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2025119 马可福音2:13~22 新的时代

ex, 26 一月, 2025

 

引言

马可福音有一条主线,就是耶稣的身份。我们对于耶稣是谁,有太多标准答案了,以至于我们看到经文,跳过思考,直奔标准答案。就像一份牛排,不经过咀嚼、消化,直接变成了碳水和蛋白质,圣经的记录、主耶稣的言语、行为就变得像中学历史教科书一样乏味。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拉远一些自己和经文的距离,读经的时候,想象你是以为暗访的记者,在哪个时代你跟踪调查宗教明星耶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拉比,你也想搞明白他是谁,你长期跟踪采访他 亲身经历福音书里发生的事件和对话,那每一次的采访、报告,能让你得出哪些最新的结论?

 

(祷告)

马可的报道里面,施洗约翰预备、耶稣受洗、受试探、开始传道、呼召门徒、大面积医病赶鬼、医治麻风病人(整个马可福音第 1 章记录了这么多事件,节奏非常快,可以思考为什么医病赶鬼这个小段落是以『医治麻风病人』结束?),从 第 2 章开始一直到第 3 :6 节,是一组题材特别相近的故事。大家可以观察下这组故事的相似性在哪里?

 

a) 医治瘫子

b)跟税吏、罪人一起吃饭

c)关于不禁食的质疑

d)安息日吃麦穗的问题

e)安息日在会堂医治一个手臂萎缩的人

 

都是跟法利赛人的冲突(Five Conflicts 五大冲突事件)、都是关于权柄/身份/律法解释的问题,『耶稣是谁、他有没有僭越律法和神的权柄』。(回到刚才的小问题,为什么医病赶鬼这个小段落是以『医治麻风病人』结束? 会堂赶鬼、医治彼得岳母和其他人,主要是讲『耶稣恢复和更新万物的权柄』,我上次讲道的题目也是《更新的权柄》,但医治麻风病人,并不仅仅是医病的神迹,也是一个洁净的神迹,背后是耶稣有洁净的权柄;另外,区别于一般的医病赶鬼,耶稣触摸麻风病人也是一个礼仪和律法的争议话题,今天的经文里耶稣就近了税吏和罪人,也是一个律法相关的争议话题,我们稍后看)

 

正文

Part1 救主的身份

13 耶稣又出到海边去,众人都就了他来,他便教训他们。 14 耶稣经过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15 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 16 法利赛人中的文士(有古卷作“文士和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就对他门徒说:“他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 17 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如果我们理解了马可特意编排的五大冲突这一组报道的主题,我们就理解 13、14 呼召利未,只是《同罪人吃喝事件》的背景,所有很多译本小标题,只是《呼召利未》,给人感觉这一段跟呼召其他门徒是并列关系。NIV 版本的小标题就是《呼召利未且与罪人吃饭》,更合适一些。

当然,一个犹太拉比,去呼召一个税吏跟随他、和一群税吏同席吃喝,如果当时有微博、抖音,这都是足以在圈内上热搜的新闻。在那时候,税吏就是罗马帝国在犹太行省的税收代理人,相当于替外邦政权从自己同胞身上搜刮民脂民膏,常常乘机多收税捞好处。加利利海一带渔业发达,人来人往,他们就干脆在海边设关卡,当场向渔民和商贩收税。

耶稣经常呼召人跟随他,所以那一次大概率呼召的不仅仅是利未,也可能有其他税吏,以及其他『罪人』,一般这个词用来指不愿意遵守法利赛人所定的礼仪归条的人,或者是一些道德败坏的(男盗女娼、作奸犯科等等)。所以第 15 节,在利未家里一起跟耶稣吃饭的,已经是一群响应呼召跟从主的税吏、罪人了。“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 从文本上可以说这些人回应了,虽然可能只是像洒在土浅石头地的种子“

16b『“他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如果是在微博或者抖音的评论区,大概就是这个画风—— OMG,他不觉得恶心么?你看他跟那些吃饭,吃得那么高兴那么 high,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都跟这帮人一起吃喝,他还有什么资格像一个拉比一样天天教导人过圣洁生活啊?实际上律法并没有规定不能够跟哪些人同席吃饭

但是耶稣回答说,你们说这些人是罪人,没错,正因为他们有罪,所以他们需要我,就像病人需要医生一样。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我是罪人的救主,我的职责当然是呼召罪人的。至于那些自认为无罪的,我却不医治他们。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这节经文教导我们谦卑、认罪。但是最重要的是,记住——马可要告诉我们耶稣是谁,所以通过这几节经文我们首先要去思想的是主耶稣的身份——他是罪人的救主,而且他一直都是——

从亚当夏娃犯罪开始,他预订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就是毁灭魔鬼,就已经预设了救恩;

在全地满了败坏的时候,他救了挪亚一家;

他在挪亚的子孙中,拣选亚伯兰罕、以撒、雅各这些族长,为要让万国因他们的后裔得福(希伯来书 2:16 说 他要救拔亚伯兰罕的后裔);

当以色列在埃及为奴的时候,他派摩西亚伦拯救他们脱离法老,在逾越节救羔羊的血所庇护的子民;

以色列世世代代无数次地背叛,他无数次地管教也拯救,同时也差遣先知不断地预言末后的拯救,就是起初神对亚伯拉罕的拯救。

 

赛65:2 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们随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

诗51:13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过犯的人,罪人必归顺你。

神要救赎我们,不是某个皇帝登基了决定大赦天下,也不是法官在死刑/死缓的斟酌中最后一念之间的决定。不是,是神从起初就预定了一切,在时空中安排一切,最后安排自己成为肉身,要进入这个被罪破坏的世界,当然他也是到自己的地方来,他要做的,还是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在另一个税吏撒该家里,耶稣同样这样表述自己第一次来到世间的目的【路19:10】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所以,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神安排的救赎史;我们的神,昨日今日永远不变,是那位救赎的神。

在马太福音的对观经文中,在“有病的人才需要医生”和“我来本不是”多了一句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告诉我们神之所以这些安排历史、介入历史,就是因为他怜恤我们,也就是爱我们。我们如果听他的呼召,归回他的家里,他要跟我们一起坐席,一起欢喜快乐。

教导、呼召、与神坐席,这是神救赎模式的一个缩影。我们被救赎的重点是什么,就是享受神的同在,就是天国里羔羊与教会的婚宴。在地上我们能认知的范围里,家人、亲友庆祝在一起的最高的仪式就是一起吃喝,所以圣经里经常使用筵席的场景来表现神与我们的同在。(比如 律法中有一些节期,以色列人在“城中吃得饱足”,大卫说“敌人面前为我摆设筵席”,以赛亚数描述末世景象“万军之耶和华要为万民用肥甘摆设筵席”,主耶稣经常讲天国的筵席,启示录里“羔羊的婚筵”)。

应用 1:思想我与救主的关系。

你有多需要救主?最近几个月读旧约,无论新旧约绝大部分书卷都有或明或暗的有一个主题 我们需要被救赎(区别于我们需要被赦免,伊斯兰教自认为需要被赦免,是安拉一句话的事)。前端时间都申命记,第一次我付出了绝望,前面虽然有很多祝福带领的回顾、顺服蒙福的应许,但是到了最后,看到悖逆被咒诅的一大段警戒,你知道最后会起作用的还是咒诅。

因为我将他们领进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那流奶与蜜之地,他们在那里吃得饱足,身体肥胖,就必偏向别神侍奉他们,藐视我,背弃我的约。 (申命记 31:20 和合本)

我知道我死后,你们必全然败坏,偏离我所吩咐你们的道,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以手所作的惹他发怒,日后必有祸患临到你们。” (申命记 31:29 和合本)

了解我们多么败坏、多么。主耶稣救主的身份对你来说有多真实?如果是一个你喜欢的明星,TA 给你签个名、合个影会让你高兴很长时间。我曾经很喜欢韩寒,青少年时间对我的价值观影响很大,我曾经梦见韩寒到家里跟我交谈吃饭,那个梦醒来之后还回味无穷,都有点分不清是真实发生还是梦; 我还梦见跟梅西也保持私人联系。但我从来没有梦见过主耶稣来找我吃饭、来解决我某一项胜不过的罪。我是想说,韩寒和梅西作为明星的身份,比耶稣作为我救主的身份,鲜活得多。耶稣的救主身份,是你心灵中的渴慕对象么,还是仅仅是你头脑中的系统神学要点?你心底的呼声是,主啊,我是罪人,我需要你拯救?还是 主啊我是缺乏的人,我需要你帮助?

这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属灵光景,我们在地上能经历多丰富的更新恩典。

一方面,我们需要活在新旧约告诉我们的救赎史叙事中(我们太容易活在民族主义、政治愿景的宏大叙事中,或者活在阶层跃迁的奋斗叙事中,或者活在牛马、韭菜 、闰土、祥林嫂的叙事中),但历史是神亲手为你开辟的历史,是为你定制的真实事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地读经,不断地提醒自己,神爱我们为我们成就了一切;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像利未一样,承认自己是需要被医治的罪人,在对付罪、被更新成圣上,不断地经历主耶稣的死里复活的能力和他同在的喜悦。

以此,让我们跟这位救主的关系,是亲密的、真实的,“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 1:8)。

 

过渡

思想一个问题:

虽然律法没有规定人不可以与 哪些人同席吃饭,但是不能跟道德品质差、有明显劣迹的人一起吃饭,难道没有可取之处么?其实跟一个同席吃饭,是人际关系中非常亲密的一种关系,弟兄姊妹、朋友、同事在一起聚餐中,他们敞开表达的观点、自然而然流露的价值观,能对你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可能你某个想买房的决定、想换教会的决定、想跟谁在一起或者分手的决定,都是从那里中下的。

 

所以,跟谁吃饭无疑是大大增加了被对方影响的可能,所以法利赛人为了自己的圣洁,就拒绝、鄙视和税吏、罪人吃饭。本质上,这样的方法,是预防性地逃避罪,而耶稣和他们同席吃饭,不仅不被他们同化,反而让他们能够悔改、得洁净、被神接纳,耶稣所做的是在创造性地洁净罪。想想我们刚才回顾耶稣洁净大麻风的事情。

 

为什么耶稣能够创造性地洁净罪呢? 答案就在 18~22 节

 

Part2

直接话题-禁食

结合马太和路加的记载,这次跟耶稣探讨禁食问题的,既有约翰的门徒,也有法利赛人的门徒。他们来质问,你的门徒为什么不禁食?

旧约律法其实只规定了每年赎罪日的一次禁食,(利未记16:29 每逢七月初十日、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甚么工都不可作.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所以禁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降卑地寻求神。后来当犹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他们也经常宣布禁食。在流放巴比伦期间及其后,禁食的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渐渐被认为是一种功德。在耶稣所处的时代,敬虔的法利赛人一周禁食两次。

而施洗约翰的门徒的禁食,很有可能是效法施洗约翰的苦修,也有可能是他们对施洗约翰被下在监里的一种哀悼。

但无论是什么动机,耶稣告诉他们,那种悲哀的禁食是不合时宜的。耶稣举例了结婚场景,在犹太文化中,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庆祝时刻,通常会持续七天,整个社区会参与其中,并且有许多特殊的规定和习惯。根据《塔木德》和犹太教的传统,“婚房之子”(也就是陪伴之人)负责协助新郎完成婚礼安排,并在婚礼期间分享新郎的喜悦和幸福。犹太习俗允许他们不遵守某些宗教规定的责任,包括每周的禁食,因为婚礼是大家欢笑、喜乐和歌唱的时间

仔细想想主耶稣的举例,实在是文字艺术的登峰造极,一语三关:

新郎——旧约中很多处,神把自己跟以色列人的关系比作夫妻(【赛54:6】耶和华召你,如召被离弃、心中忧伤的妻,就是幼年所娶被弃的妻。这是你 神所说的。【耶3:14】“耶和华说:‘背道的儿女啊,回来吧!因为我作你们的丈夫,并且我必将你们从一城取一人,从一族取两人,带到锡安。)新郎也指向了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也就是启示录中羔羊和教会的婚姻;;

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说明门徒跟主耶稣在一起的喜乐;这是与神同在的喜乐,不是宗教仪式的体验;

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这明显是指主耶稣要被钉十字架,这是马可福音里主耶稣第一次透露他要受难。一个要离开的新郎,一个要受苦的弥赛亚,也揭示了神终极的救赎方法——他如何洁净了麻风病人,是因为他自己成为被排斥、被唾弃的;他如何能够医治那么多人的病,是因为他为我们受不该承受的鞭伤;他如何让罪人税吏成为被神祝福接纳、与神同席吃喝的百姓,是因为他被赶出城外、被抛弃、被咒诅隔绝。

虽然后面的两关,无论是法利赛人、施洗约翰门徒还是主耶稣的门徒,肯定都是无法理解,甚至第一关门徒都不能全部体会到。

延伸话题-时代

21、22 节的两个比喻,已经大大超越了禁食的话题,主耶稣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到来。

这两个比喻,第一个从我们的生活常识比较好理解, 新布料很容易缩水,旧布不太容易缩水了(我经常买全面的衣服,第一次洗完以后烘干机烘干,马上从 XL 变成 M 号,因此毁了几个 T恤),如果新布补在旧衣服上一缩水、变小,就会拉扯周围的旧布,容易把旧衣服拉扯坏;

第 2 个比如是这样,新旧一般容易发酵、胀气,有点像碳酸饮料,那旧皮袋因为氧化,弹性、任性都变差了。所以一胀气,就会把皮袋撑破。

(感受下主耶稣的语言艺术)

总结

所以,主耶稣通过 19、20 节新郎和陪伴之人的比喻、21、22 节新布、新酒的两个比喻,是要说什么呢?

他是要回应 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

你们来问我们的门徒是为什么不禁食,不是他们不禁食,而是现在不禁食,将来会禁食。

现在不禁食,是因为我就好比那新郎,他们好比伴郎,哪里有伴郎在新郎面前禁食的道理,不应该欢喜快乐么?其实我不是把自己比作新郎,我就是新郎,我的妻子就是我招选出的子民,我因为我爱这个妻子,为他舍命,。

将来要禁食,是因为我要离开,就是被羞辱、被鞭打、被钉十字架,因为天父要让众人的罪孽都归在我身上,教会才因此被洗净,能够成为新妇。

 

所以我要告诉你们,你们之所以跟我纠结禁食的问题,是因为你们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如果你们真的认识、明白,你们就不会用你们的犹太宗教体系,来框定和审视我所带来的救恩,就不会拿旧时代的规条,套用在我所开辟的新时代,因为那就如同新布补旧衣、新旧装旧皮袋一样愚蠢。

 

你们以为救赎的恩典,是靠你们自己订立、遵行与罪人划清界限的规条获得么,或者是靠禁食可以赢得么。不是的,我来呼召罪人进神的国,那真心悔改、信福音的,现在在这里跟我吃喝快乐,末后还要与我在大筵席里欢乐!

 

旧时代的一切宗教形式主义要被废去,因为新时代中我承担了子民的罪,由此跟他们恢复了亲密的关系,如同比地上丈夫和妻子还要亲密。而这恩典,是一切高标准的、高难度的、纷繁复杂的宗教规条不能带来一星半点的,是做任何好人好事、奉献所有财资生命也得不到的,是那些音乐、美术、雕塑所构建的美轮美奂的宗教形式所不能给的。这是无价的恩典,但是也是白白的恩典,只需要你悔改、相信,就能领受。

 

上面的这些话,我感觉在场没有一个人能听得懂。感谢主,圣灵让主耶稣的话记录下来,又开启我们,让我们能够明白!主耶稣新时代的宣言,也许有我们不断地认识、经历、确信。

 

再看五大冲突事件,是一个圣经常用的叫错对称结构,而这种结构下,最核心的经文,就是出于中心位置的经文。如果我们理解了主耶稣回答禁食质疑的这段宣告 多么有革命性,就更理解 19~22 节在揭示主耶稣身份上的作用!

a) 医治瘫子

b)跟税吏、罪人一起吃饭

c)关于不禁食的质疑

d)安息日吃麦穗的问题

e)安息日在会堂医治一个手臂萎缩的人

应用 2.1 信仰生活努力的方向

前两周跟一个同事聊起我每周去教会,他问我,你们聚会的房子长什么样,你们在那里有什么仪式,你们吃东西上有什么禁忌么,你们必须要给教会捐钱么。人心很自然地去关注外在的形式和规条,并且寄希望于遵守外在形式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就旧酒、旧衣服;

主耶稣带来的新时代,关注的是透过他的代赎,恢复三位一体神跟我们的无限亲密的关系。这从根本上断绝了一切的形式主义,这些形式主义上本质上是靠行为称义,用廉价的付出(哪怕你禁食、捐器官、舍命,在神那里都是廉价的,都不足以贿赂神)跟神交换,让他满足你的心愿。这些形式主义,带不来救恩,反而让你落入骄傲和刚硬。

基督徒也容易陷入这样的思维方式,我坚持两年好好聚会,神你应该让结好婚、生好孩子、找好工作;主啊,我最近好好读经,坚持祷告,求你让我最近一次体检不要出问题;主啊,我服事你,你应该让我家里不要后院起火,让孩子、配偶都安安生生不要找事。

我们需要经常回到信仰的初心,我们生活一切的努力,都应该是去恢复跟神亲密的关系,因为这是我们的主舍命所成就的。

应用 2.2 喜乐的信仰生活

以前我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圣经没有记录耶稣笑,我感悟了很长时间,想到的答案是,主耶稣从天庭到人间,看见无数的罪的侵蚀与污染,人心的丑陋与败坏,怎么还能笑得起来? 这个想法明显是错误的,问题就是错误的。

因为主怜恤罪人、爱罪人,那些听他呼召、跟他坐席的,他的喜乐就像一个娶妻的丈夫一样,他希望有人能够同他一同喜乐。我们既是新娘,又是伴郎(太奇妙了,感谢主,不认识主的人只会觉得莫名其妙),双份的快乐。

信主不是一件苦大仇深的事情,而应该是无比喜乐的;即便常常被管教,也是短暂的愁苦,常常结出平安的果子,再遇到患难,就能欢欢喜喜宽容忍耐了。

如果我们不是在喜乐的正循环里,我们一定还不懂福音,就更应该回到圣经、回到马可福音,重头来认识主耶稣、认识福音!

 

结语

有一位英国传道人在一篇证道中,假想了一个早期基督徒与异教徒的一段对话。

“嗳,”邻居说,“我听说你是信教的,太好了!有宗教信仰是件好事。你们的庙宇或圣殿在哪里?”

“我们没有圣殿,”基督徒回答说,“耶稣是我们的圣殿。”

“没有圣殿?那么你们的祭司在哪里工作,又在哪里施行宗教礼仪呢?”

“我们也没有祭司作神人之间的桥梁,”基督徒回答说,“耶稣是我们的大祭司。”

“没有祭司?那你们要如何献祭,以得到你们神灵的恩宠呢?”

“我们不需要献祭,”基督徒回答说,“耶稣是我们的祭牲。”

“这到底是哪门子宗教啊?”那位异教徒邻居咕哝道。

 

希望我们能够越来越认识我们的救主耶稣、他的救赎恩典相对于这世界一切宗教的超越性,越来越爱主,越来越享受主!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