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把握时机》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Maike, 10 九月, 2024

《把握时机》是风靡全球的很好的宣教课程,在中国也广受欢迎。但是其中是否没有任何值得商榷的地方呢?不是的。以下就是其中一些(下面的页码不是书的页码,乃是电子文件的页码):

1、电子版的16页有一段话“耶稣热切的盼望神的名被尊为圣。耶稣教导门徒的祷 告,很容易因为古旧的中文翻译而受到误解,变成“愿人都 尊祢的名为圣”。实际上,这句祷文并非一句表示赞美的陈 述,它在原文是一句清清楚楚的恳求:“我们在天上的父, 请祢使祢自己的名成为圣洁。”通俗地说,就是:“父啊! 求祢向全地的万民高举、突出、尊崇、彰显和揭示称的名吧! 按着祢自己本来的属性,使称的名为万人所知吧!激发世上 所有人都来认识和崇拜祢吧!”耶稣接下来的话表明这个祷 告的普世意义,“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回应:和合本的翻译“愿人都 尊祢的名为圣”,和其他译本比如标准译本、新汉语译本、环球圣经译本“愿你的名被尊为圣”一样,没有什么基本问题,其意思都是一种请求或恳求。原文是命令语气,用在人对神的时候,一般是表达祈祷中的祈求。原文直译是“让你的名被分别为圣”,意思并不是说神的名原来不够圣洁,要变得更加圣洁,乃是说神的名被人尊为圣,因为这是请求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求神让他的名被世人尊为圣,被世人敬畏和尊崇。和后面的两项祈祷内容是一致的,后面是“愿神的国降临”、“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所以“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或“愿你的名被尊为圣”都是一种祈求或恳求,而不是赞美。

2、22页提到“从亚伯拉罕:保罗看到以色列作为与神立约之民,他们 的使命很明显是要叫万族因他们得福(加3:6-8)。这成为保 罗神学的重要基础,他称之为“福音的预告”(the gospel in advance)”(加3:8)

回应:福音的预告是加3:8,其中提到“万国都必因你得福”,也就是说外邦人要因亚伯拉罕得福,也就是因信亚伯拉罕的特定的子孙--耶稣基督而称义(加3:16),因此信耶稣的人都和亚伯拉罕一同得祝福(加3:9,14,18,28)。经文不是在说万族要因以色列得福,乃是说万族要因耶稣基督得祝福。

3、29页提到“第二,神不再直接处理人类的事,乃是透过他所拣选的 人作代表。人类分裂为不同的民族并分散在全地之后,神随 即拣选了一人、一家、一国(创12),藉着他们“赐福”(救 赎——为袍召聚)地上的万族。”

回应:神处理人类的事一直都是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的,一方面神拣选他的仆人来参与,一方面他也可能直接参与。从伊甸园就开始了,神直接对亚当说话,然后亚当作为神的代言人把神的命令传给夏娃(创2:15-17),后来也直接对夏娃说话(创3:13,16)。亚当的儿子中神拣选了亚伯作为先知(路11:50-51)。洪水来之前神拣选了挪亚,给那一代的人传道(彼后2:5)。

4、43页提到“大使命同时是亚伯拉罕之约-- 大使命是神藉着教会,赐福或把救恩带给地上万族、万 国的命令。有趣的是,早期使徒和新约的作者,从不直接提 及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八至十九节所颁的大使命,反 而在论及普世福音拓展时,多次提到亚伯拉罕之约,请参考 使徒行传三章廿四至廿六节和加拉太书三章(留意第八节) o 他们知道耶稣赐下大使命时,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而是回 到二千年前,秉承神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之约,然后交 付给教会,赐给他们福气和把责任托付他们。 亚伯拉罕之约是神不更改的旨意。(参考来6:17)”

回应:亚伯拉罕之约和大使命是不同的,亚伯拉罕之约包含很多内容,其中之一是万民都借着亚伯拉罕的后裔得福,就是借着耶稣基督得祝福。万民如何得祝福呢?就是借着主耶稣差遣门徒给万民传福音,这就是大使命。早期使徒和新约的作者,虽然不直接提太28:19-20的大使命,但是都在践行。徒1:8提到了耶稣的预言,他们将要在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做主的见证,这就是大使命的实现。使徒行传就是大使命渐渐实现的过程。新约的书信就是使徒们不断借着坚固教会、栽培领袖来推进大使命的过程。而徒3:24-26之所以提到亚伯拉罕之约,因为当时彼得传福音的对象是犹太人,亚伯拉罕是他们的列祖,他们一直期待基督的到来。彼得告诉他们耶稣就是他们所期待的基督,就是他们所相信的旧约所应许的那一位(徒3:24),就是摩西预言的那一位先知(徒3:22),也是亚伯拉罕之约中所应许的那一位后裔(徒3:25)。加3:8提到早有福音传给亚伯拉罕,是指万民都因亚伯拉罕得福,其实是因亚伯拉罕的特定的后裔得福(加3:16),只要相信这位后裔,就和亚伯拉罕一起蒙福,就承受亚伯拉罕的产业(加3:29),这就是福音。福音就是因信称义,如同亚伯拉罕因信神称义一样,今天的我们也是因信(耶稣基督)称义(加3:6)。

5、66页提到“耶稣差派十二门徒第一次出去传道时所吩咐的话,充分 体现出他对以色列民的关注。“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 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 里去。”(太10:5-6)这个命令的理由显而易见。时间紧迫, 若是人们不快快悔改,灭亡便很快降临以色列国。此时以色列民需要比外族人更快悔改,因为外族人的审判日还未到 来。在这同一段话中,耶稣也确实预言了门徒要到外族人中间去传道:“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 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太10:18)然而门徒此时必须 先把精力集中在犹太人的聚居地,因为犹太人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了(太10:23)。”

回应:马太福音的主要对象是犹太人,为要向犹太人证明耶稣就是他们所期待的弥赛亚或基督,是那一位旧约预言的大卫的子孙(太1:1;9:27),是将来牧养以色列民的王(太2:6)。耶稣也宣称自己奉差遣首要是去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太15:24)。因为以色列民是神的选民,神的福祉和审判都是先临到他们,神向谁多给,就向谁多要(罗1:16;2:9-10;路12:48;摩3:1-2)。太10:17-23所讲的不是耶稣还在地上的时候门徒所面临的状况,因为里面所提到的逼迫的严厉程度在耶稣生前是没有的。对君王和外邦人做见证的事情是保罗得救后才发生的事情(太10:18;徒9:15)。而耶稣升天前就已经给门徒颁布了大使命,让他们使万民做主的门徒,显然传福音的对象从犹太人扩大了全世界。耶稣让门徒知道他是世界的弥赛亚,而不仅仅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使徒传福音的时候也是宣告耶稣已经升到神的右边,已经是主,是基督了(2:33,36;5:31)。而且使徒们包括保罗都是先传福音给犹太人,然后才是外邦人(徒13:46-47)。

6、86页提到“在其后的经文中,我们看到保罗和巴拿巴向差派他们出去的安 提阿教会汇报(徒14:26),然后再到耶路撒冷汇报,因巴拿巴原 先在那里受到差派。”

回应:巴拿巴确实是从耶路撒冷教会到了安提阿(徒11:22),但是不等于他没有加入安提阿教会。从相关经文的描述来看,他应该转到了安提阿教会。因为他和保罗一直在安提阿服侍,成为了安提阿教会的领袖(徒11:23-26;13:1).他和保罗去耶路撒冷送所筹集到的款项之后,并没有停留在耶路撒冷,乃是返回了安提阿(徒11:30;12:25)。他后来在安提阿和保罗一起被安提阿教会差派去做宣教的工作,后来又一起回安提阿教会述职和服侍(徒13:1-4;14:24-28)。他在徒15章之所以和保罗去耶路撒冷,不是为了回去述职,乃是和保罗一行代表安提阿教会和耶路撒冷教会共同处理关于福音的纷争。

7、88页提到“这段影片接续唐·理查森博士〈從蒙福到施福〉的影片教学。 在这短片里,他的话极有说服力,坚称耶稣晓得他蒙召是去服事外 邦人以及犹太人。与此同时,他利用每个机会去教导门徒认识袍确 是那位全约(整全的亚伯拉罕之约)的弥赛亚。 我们会检视耶稣的事奉方法,看看他有否显明自己是一个同时 关心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弥赛亚。”

回应:耶稣确实是全人类的救主,而不仅仅是犹太人的救主(约3:16;4:42)。不过我们也不要忽略以色列民族在救恩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免得进入反犹主义。耶稣首先、由始至终是以色列人的弥赛亚(路1:68-75),福音是先临到犹太人,然后是外邦人(罗1:16;2:8-10)。耶稣也宣称自己不过是被差遣往以色列家迷失的样那里去(太15:24)。以色列民族依然是神所爱的,神对以色列人的拣选是没有后悔的(罗11;28-29)。在神的救赎计划中,是因着以色列民对耶稣基督的拒绝,让救恩临到了外邦人(罗11:11)。外邦人只是橄榄根上外接上去的野橄榄枝,作为原来枝子的犹太人将来有一天还是会被接回去(罗11:17,20,23-27)。这就是为什么保罗把外邦人教会给犹太人教会的捐献当做还所欠的债,因为外邦人原本和以色列的应许是无关的,后来却在他们属灵的好处上有份了(罗15:27;弗2:12-13,19)。我们考虑向万民宣教的时候,尤其不要忘记了以色列这个民族。根据2021年的数据,以色列全国共有约182,000名基督徒,占人口的1.9%。其中,大约75.8%的基督徒是阿拉伯基督徒,这占到了以色列阿拉伯总人口的6.9%。这意味着,剩下的大约24.2%的基督徒可能是非阿拉伯裔,包括犹太人基督徒和其他族裔的基督徒。这说明犹太人民目前依然是未得之民。

8、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https://www.fides.org/zh/news/71437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