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太19:30;20:16的“在前”和“在后”是什么意思?

Maike, 11 十月, 2024

太19:30说“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20:16说“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意思来看,这是一个将来时态,是指将来会发生的事情,不是可能,乃是一定发生的事情。而且将来发生的是和现在的是相反的,这是对比的句式。

问题是:在前的和在后的指什么呢?

首先,这个故事是针对门徒说的。这是一群在乎自己未来的地位和赏赐的人。太18:1;可9:34提到他们都想做老大。

从上文,可以看到彼得在问跟随耶稣的赏赐,耶稣提到了审判的权柄和永生(太19:28-29)。言下之意,彼得觉得自己已经撇下这么多,他想知道自己应该得到些什么回报。

从更远的上文,我们可以知道门徒对于基督--犹太人的王的概念基本是政治上的弥赛亚,要来拯救他们脱离外邦人的奴役,建立如同大卫一样的地上的王朝,他们也惦记着跟随主能得到哪些地上的祝福,以及谁可以做老大(太18:1)。他们对于权柄的概念基本还是地上的(太20:25-26)。

从下文,可以看到太20:20-27提到约翰和雅各的母亲要为自己的儿子向主耶稣求在天国的地位。显然,他们觉得自己配得这样的地位。

需要留意的是,19:30有一个连词“<1161> <δε> ”,可以表达连续的关系,也可以表达转折的关系,和合本翻译为“然而”(这也是绝大部分译本采取的意思),说明翻译者采取了转折的意思,说明这不是个自然或常人以为的状态,不是地上常见的状态。如果翻译成为连续的关系,就有点奇怪,因为按照常理,在前的应该一直在前,而不是在前的反而会在后面。

太20:1开始也有一个连词“因为”,说明1-15节是对19:30的解释。

1-15节讲了一个故事,寓言故事,需要注意不是每一个元素都有意义,乃是要读出其中要表达的基本教训。

故事告诉我们,晚到的工人得到了超过常人以为的报酬,等于得到了12倍的报酬,换句话说,这是他们很不配得的。他们肯定也这么认为。他们对主人的反应自然是很好的。然而,早去的人只得到了原先说好的报酬,并没有得到更多,和他们所期待的差很远,所以他们抱怨了,因为(和晚到的人相比)他们觉得自己配得更多的报酬。

从上下文,可以看到神的国(太19:24)就是人子的国(太19:28),也是天国(太19::2;20:1),以及耶稣的国(太20:21)。所以太20:1-15节的故事中的家主就是主耶稣,就是神。那么代表神或主耶稣的家主是什么回应呢?他如何看待先到的工人呢?他是否喜悦或嘉奖他们的表现呢?

答案是否定的。主人认为他们在犯罪,有眼红病。原文的意思是他们的眼睛是嫉妒的或罪恶的(太20:15)。他们并不理解主人的心肠。你觉得这些人在主人眼中的地位是高还是低呢?至少是低的。

16节的前面有一个副词,“这样”或“in this way/so因此”。说明16节是根据主人的回应得到的结论。也就是说在主人心目中,先来的这些人反而在后面了。

所以根据上下文,“在前的”应该是指那些觉得自己配得在神的国里有很高的地位的或得到很多的赏赐的人,反而被排在后面,或得到很低的地位。“在后的”应该是指那些觉得自己很不配的人,反而被排在前面,或得到很高的地位。

这个结论和上文太19:13-15的功课是一样的,门徒觉得小孩不配得,自己配得,耶稣就告诉他们进天国的就是如同小孩子一样不配得的人。太18:4耶稣强调谦卑像小孩子的,在天国是大的。太23:11-12中也提到做老大的要做用人,自卑的必升为高。也就是自认为不配做老大的人会甘心乐意做佣人,而这样的人才会在天国做老大。

这个结论和下文太20:20-28的功课也是一样的,门徒约翰和雅各觉得自己配得,要透过自己的母亲向耶稣求得高位,结果耶稣说在天国做老大的反而像仆人一样,觉得自己不配,反而乐意去服侍别人,做别人的佣人。越觉得不配的人,就越愿意去服侍。

路14:7-11耶稣讲了类似的事情,就是被请宴席的时候,有人觉得自己配得,一来就坐在首位(4413+2828)上,耶稣说不要这么做,免得别人说让座给比你尊贵的人,你就羞愧地退到末位(2078)上去了。应该在末位上,反而被请到上座的时候,就光彩了。因为自高的会被降卑,自卑的会被升高。

有人说“在前的”是指今生富足的或有权势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前的,因为如同少年人一样舍不得,在天国会在后面,“在后的”是指今生贫穷的--在后面的,因为如同彼得他们一样舍得,在天国会在前面。因为彼得他们其实已经撇下了,也得到应许会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这是很显赫的地位。这对吗?
答:不恰当。今生有钱有势的人未必在天国就在后面。撒该就是一个案例。他被耶稣翻转了(路19:1-11)。而且寓言故事里先干活的并不是有钱人,最后得的工钱和其他人一样多。

有人说“在前的”指法利赛人,“在后的”只税吏和娼妓等,参见太21:28-32.这对吗?
答:不恰当。这是离太20:1-16比较远的下文。而且这里的法利赛人是进不了天国的,因为他们还没有悔改。如同那一个答应去做却没有遵行的儿子。耶稣实际上在责备那些只是来试探或挑战他,却不信他的宗教领袖(21:23,45)。这些人反而想要杀耶稣。

有人说“在前的”是指犹太人,“在后的”是指外邦人。虽然救恩从犹太人出来,耶稣也传福音给犹太人,但是犹太人不接受,福音临到外邦人,导致外邦人反而走在犹太人前面了。这对吗?
答:不恰当。太19:30-20:16的上下文都没有谈到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区别。而且这里的寓言故事都也没有任何这样的暗示。而且也不是每一个犹太人都一定会在最后。彼得等使徒就会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这也不是“在后”的表现。

有人说寓言故事的重点是强调神是慷慨的神,天国只讲恩典,而不是工价。这对吗?
答:不完全。天国确实都是恩典,是我们不配得的。进天国的都是不配得的人。但是这里强调的是“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也就是说在后的--自认为不配的会乐意做仆人,越认为不配,就越乐意谦卑下来努力去服侍,这样的人在天国里就会做老大,会成为“在前的”,反而那些自以为可以做头的或配得做头的人,就是那些“在前的”,也是不怎么明白恩典的人,将来在神的国里反而成为“在后的”。

有人说寓言故事的重点是天国的位置不是人所能定的,人没有任何权利要天国的位置,天国的赏赐和位置都不人所该得或配得,一切都是恩典。这对吗?
答:不完全。天国的赏赐和位置确实都不是人所配得的,都是恩典。但是寓言故事最终是为了解释为什么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请留意太20:1中的“因为”,以及20:16的“这样in this way”),而且故事中的“在前的”不仅是先来的,而且是自以为配得的或觉得家主欠他们的人,这样的人在家主眼中是“在后的”,是不会被看中的,反而“后来的”是觉得不配得的,是更加感恩和努力的,这样的人会把更多荣耀归于家主,会更乐意做仆人,这样的人在家主眼中将要成为“在前的”。

有人说“在前的”是指寓言故事中先进入葡萄园工作,“在后”是指后来进入葡萄园工作的。这对吗?
答:既对也不对。在寓言故事中,“在前的”确实是指先进入葡萄园工作的,“在后的”确实是指后面才进入葡萄园工作的。但是寓言故事是为了传递属灵的教训,不同的角色可能会有不同的寓意(详见《寓言故事的解释》)。所以我们需要搞清楚“先进入葡萄园工作的人”被比作什么样的人,“后进入葡萄园工作的人”用来比作什么人,为什么“在前的会成为在后的”,这样才明白整个寓言故事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属灵的教训。

有人说“在前的”是指先蒙召的,“在后的”是指后来蒙召的个人。这对吗?
答:不恰当。比如第一批蒙召跟随耶稣的使徒会在宝座上审判或管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显然没有成为在后的,也就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后来蒙召跟随主的也未必会在天国有高的地位。

有人说:既然约翰和雅各觉得自己应该做老大,因而透过母亲来找耶稣,结果被拒绝了,说明将来天国里他们一定是在后面的。这对吗?
答:未必,其实门徒包括我们都有骄傲的心态,都有觉得自己该得的心态,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悔改。如果一直觉得自己配得,那一定是在后面的。但是将来到底谁在天国为首,耶稣说了天父才知道,天父赐给谁就给谁(太20:23)。可以肯定的是,将来在天国为首的,一定是觉得自己应该在后的,一定是觉得自己最不配的,如同最后进入葡萄园的人一样,所以一定会竭力做仆人来服侍主。所以将来我们进了天国才知道谁为大,不过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心悦诚服,因为主不会偏待人。阿们。

参考资料:

Carson, D. A.写的马太福音注释

Allison, Jr., Dale C.; Davies, W. D.写的马太福音注释

France, R. T. 写的马太福音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