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第八课 宣教和教会

Maike, 18 六月, 2024

先回顾一下上一次所讲的教会历史以及现今的挑战。

今天讲教会和宣教的关系。

我们先回顾一下关于宣教和宣教士的定义。

太28:16-20 主给门徒颁布了大使命,让他们去使万民做主的门徒。耶稣的意思是“万民”,而不是“一民”或“同一个民族”。徒1:8中主告诉他们会在三种文化中做见证,一种是同文化,针对犹太人,一种是近文化,针对撒玛利亚人,一种是针对异文化,针对外邦人。越到后面的文化越难做。需要留意的是1:8不是命令,乃是预言,这是主的计划,是一定会发生的,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包括逼迫来达成他的计划。这是同时要做的事情,主的意思不是说你们在耶路撒冷传遍每一个角落了,或你们的教会彻底成熟了,才去外地,乃是说你们会一边在耶路撒冷建立教会,一边也会去其他地方。是both ...and. 是既在。。。又在。。。

思考:我们有这么思考过大使命吗?

虽然耶稣颁布了大使命,耶稣并没有马上让他们去,乃是让他们先在耶路撒冷等候,他们需要圣灵的能力(徒1:4-5,8)。他们的使命是不可能靠自己完成的任务,他们需要超自然的力量。而且耶稣的计划是让他们先建立教会,然后才出去。

到了五旬节,圣灵降下,使徒们被圣灵充满,传扬和高举主耶稣的名,众人纷纷归向主,那一天受洗了有3000人(徒2:41)。他们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个教会。但是他们并没有尽快履行大使命,他们哪儿也没有去。他们似乎忘记了大使命。如果你问他们大使命是什么,估计他们可以背诵出来耶稣所说的话,但是从他们的行动来看,却没有这么遵行。如同我们今天一样。直到主降下逼迫,到了徒8章门徒才不得不离开耶路撒冷,分散到各处去传道(徒8:1-4)。这属于被动地宣教。百居拉亚基拉也是类似。徒18:1-3,19。他们不是以宣教的名义出去,乃是到了异地之后参与宣教。这是宣教常见的故事。神用不完美的人和教会成就他完美的工作。主耶稣总是主动的,人有时候是被动的。

有人也称呼这样的人为宣教士,或这样的人自称为宣教士,我们尊重这样的说法,但是会慎重用这样的称呼,以免和教会差派的宣教士混淆。也许宣教士可以分为两种:教会差派的宣教士和非教会差派的宣教士。但是从传统上,宣教士基本都是指教会差派的。

因着逼迫离开耶路撒冷的一些人来到安提阿给犹太人传福音,另外一些来自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也给外帮人传,于是多元文化的安提阿教会开始了。来自耶路撒冷教会的巴拿巴和来自大数的保罗加入了这个教会,栽培了这个教会的领袖,时机成熟之后,教会差派保罗和巴拿巴出去宣教。这是主动的宣教。这并没有发生在拥有很多使徒的、巨型的耶路撒冷教会。神使用的都是卑微的和不配的。(徒11:19-26;13:1)。

保罗所做的是典型的长期宣教士的工作,就是在异地建立成熟的、宣教型的教会。虽然每一次宣教旅程的第一趟未必都能设立领袖,但是使徒或同伴们会在后来补上,健康的领袖对于健康的教会特别重要。比如保罗第一次宣教行程中,第一次在以哥念、路司得、彼西底的安提阿等传福音的时候,并没有设立长老,第二次路过的时候才选立了长老(徒14:23),后面保罗也专门教徒弟提摩太和提多如何设立长老,并吩咐他们在不同的地方设立长老(提前3:1-7;多1:5)。这说明教会的建立和成熟未必一次性就能完成,但一直是宣教的目标。

保罗1

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到不同的文化传福音、如何面对逼迫、如何栽培门徒、如何选立领袖(徒13-14章),徒15章还记载了保罗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中既需要保留福音的纯正又需要将福音的应用处境化的问题,这在跨文化宣教中是常见的议题。我们要不容易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对方(文化侵略),要不就把福音和对方的文化融合(也就是融合主义或混合主义),以致于失去了福音的纯正。保罗的案例中,犹太人是有自己的文化的,传统上都遵守摩西律法,包括很多饮食的礼仪。但这不是福音的一部分。福音是信耶稣就得救。福音从犹太人传到外邦人的时候,外邦人有自己的文化。有一些文化对于犹太人来说是禁忌的。虽然外邦人也是靠福音得救,但是为了和犹太人彼此相爱,所以在活出福音的应用的时候,双方都作出了妥协。外邦人需要为了主的缘故禁戒偶像的污秽、奸淫、勒死的牲畜和血,犹太人需要为了主的缘故而允许外邦人有其他和他们不一样的行为。在实际的跨文化宣教中,识别哪些是宣教士自己的文化,哪些是对方的文化,如何在不违背福音的前提下彼此相爱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失败的案例也很多。

有了上述的经验,保罗在第二次行程就开始发展他的宣教团队,他知道需要更多的宣教士把福音带给更多的地方,他的团队这就是今天的差会或宣教机构的原型。我们来看保罗是如何做的:
1、是保罗自己挑选了宣教士或可训练做宣教士的人。徒16:3提到保罗想要带提摩太去。
2、保罗挑选的或者是自己传福音信主的或自己认识的,或是被教会称赞、推荐和差派的人。徒16:2提到两个地方的教会的信徒都称赞提摩太。林后8:18-19,23下也是如此。
3、保罗和他们一起生活,门训、装备和督责他们(和他们有团契生活--有点想临时的教会或延展的教会)。甚至不在身边的时候也写信装备他们。比如教牧书信。保罗也告诉其他人谁出了问题。比如底马贪爱世界(提后4:10)。
4、保罗差派他们一对一对地去做工(一带一),训练他们团队服侍。徒17:14-15;19:22.
5、保罗和他们一起筹集资金包括做工来供养整个团队。徒20:34;腓4:15-16;帖后3:7-8. 这类似于信心差会。
6、他们原则上需要顺服保罗的管理(提前1:3;提后4:9,11;提多1:5,;3:12-13)。有的人会参与送信,其实也是代表,比如推基古、提多(徒20:4;弗5:21,;西4:7;林后7:6-7,15)。
7、经过考验的,保罗会安排他们在新建立的教会独立地服侍,直到教会成熟。比如路加在特罗亚加入保罗团队,后来留在腓立比服侍(徒16:8-10;20:6),百居拉亚基拉在以弗所服侍(徒18:19)。
8、保罗团队的服侍有开拓型的(从零开始建立新的教会--比如建立腓立比教会)、有栽培型的(坚固现有的教会--徒16:4-5;18:23;帖前3:1-2)。
9、保罗不断吸纳新的成员,每一次宣教行程的队伍都在壮大(徒19:22;20:4;提后4:9)。
10、宣教士可以有两种:一种一开始就是带领型的,比如保罗,这是有经验的,一种一开始是学习型的,因为还没有经验,比如提摩太(提后3:10-11,14)。

新约中典型的宣教型的教会有两个,一个是安提阿教会,不是保罗建立的,是保罗加入之后参与宣教的,这是一种典型;一个是腓立比教会,是保罗建立,是从一开始就参与宣教的。我们开看一下宣教型的教会的特征:
1、有成熟的宣教型的领袖团队。安提阿有自己的先知和教师(徒13:1),腓立比教会有自己的监督和执事(腓1:1)。当然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栽培的。
2、教会有正确的宣教观并透过各种方式参与宣教的事工(不是个别人参与,乃是会众一起参与)。安提阿是把保罗和巴拿巴差遣出去了,腓立比是为保罗祷告、差遣以巴弗提加入以及给与金钱支持(徒13:1-4;腓1:3-5;1:19;2:25;4:15-16)。
3、和宣教士有密切的联系。保罗作为宣教士会透过回访、派人去报告、书信等方式和腓立比教会保持联络(腓1:25-27;2:19)。保罗前两次宣教行程结束都回到了安提阿教会汇报工作以及和大家团契(徒14:26-28;18:22)。

总结:教会是宣教的起点和终点。是宣教型的教会差派宣教士,宣教士最终要建立宣教型的教会。宣教士成立或加入差会,是为了和教会以及其他差会一起建立更多的教会。所以教会一直是大使命的中心,而不是差会或机构。差会只是渠道或帮助,而不是竞争或替代。

有人会说太18:20说2-3个人聚集,主就和我们同在,所以不需要教会啊。如何回应呢?
答:首先,这段经文的背景是教会纪律,是指教会一起同心合意地寻求捆绑或释放的时候,主必成全。其次,即便教会只有2-3个人,不等于就不应该按照圣经其他地方所教导的去过教会生活以及执行大使命。最后,当去宣教的地方得救的人数渐渐增多,大家在一起过教会生活,在一起敬拜神就显得更加重要。

有人说从太28:19-20得不出宣教的终点或目标是建立教会啊,大使命仅仅是说要使万民做主的门徒。如何回应?
答:其实是包含的,耶稣在太16:18说他要建造他的教会,这里说要使人做主的门徒,门徒是要听从耶稣基督的,20节提到要遵守所有耶稣的教导,其实就包含了教会生活,一部分是耶稣生前以及升天之前给他们的所有教导,一部分是后来借着使徒赐给他们的书信,尤其是保罗的很多书信。包括确立合乎圣经的教会领袖。从使徒行传我们也可以看到使徒们建立了教会,后来还设立了长老。主的启示是渐进的,关于教会的教导开始隐含在大使命的经文里面,在后来的书信中变得越来越清楚了。

今天的教会如何参与宣教?

一、首先要有健康的宣教策略:
1、不断活出健康教会的七个标志。让神的话语和福音成为我们的中心,不断活出和福音相称的生活,有爱、有门训、有督责、有合乎圣经的治理。当我们越来越尊主的名为圣,越来越认识福音,就更加愿意传扬主的名,践行主的大使命。
2、因着福音爱主和爱失丧的灵魂。无论在哪里都参与传福音使人做主的门徒,这可以发生在住处、家庭、职场、路上等等。如同耶稣、使徒一样随走随传。一对一门训依然是非常有用的得门徒的方式。
3、关心同文化、近文化、异文化。无论在本地还是他乡,大家都对同文化、近文化、异文化的宣教敞开,而不仅仅关注同文化的群体,大家都有向万民宣教的胸怀。
4、培养会众合乎圣经的宣教观念。教会开展合乎圣经的宣教课程,帮助大家有正确的宣教观,并开始为宣教祷告,包括为我们有宣教的胸怀、为我们传福音的热情、为我们有万民的胸怀、为我们参与宣教的具体行动、为需要宣教的群体、为差派宣教士、为宣教士祷告等等。宣教如同敬拜、传福音一样是教会的工作,也是每一个会友的工作。
5、让大家有机会体验和参与宣教。动员教会的弟兄姐妹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宣教,也给与需要的装备。可以短期,也可以长期,详情以后会讲。教会有责任动员、招募、筛选、训练、考核、确认、差遣短期或长期的宣教士,而不是只要有人报名就欢欢喜喜地送给差会,觉得就可以打卡完成任务了。
6、和教会、差会或机构合作来推动宣教。包括宣教动员、包括短宣和长宣,一起装备和差派有宣教负担的弟兄姐妹。只不过根据神学的差异来确定合作的深度就好。
7、培养、差派、支持各种宣教士。建立健康的、宣教型的教会以及不断栽培工人是长远的宣教策略,否则无法差派会在他乡建立教会的宣教士。宣教士首先是在本教会培养起来的,也需要先成为健康的会友。宣教士是由教会差派的,最好也是教会来做主要的培训。
8、乐意授权和信任适合的差会或宣教机构一起来服侍被差出去的宣教士。
9、对于教会差出去的宣教士提供各种支持和督责,包括探访、财务、属灵等等(腓2:25-30;提后1:16-18)。

二、其次有正确的、智慧的优先次序(因为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
1、优先差派本教会的领袖,因为他们更加成熟、更加懂圣经、更加懂教会;
2、如果去未及之民或未触之民,优先差派有技能可以帮助到本地人的领袖,因为要给与实际的帮助。
3、优先支持本教会差派的宣教士,而且给与尽可能多的支持,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4、优先考虑未及之民或未触之民,因为那里还没有福音的运动,是最需要帮助的;
5、优先考虑有共同语言的未及之民,因为虽然需要学习本地的语言,但是地点低一些。
6、优先支持那些和我们神学类似的(有长期合作)的宣教士或机构以及去这些机构的宣教士。关于机构或差会的评估,可以参考上面保罗的做法。
7、优先考虑支持那些不仅在本地传福音,不仅在本地植堂,乃是在帮助本地教会把大使命传承下去的宣教士。
8、优先考虑那些可以给当地的宣教士带来支持或帮助的短宣。
9、如果是去帮助建立教会,优先差派弟兄或夫妻。因为弟兄是头。
10、虽然有上述的优先,也需要看神对某个人具体的带领,因为首先是神差遣人。

三、正确看待与差会或宣教机构的关系:
1、差会或宣教机构是专门做宣教的机构,包括动员、装备、差派、关怀等,可以弥补教会的一些不足,在宣教的事工上有独特的贡献。很少的差会给短宣或长宣提供资金,大部分差会不提供资金,需要宣教的人自己筹集(我们需要有限考虑会和宣教士共度艰难的差会)。差会的运作资金来自专门的筹款或宣教士筹款中的小部分。新约中的案例是保罗宣教团队或其他宣教士一边自力更生,一边得到了众教会的支持(腓4:15-16;约三1:5-8)。差会的成员需要有教会的监督。
2、所拥有的权柄应该在教会赋予的范围之内。差会借着服侍教会,和教会一起来完成大使命,其这样宣教士会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顺服差会(行政上),什么地方应该顺服教会(属灵上)。差会里的工人也需要有尽可能的教会生活以及教会的属灵权柄来监督(如果去的地方没有教会,差会的团队内部要有好的团契;同时和原来的教会需要有尽可能多的连接;如果去服侍的地方有教会,不要成为当地教会的正式会友--最多这是临时会友,乃是参与服侍和帮助)。保罗和巴拿巴最后依然回到自己的母会--安提阿教会报道。差会不能替代教会。没有监督的服侍容易带来问题(徒15:24)。【有人认为在禾场(mission field)的时候听差会的,回国之后听母会的。这容易产生矛盾,因为差会也可能会给宣教士在国内的任务,在禾场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属灵的问题--比如差会让宣教士做的事情违背了教会的教义或确信等等。因此在宣教士没有脱离差会之前,在行政上听从差会是更好的选择,如同教会的会友在一个公司上班是类似的。】
3、差会的成员也应该是委身教会的成员和被监督。差会的成员首先是好的会友,才能在他乡帮助别人成为好的会友或建立好的教会。宣教士也是人,也会犯错或犯罪,也需要被教会和差会监督。而且教会对宣教士的供应和宣教士是否还合乎资格应该是有关系的。
4、差会最终是为了教会而存在的,而不是和教会竞争。因为教会才是宣教的目的,差会在禾场的时候最终要自己建立教会或服侍当地教会,差会可以用自己的强项来弥补教会的不足,比如跨文化宣教的经验、禾场本地的监督和协调、宣教士现场的关怀等等。
5、教会需要了解和根据差会的神学、宣教理念等和不同的差会建立不同层次的合作。如果要一起植堂和栽培领袖,一致性的要求就很高,如果仅仅是发福音单张或圣经,一致性要求就没那么高。做慈善的话对于一致性要求也很低。也需要留意对方实际的执行情况,有时候宣称的和实际执行的未必一致。

母会相对于差会可能的短处有:
1、缺乏宣教工厂的第一手咨询;
2、难以预算宣教实际需要的费用;
3、无法提供需要需要的所有培训;
4、母会难以监督宣教士的活动;
5、母会难以在禾场持续牧养宣教士;

需要了解差会的问题包括:
1、关于福音和神学的问题。你们认为福音是什么?你们的神学背景是?你们对于宣教士的神学立场有何要求?
2、关于教会的问题。你们认为地方教会的本质、角色或使命是什么?你认为教会和差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两者的权柄应该如何处理?
3、关于大使命的问题。你们如何寻求完成大使命?你们要求宣教士要完成的任务有哪些?你们宣教的目标是?你们在宣教方面的需要或在宣教工厂发现的需要是什么?
4、关于合作。你们和谁(包括宣教士、教会、其他差会等)合作?如何合作?
5、关于处境化。你们认为什么是恰当和不恰当的处境化?
6、关于装备。你们对宣教士有哪些要求?你们如何训练宣教士的?
7、关于支持。你们如何支持禾场的宣教士?给与哪些关怀?

四、教会逐渐形成健康的宣教植堂文化:
除了上面的事情以外,还可以做一下的一些事情--
1、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就愿意交托给神,愿意神把孩子带到任何地方。
2、家庭礼拜、儿童主日学的教育也带着差遣或大使命的概念。让孩子知道一生的使命是什么。
3、积累短宣的资源和规律开展短宣的活动。
4、开拓和支持本地或跨地的多元文化事工。
5、中学的时候可以跟随父母参与短宣旅行。
6、大学生有一个暑假来单独参加短宣。
7、大学生毕业后鼓励他们参加2年的宣教或植堂事工。
8、空巢人员或退休人员前2年被鼓励参与宣教或植堂事工。
9、每次短宣、长宣、植堂人员在敬拜时公开差遣,回来后被掌声欢迎。
10、当新的信徒受洗的时候,会问:你是否愿意做主让你做的任何事,是否愿意去主要你去的任何地方。
11、讲道常常与和宣教、植堂有链接。敬拜的最后对大家说:你们被差遣了。
12、让每一个信徒认领一个宣教士,保持联系并提供支持。
13、不断装备弟兄,预备新的植堂者和宣教士。尤其是可能离开教会的人,他们在可以为神做工的地方找工作,可以建立新的健康的教会。用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来挑战他们。
14、有相对固定的宣教预算,来支持本教会或跨教会的宣教事工。
15、有定期的宣教年会或特会或宣教日活动,增强大家对于宣教的意识。

这里有一个小教会参与宣教的例子

参考资料:
https://www.tgcchinese.org/article/mission-trip-churches-should-take

https://www.thegospelcoalition.org/article/sending-from-the-summit-how-one-baptist-church-has-seven-times-more-missionaries-than-anyone-else/

https://www.9marks.org/article/a-better-way-to-look-at-missions/

https://www.tgcchinese.org/article/church-global-focus

https://www.thegospelcoalition.org/article/how-small-churches-can-support-missions

https://www.desiringgod.org/messages/rethinking-missional-reconciling-the-mission-of-god-and-the-mission-of-the-church

https://www.9marks.org/article/what-world-missional-church/

https://cn.9marks.org/journal/missions-adding-wisdom-to-zeal/

https://cn.9marks.org/article/a-plea-for-gospel-sanity-in-mission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CDfnSmcJ8&list=PLsNJO0nl_IhTCjWi1V26UalwMdRK7BI8Z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j7rhGFMyTQ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