的启示是渐进的。福音书里面耶稣的话并没有包含所有神赐给我们的启示,神也透过使徒和先知的著作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包括更多的救恩论、教会论、末世论等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这么说,没有新约书信,神的启示就是不完全的,主耶稣的启示也是不完全的。新约的书信本身也是主耶稣的启示。保罗在林前14:37声称自己所写的就是主的命令。彼得也宣称保罗的书信如同其他圣经一样是神的默示(彼后3:15-16)。启:1也宣告启示录是耶稣基督的启示。


        4)福音书中耶稣所讲的话未必都是原话,而是福音书的作者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编辑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福音书中耶稣所讲的话的描述会有所不同。同时,福音书也没有记录下来所有耶稣的讲话,而是仅仅记载了耶稣部分的讲话,来达到福音书写作的目的。如果耶稣讲的每一句原话对于我们来说都有绝对的重要性的话,圣经就应该记录下来耶稣所说的每一句原话。但事实上并未如此。


        5)耶稣所讲的话未必全部都在体现他的神性。比如耶稣对井边的撒玛利亚妇人说“请你给我水喝”(约4:7),以及耶稣问门徒说“你们有什么吃的没有”(路24:41),这就是他人性的一个流露。耶稣只有一个位格,但是却同时有100%的神性和100%的人性。这是超越我们所能理解的。


        6)无论福音书记载耶稣的讲话,还是福音书中耶稣的讲话以外的内容,还是新约圣经所有其他的记载,其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认识独一的真神,以及他所差来的主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20:30-31;启22:16-17)。如果缺失其中任何一部分,我们对主的认识都是不够的,对我们生命的造就和祝福也是不够的,也会影响我们在永恒中的赏赐(林前14:37;林后5:9-10;彼后3:18;约一5:13;启1:3)。福音书重点描述耶稣升天前的工作,新约书信重点描述耶稣升天后的工作,包括在地上的和在天上的,直到耶稣的再来。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都是很重要的。


        7)从历史的角度,很多学者认为教会最早成书的著作应该是雅各书,比福音书中最早的一卷《马可福音》还要早,或者至少在很接近的时间段写成的。另外,使徒们在教会初期有着主所赐予的特殊权柄和能力,以及直接从主而来的启示,来让主的教会得到保守(徒2:42;8:14-17;15:1-2)。教会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的(弗2:20)。福音书的作者要不就是使徒本身,比如马太和约翰,要不就是使徒很亲密的同工,比如路加和马可。


    所以,我个人的最终结论是:把福音书以及福音书中耶稣的教导和新约的书信做等级的划分是不妥当的。基督教的乱象的根源在于人的罪性和有限,而不在于耶稣的话和使徒先知的话之间的差异。其实就算只有福音书,也一样会有诸多的宗派以及异端邪教的。圣经记载耶稣的讲话仅仅是耶稣的讲话,虽然作为耶稣的讲话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不能说其权威性因此就超过了新约圣经的其他部分。所有的新约圣经都是神的默示,其默示性和权威性都是平等的。这并不是高举使徒和先知,也不是让使徒与先知和基督平起平坐,而是高举默示圣经的神本身。


    另外,根据我个人的了解,教会初期使徒和先知写的东西当中只有部分纳入了新约圣经作为神的默示(林前5:9),这也证明了使徒和先知本身并不是权威,而是背后默示他们写下新约圣经的圣灵。尽管我有以上不同意见,我猜测作者的本意很可能是让我们高举主耶稣和敬拜主耶稣,让我们拥有耶稣基督那样柔和谦卑的生命,而不是高举和敬拜使徒与先知,也不是自认为拥有很多圣经知识而骄傲地论断别人。如果是这样,我还是举双手赞成的。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关于耶稣。对此我基本没有什么意见。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关于圣灵。作者的观点如下:


    1、作者认为与其说“三位一体”是一个教义,不如说它是一个圣灵的启示。试图把“三位一体”表达清楚的人常常词不达意;然而,被圣灵开启的人不会表达,却早已心领神会而融会贯通了。


    2、作者认为真正被圣灵重生的人,很少能讲清楚自己重生的来龙去脉;而能把重生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的人,其中真正重生的倒为数不多。


    3、作者认为五旬节之前,耶稣已将全备的真理显示给了我们。“我就是真理”。 圣灵没有带下什么新的真理,祂的工作就是带人进入真理。


    4、作者认为我们不仅要从圣灵的启示来认识耶稣,而且也要从耶稣的话来检验启示。这样,我们的信仰就会比较合乎中道,也会因此减少“灵恩派”与“福音派”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对峙。


    我的回应:


    作者的本意可能是在强调只有圣灵可以让我们真正认识圣经中的耶稣和三位一体的真神,只有圣灵可以让人重生成为基督徒,并带领人进入真正的真理。这些都是我很认同的。下面是我对作者上述的说话的一些思考:


    1、我不太清楚为什么作者要把教义和圣灵的启示相比较。对于一个基督徒而言,三位一体既是教义,也是圣灵的启示。是教义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从圣经总结出来的真理或教训,是圣灵的启示的原因是这个教义只有圣灵的开启人才会相信,才能得到救恩。


    2、我不太清楚作者为什么把真正重生的人和会讲重生的道理的人进行比较,我也不知道作者哪里来的统计数据,认为能讲重生道理的人当中真正重生的不多。约3:8确实说了我们是难以知道重生是怎么发生的。但是一个真正重生的基督徒因着圣灵的内住,是应该能明白圣经中关于重生的基本道理,并且是可以讲出来给别人听的。


    3、如同前面所述,五旬节之前耶稣并没有赐下所有的真理。耶稣说“我就是真理”的意思是他就是真理的源头,但不等于他不会借着圣灵透过使徒和先知赐下更多的真理。实际上在约16:12-13耶稣已经预言将要赐下更多的真理。启示录开篇就声称自己是来自耶稣基督的启示,而且是关于将要成的事告诉他的仆人约翰(启1:1-3)。


    4、对作者的这个声称我有不同看法。据我所知,多数灵恩派和福音派基本上都声称自己是用圣经来检验启示,也声称会依靠圣灵的启示来认识耶稣。这两者的区别和其他宗派之间的区别类似,都是各自对圣经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对圣灵的工作的看法有所不同。这是人的问题。如同前面所述,因为人的有罪和有限,我们对圣经的看法不可能完全达成一致,因此对神、耶稣和圣灵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在耶稣再来之前,不同宗派的存在是必然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确实应该鼓励基督教的合一,这在同一个教会相对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对于跨教会就相对难一些,对于跨宗派就更难。但我想重申的是,这并不能算是基督教的丑闻,而是恰恰相反,这恰恰证明了基督教是正确的。因为基督教本身就宣告了人的罪和有限,以及纷争的存在,而且这也是基督教在热切期待基督再来的一个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当基督徒经历到因为纷争带来的叹息劳苦之后,内心会有这么一个呼喊,那就是:主啊,我愿你来!


    后记:虽然我一开始就跟赵晓说会写一个回应,但是后来却一再犹豫,一是担心自己写不好,本人文字功底本来就很差,二是担心误解了同舟人的意思,语言本身就很有限,三是担心会给同舟人带来伤害或挫败(其实同舟人写的这篇文章的绝大部分我都是赞许的),因为如果两个人生命不好,很可能会很难探讨不同意见,容易误认为在攻击彼此,最后很可能发生彼此的人身攻击,那样就不荣耀神了。我个人不太认同的两个极端,一个是大家掩盖彼此看法的不同,对于彼此的不同意见从来不谈,光追求所谓表面的和谐与合一,似乎我们没有任何不同意见,或者我们不能有任何不同意见,另一个就是大家不能在爱中沟通彼此的不同,尊重彼此的不同,并愿意跨越彼此的不同来彼此相爱,而是一有不同就吵架,或彼此批评和指责,甚至分开或分裂,老死不相往来(当然真正的异端邪教例外--约二5-11)。神的家是合一的,同时也是多样化的。


    所以本文仅仅看作是一个切磋,仅仅是就事论事。其中如果有误解同舟人的地方,或我的回应中有不够谦卑的地方(其实和同舟人的信主时间、服侍年限和成就相比,我又算什么呢),恳请同舟人谅解,我也愿意接受同舟人的订正或进一步的切磋,因为我们首先是兄弟,我也很欣赏同舟人对主的爱和对教会的热心。愿主的名得荣耀!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