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抉择
经文:路得记1:1-18
日期:2025年8月31日
我不知道大家对路得记熟悉不熟悉,可能有的人熟悉,有的人不太熟悉,我们从今天开始会一点点讲路得记,有人拿路得记讲婆媳关系,有人拿路得记讲婚姻关系。但是我们怎么看路得记呢?我们应该看在路得记中神的作为和带领,从而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什么属灵的教训和提醒。
主题:困境中的抉择
一、拿俄米迷途知返
二、俄珥巴中途后退
三、路得定意跟随
背景: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路得记1:1-5的经文是整本路得记的一个序言,作者开始用了短短的5节经文,就讲到乐整个事件的情况,交代了何时,何地,何人。透过1章的1到5的经文我们知道路得记整个美丽的时间发生的背景乃是在士师秉政的时候,当时的以色列人处在一个悖逆上帝的景况当中,所有人都在悖逆的上帝,各人任意而行。他们当做神不存在一样。我们来看一下士师记25章的最后一节经文: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师记 21:25 和合本)
“国中遭遇饥荒”,就认为路得记中所遭遇的饥荒形成原因之一,就是因“各人任意而行”造成混乱的局面所带来的审判。事实上从路得记中所选取的以利米勒这个家庭也可以让我们窥见到当时的以色列人的信仰光景是何等的可悲。当饥荒来临,一个“以神是我的王”的人他却只看见了环境的艰难可怕,而未曾来到神的面前,寻求神的旨意,便自行定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逃荒去到了摩押地,一个被神咒诅的地方,以致于与神的关系一步步的疏远。这是看起来很合理,在困难中这种抉择一般看起来也很正常,但是他们忘了神才是他们的王,他们需要寻求神的方式,而不是按着自己的方式,今天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是按着环境来选择,还是需要寻求神的旨意,有些不需要寻求,比如我们需要上班养活自己,那肯定需要劳力,有些需要寻求,在婚姻中的寻求,工作的寻求,甚至搬家的寻求。你在寻求神吗?还是你只是在按着自己的状况和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呢?
我们看经文从1节里可以看见从,最初他们一家的离开应许之地,说是寄居摩押地。3节就可以看见变成了长住寄居之地离弃神。而当人一旦离开神,人的耳朵就闭塞,听不到神的声音,更不要指望得着神的帮助了。最终以利米勒因着看起来很合理,看起来是一个正确的抉择,看起来很聪明的决定把自己带进了死亡,也把自己所爱的家人带进了绝境之中。其实以利米勒这个家庭在人看来本是可羡慕的,按着人的眼光来说以利米勒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而拿俄米,人如其名,非常的甜美(无论是从他对丈夫的顺服还是接下来所看到的婆媳之间美好的关系)。然而就这样一个美好的家庭因着没有信心离开了神所命定的地方,到摩押地去,最后落到了悲惨的下场。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这个可羡慕的家庭只剩下了三个寡妇,在这种完全没了指望的环境中拿俄米、俄珥巴和路得她们将何去何从?眼前的方向,脚下的道路,要该如何抉择?
今天我们是否在很多环境中,很多看起来没有指望的环境中,觉得完了,没希望了。不知道未来怎么办,也看不见未来的道路,不知道怎么做选择?或者之按着眼前的境况选择,选择过一天是一天。我们继续看经文给我们带来什么真理。
一、拿俄米迷途知返
(得1:6-7)“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
从V1-5的经文让我们看到以利米勒这个家庭在摩押地居住的这十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一个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如今以利米勒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只剩下拿俄米和她的两个摩押地的媳妇俄珥巴和路得。对于拿俄米而言,寡妇死了儿子完全没有指望了。当时的女性需要依靠丈夫,丈夫死了需要依靠儿子拿俄米这两样全没了。完全没有指望了。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完全没有指望的情况下,圣经出现了一个字“回”。我们不知道当以利米勒死的时候,拿俄米除了伤心她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她是否后悔过当初以利米勒决定逃荒摩押地的时候自己不该盲目地顺从而不加劝阻。但从4节的经文看,她似乎仍有在摩押地长期居留的打算。我们也不知道当她的两个儿子都死了的时候,拿俄米除了伤心和绝望,会不会想总该回家了?她在摩押地住了十年之久,我相信耶和华眷顾犹大地,决然不能是在拿俄米离开那里十年以后的事。而按着常理在这十年期间他们肯定不止一次可以回家,也定能够从他人口中听到关于犹大地的信息,但圣经并没有记载他们回家或有任何想回家的想法。经历了漫长的十年,拿俄米遭受了人生极大的痛苦才听到神向祂的子民施怜悯。可见当我们远离神,灵性堕落时,我们对神的一切信息就会听而不闻,教会的事与我无关,弟兄姐妹的事与我无关,读经,祷告,寻求神,想都别想。我们想的都是世界上的事,或者自己的事,怎么挣钱,怎么玩的而开心。依靠外在恢复属灵的关系事不可能的,但是感恩的是,神的儿女虽软弱、背道但神仍给我们有回头的机会,今天神仍然给我们机会回头,只不过你需要做选择回不回,今天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不知道,但是最要的事你的抉择是什么?V6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在经历丧夫和丧子之痛后拿俄米终于迷途知返决定要回家了。拿俄米的归回可以说是她彻底的醒悟;正确的抉择;勇敢的回头;蒙恩的起头。我们也常落在痛苦的环境里,也许也曾多次想过要离开这个环境回到神里面,但现实中我们却并没有采取行动。理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常立志,立长志。我们总以为遇到问题时祷告祷告就好了,但除非我们愿意离开错误的光景回到神里面,否则神是不会放过我们的。“回”这个字说明一个人改变了他目前的方向,转回到神的面前。这不只是在心思方面有一点的改变,也包括了在行动方面的改变。“回”在希伯来文里,也有“悔改”之意。一个人要悔改不只是他在心思中同意神对罪恶的评价,悔改更是要采取行动,弃绝罪。如果我们后悔了却没有改变,这不叫悔改。悔改也不是在嘴上说说,或者做一个悔改祷告,悔改是要在错误的路上回到正确的路上,承认某些地方得罪了神,并且愿意依靠神胜过,依靠弟兄姐妹彼此督责和劝勉胜过。拿俄米经历了十年的痛苦,三条的人命终于让她醒悟过来,当她醒悟过来时,她终于明白远离了神的旨意,她不只后悔认罪就结束了,她更愿意回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悔改。拿俄米的醒悟就像路加福音15章中所记载的饥饿使浪子醒悟过来一样。所以当拿俄米听见耶和华眷顾祂的百姓时,她就决定要起行归回犹大地。V6-7的经文写“她听见”,“她就起身”,“她就起行”一连三个“她”,动词都是单数,表示是拿俄米一个人的决定。她当机立断,马上行动,丝毫不犹豫。这反映出在经历苦难后的拿俄米对神的信心。此时拿俄米既已决志,就好像浪子决定心志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路15:17-18)。人虽知道神眷顾祂的百姓,但人若不知道“归回”,转回追求神的恩典,仍然得不到恩典。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渴望神的恩典还是渴望与这位赐恩典的主有更亲密的关系?人必须认识恩典,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认识那一位赐恩典的主。如果单单只追求主的恩典,却不要哪位赐恩典的主,就算得到了恩典,也是暂时的,还是失去了那上好的福气。今天我们跟随耶稣是只要耶稣的恩典,还是这位赐恩典的主我们也要呢?我们只把耶稣当救主吗》还是他即是我的救主,又是我的主呢?
二、俄珥巴中途后退
(得1:7)“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
(得1:14)“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
V7看到当拿俄米决定要回伯利恒去的时候,她的两个儿妇俄珥巴和路得居然都肯跟着她一起离开所住的地方,这是非常难的事。天下人间最难处的关系应该就是婆媳了,况且拿俄米和两个儿妇她们之间还是异国文化的关系,这就使她们的关系难上加难。但是当拿俄米提出她想要回去时,她的两个儿妇就起行了,离开他们所住的地方。她们完全的支持这位穷寡妇的婆婆所做的决定。这里值得一提的便是拿俄米与这两个儿妇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也成了影响俄珥巴最终选择中途后退的一个重要因素。拿俄米这一个又穷又没有指望的寡妇婆婆,她要离开摩押地回到犹大去,这两个年轻的媳妇怎么可能愿意跟着她到异国他乡去,走一条没有指望的道路?合理的推论就是她们之间的关系相当好,所以两个媳妇都甘心的跟随她。拿俄米的身上有着一种特别的魅力,她人如其名,非常的甜美。V8-13拿俄米劝两个儿妇回娘家,不要他们跟着。这完全是因为她替两个儿妇着想,想到她们跟着自己根本没有指望和前途。拿俄米已经失去了丈夫和儿子,这两个儿妇是她最后的依靠。而且两个儿妇已经跟她上路,只要她不改变主意,这两个儿妇都会跟着她一起回伯利恒,她以后的日子会好过一点,起码有两个年轻的帮手。即或不然,她也可以先让儿妇护送她一路回到伯利恒。可是拿俄米她想到的是这两个年轻儿妇的需要,她们的未来和前途在哪里?她们将来该怎么办?一般的人在自己日子过的好的时候会同情别人,想到别人的需要,这是常有的,但拿俄米她自己其实很苦,却还能牺牲自己去想到儿妇们的需要,这个人是真的甜。拿俄米为两个儿妇祷告说“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V8-9)拿俄米称赞、感谢她的儿妇。但倘若是换成了别的婆婆,当她经历这一切时,极有可能会把一腔的怨恨都发泄在两个儿妇身上。例如:中国的一些电影,儿子死了,婆婆会咒骂自己买的儿媳妇是丧门星,克服等等。这样一个甜的人她的生命中所流露出来的那一个吸引力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拿俄米的两个儿妇都乐意跟随她。(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是有味道的,如果人里面是苦的,别人就根本不愿意和我们一起来相信主,除非我们里面流露出来的生命是甜的,这样的人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和动作,人们就乐意被她吸引来接受主。)从这一切来看拿俄米真是个好人是个甜的人,但美中不足的是她对神的心意不是十分清楚,以致于她的好心影响了俄珥巴做出错误的抉择。错误的观念会带下错误的行动,错误的认识就会带下错误的决定。从人现实的眼光看跟着拿俄米回去好像是很大的损失,什么好处都没有,但从属灵的眼光看能跟着拿俄米回去才是有福气的。可是因着拿俄米的不明白,极力劝阻儿妇们不要跟随她。所以严格来说俄珥巴中途后退,拿俄米需要付一部分的责任。我们在神面前不只是要回转归向神,不只是要学十字架的功课成为一个甜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好好下功夫读圣经,对真理有更深的认识,对神的心意有更多的明白。今天太多神的儿女追求感觉,追求经历唯独不肯追求好好的读圣经,如此我们就可能落在向拿俄米一样错误的光景里面。俄珥巴的中途后退除了受拿俄米错误的影响外,便是她在信仰上“心怀二意”。俄珥巴所做的抉择显然是错的,她与神的救恩失之交臂,今天你也可以做出选择,从新坚定不移的跟随神。如果你还没信你可以来了解这位神,神会带领你相信他,让你进入天堂。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去世了就说有亲朋好友说愿在天堂一切安好。天堂怎么才能进入你?这也是一个抉择。
虽然俄珥巴所做的抉择显然是错的,她与神的救恩失之交臂。但是从人的眼光来看她并不是一个“坏人”。从最初拿俄米决定回犹大时,她和路得一样,也决心跟随。当她们三人走了一段路程之后,拿俄米不忍这两个年轻儿妇为了她而牺牲自己的青春,所以劝她们回去时,俄珥巴与路得都以放声大哭和更坚定的心志拒绝了她,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V10)甚至后来她终于听从婆婆的劝告,与婆婆分别时,也是眼泪如注,又不住亲吻婆婆,可见她对拿俄米的爱心一点都不假。可是在信仰的道路上,仅凭人的感情是不可靠的。俄珥巴虽爱拿俄米,却并不爱拿俄米的神;她进入拿俄米的家,却没有进入拿俄米的国。这从拿俄米对路得的说话中可以看出,V15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由此可知,俄珥巴的信仰是糊涂的,在她的心里并没有真理,她对于耶和华的认识是不清楚的。所以说当我们对神没有清楚的认识仅凭着感性来跟随的时候,尽管我们人来到了教会,却不会以教会为家;可能会尊敬某传道人或信徒,却不尊敬所有传道人所信的这位神,所以一遇见小小的事故或新的吸引,就转身后退了。今天在教会中,很多的时候,我们仅仅是人与人发生关系,而人与神却没有实实在在地发生关系。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像俄珥巴一样在生命的路上也选择中途后退。唯有跟神的关系密切,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更加健康的关系。就像我们的门训一样。门训的时候首先就是需要神的话,唯有神的话帮助我们,更新我们。我们才愿意在门训中舍己,才能坚持,不然没有神的话,只是吃个饭,聊聊工作,唠唠家常,相互吐槽。工作中的不顺利,对生活的不满,对教会的不满,对神的不满,越来越软弱,最终算了还是不门训了。门训也没有啥意思。没有收获。
三、路得定意跟随
(得1:16-18)“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路得与俄珥巴原是站在同等地位上,她们同是摩押人,嫁给了犹太人,她们一同经历了丧夫之痛。可以说他们是同病相怜的,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人的人生中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特别是痛苦的经历,那么这两个人之间就会有着非常强烈的连接,如今心怀二意的俄珥巴因着婆婆的劝说选择了中途后退,这对路得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加之拿俄米一再的劝阻,V15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拿俄米是要路得好好的想清楚,这样一位穷寡妇的婆婆有什么值得她跟随的。是什么让路得在这样的困境仍能选择定意跟随?路得的跟随绝对不是出于一时感情的冲动,从路得的宣告中可以看出她的跟随是出于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我们可能认为路得是跟拿俄米而来,实际上她是去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从2:12“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清楚的知道,路得不只是跟随拿俄米,她其实要跟随的乃是耶和华。我们有理由相信路得早已从拿俄米的言行举止中认识这位真神,若非如此在这样的困境中路得绝不能说出如此脍炙人口的名言。V14当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圣经说路得舍不得拿俄米。这里的“舍不得”在希伯来原文有特殊的意义,是用来形容以色列与耶和华的关系。在申10:20,13:4把舍不得都翻译作专靠祂(申10:20你要敬畏耶和华你的神,事奉他,专靠他,也要指着他的名起誓。申13:4你们要顺从耶和华你们的神,敬畏他,谨守他的诫命,听从他的话,事奉他,专靠他。)这就让我们看到路得是因为有一个这样专靠耶和华的心,所以才会在信心中作出伟大的宣告。即便经历了如此困境,她仍能选择定意跟随!
结语:今天经文讲道,讲到了四个人的抉择。以利米勒的抉择没有想起身,拿俄米听道神的怜悯做出了抉择。俄珥巴和路得的抉择。两个跟随神,两个人没有。今天神使用苦难的岁月去紧紧的抓住神;平安的岁月使人渐渐远离神。人若非与神确确实实的发生关系,在信仰的道路上绝不会定意跟随主。今天你的抉择是什么呢?是跟随主,凡事寻求主的意见,还是按着自己的困境,环境,寻求来做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