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考虑建立教义的时候,可能会有以下一些可能的依据(我们来看是否对):
1、多数人采取的立场。
思考:这听起来比较安全。别人这么做,我们也这么做。这样比较能融入自己希望融入的群体,不容易产生隔阂。不过我们需要想一想: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观点就一定是对的吗?从圣经和历史来看,未必如此。耶稣被钉死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宗教改革开始的时候是少数人的意见,执行教会纪律的教会也是很少。因此我们不能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来做我们的权威。
2、某一个宗派或传统的立场。
思考:这个立场比第一个窄一些,但是也容易被某宗派的认识所认可,会有一个专属于这个宗派的圈子。但是这样就安全吗?曾经有某宗派认为教皇就是敌基督,后来又改正了。历史上也有一些改革宗长老会否认改革宗长老会是改革宗的一部分。也有一些改革宗人士认为改革宗应该是改革中。。。所以宗派的立场也不完全靠谱。
3、某一个自己所信任的组织或个人的立场。
思考:我曾经被某一个名人的讲道和作品深深吸引,恨不得他所有的东西都学一遍。我开始觉得他讲的一定都是对的,因为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但是后来发现了另外的以为老师也非常优秀,也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但是这两位老师在某些地方的立场或意见不一样,我就茫然了,不知道谁才是对的。我也发现不同的组织也有不同的立场。没有一个人、一个组织会为我的信仰负责,最终是我自己要为自己的信仰向神交账。
4、自己查考圣经得出的立场。
思考:这是最合乎圣经的方式,因为圣经才是权威,上面的都不是。如果这是唯一的方式,则是很危险的。因为从福音的角度,每一个人都是有罪的、有限的,都有自己的盲区。因此每一个人的解经都是不完美的。所以除了个人查考圣经之外,还要参照上面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了解和自己不同的看法及其圣经依据,根据别人研经的过程和结果来对比自己,看自己是否有需要修订的地方。如果自己的看法属于少数的看法,则需要有更仔细的研经以得到足够的圣经依据来支持。正确的态度是对任何教义需要有来自圣经的确信,同时也需要有谦卑的态度,随时对圣经敞开,(对于核心问题以外的内容)接受任何修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