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十一次 圣经常用修辞(二)

michael, 7 十二月, 2022

【时间的关系,下面的所有例子未必都能讲完,挑其中重要的或大家容易错的讲就好】

5、寓言(parable/fable)

和合本又翻译为比喻,可以看作扩大了的隐喻,里面用于比较的角色很多。寓言中的故事未必都是真实的,也不是每一个故事的角色都会与现实中的做比较(这些我们都需要透过上下文来确定),重点在于其中所要传达的属灵真理。因为寓言中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他们本来自然的意思,所以要注意寓言所在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明白这些角色组成的寓言要表达的教训或真理。寓言的信息常常是模糊的和不容易明白的,需要根据上下文以及更清晰的经文来帮助解释。

查考太13:10-15;34-35;可4:11-13;耶稣为什么开始会用寓言(比喻)?
答:先仔细看上下文:
1、耶稣这里指的是天国的奥秘、天国的道理(13:19,24,31,33,44,45,47)或神国的奥秘(可4:11,16,30;路13:18,20),不是所有的话,耶稣不是对众人说任何话都用寓言。
2、这是针对对众人讲的比喻(13:10,34),并没有对他们解释。众人会包括仇敌是不爱真理爱黑暗的--约8:45、围观在了解当中的、信了却依然在启蒙当中的门徒。
3、耶稣私下里才解释给门徒听--太13:36。路8:9同时问:“这比喻是什么意思呢?”说明这些寓言不解释是不明白的,或者说寓言的意思不总是那么明显。“奥秘”的意思就是过去隐藏的,现在揭开的启示或大道理。通常和福音有关。
4、当时犹太人对于神的国或天国的理解都是政治的王国,就是基督来了打败他们地上的仇敌,解脱外邦人的奴役,让他们再一次繁荣昌盛,直到永远。而且当时的宗教领袖不相信耶稣就是基督,是从神来的,反而想要杀他,因为他们认为耶稣亵渎了神,也威胁了他们的统治和地位,揭露了他们的罪恶(太11:19-24;12:2,14,24)。
5、以色列的历史就是悖逆神的历史,他们常常是拧着颈项的,除非神超自然的工作,他们不会悔改(徒7:51-53)。因此他们也遭遇神的审判,就是任凭他们活在刚硬当中,直至遭致神的管教。以赛亚的年代也是如此(赛1:1;6:9-13)。
6、门徒在太13:10节问为什么说寓言。耶稣第一步回答是11节。11节有“因为。。”。第一个方式是耶稣已经决定不让他们知道天国的奥秘。这是神的主权。第二步耶稣进一步解释了11节。为什么不给他们呢?因为他们自以为有的,耶稣也要拿走。没有的是指什么?所有的是指什么?这个箴言或谚语经常出现。太25:29;可4:25;路8:18;19:26-27.--拿走神已经给他们的资源,包括他们对神对基督对神的国的认识. 罗9:4神赐给以色列人很多资源,包括旧约里关于神的国的启示,这些神可能会拿走,后来把圣殿也给毁了(太24:1-2)。因着耶稣用寓言来讲天国的道理,他们对天国的认识会更加困惑,路17:20--他们还问神的国几时来到,其实耶稣已经把神的国带到他们中间。到今天犹太人很多连神都不相信了。为什么自以为有的耶稣也要拿走呢?因为他们一直拒绝耶稣,不相信耶稣。相反,太13:16节门徒已经开始认识耶稣,将来还会认识更多。太13:18;可4:10耶稣单独给门徒做了更多的解释。而且后面的一些不解释门徒也能明白了。可4:13节耶稣的意思是门徒能明白这个比喻,会帮助他们明白其他的比喻。太13:51在这一系列的比喻之后耶稣问门徒是否都明白了,门徒都说明白了,说明开始的解释是有帮助的。
7、13节耶稣进一步解释了原因。这里强调的是人的责任。留意前面“所以。。”,说明前面解释了耶稣采用比喻的理由,然后用应验旧约预言的方式来重复了这个理由。要注意13下的“因为”,不是“为了”,不是目的。因为他们不明白,一直刚硬着心,他们听过耶稣的讲道和看过耶稣的神迹,依然不信,所以用寓言跟他们讲,不赐给他们天国的奥秘(11节),把他们原来懂的也拿走。约12:39-40也提到了类似的审判。其实耶稣也不是从来不跟犹太人解释寓言(但不是关于天国的预言),但是他们就是不明白--约10:6-7,19-21。平行经文可4:11-12的意思和这里有一些不同,是指“用比喻的目的是让他们听见却听不明白”--审判。所以说寓言的起因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目的也是让他们听了也不明白。如同赛6:9-10提到主给以赛亚的使命,以赛亚给他们讲神的意思,他们不明白,也不相信,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如此。
8、太13:34-35提到寓言的一个功用是为了应验旧约的预言,也是神启示天国的奥秘(末世的要发生一些事情)的一种方式。门徒借着这些寓言越来越明白天国的道理。可4:33也提到了耶稣按照听众的方式来跟他们讲,听众其实就是撒种的比喻中的4种。这也是听众对天国的道理的4中回应方式。你是哪一种?

总结一下耶稣说寓言的原因(主要限于天国的奥秘):1、应验两个预言。2、启示奥秘。其实奥秘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且挑战了听众。3、隐藏奥秘,这是审判,因为他们的悖逆和不信,任凭他们在这样的不信和悖逆当中,把原来明白的一点都拿去,这就是绊脚石的意思。太11:25向聪明通达人就隐藏起来,向婴孩就显明出来。注意:法利赛人并未一点都不懂寓言。可12:12;太21:43-45--因为耶稣已经明说了神的国要从以色列人中夺去,他们听懂了一部分,所以更加恨耶稣。

我们比当时的门徒知道更多,因为耶稣已经死而复活,圣灵已经降下,可以带领我们进入真理了。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理解后面耶稣没有解释的关于天国的比喻。比如太13:44是什么意思?

约16:25,12-13耶稣为什么后来又不用寓言(比喻)了?
答:寓言虽然有些难懂,一旦明白之后,就会感觉很生动地描绘了天国的道理,启示是渐进的,当门徒被开启到一定地步,寓言就不需要了,可以直接说出来真理了。

解释寓言的步骤:

1、分辨寓言的听众的范围。就是寓言是对什么人讲的?
2、这个寓言的起因是什么?或为什么要讲这个寓言?
3、了解寓言的文化背景(首先从经文的上下文来了解),因为故事里面的要素都有当时的文化背景。当然一般情况下历史背景都不突出,根据经文基本就可以明白故事的内容,这就是耶稣的智慧之处。
4、了解寓言的故事是如何展开的?其中哪些要素有意义,哪些要素没有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平行经文来判断。不要把故事中所有的要素都和现实中一一对应。免得变成寓意解经。
5、这个故事的属灵教训是什么?寓言的结论通常在开始或最后,有时候耶稣会亲自解释。有的我们需要根据别的寓言来解释。

根据以上的步骤查考路18:1-5,回答上述5个问题。
答:从17:37,对象很可能是门徒。内容也适合门徒,“神的选民”。路17:25;18:7-8预示耶稣和门徒都会经历逼迫和艰难(路21:12-19)。艰难中人会更多呼求神。逼迫中会呼求神伸冤。但是神有神的时间,人看起来很久,神的时间却不是。有信心的人会忍耐到底。但是主再来的时候,有信心的人是多的还是少的?(路13:24)耶稣要鼓励门徒忍耐和祷告,不要放弃。寓言的文化背景没有特别的。经文已经解释得很清楚。连不义的官都给寡妇伸冤了,公义的神呢?故事如何展开的:不义的官(天不怕,地不怕)一开始已经带来悬念。寡妇不能带来任何好处,没有钱没有势力。这个官多日不准了。穷寡妇没有任何新的办法。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寡妇最后得胜的唯一理由是?这会让你惊讶吗?这个道理和11:5-8是类似的。属灵教训一开始已经说了,说明当时的门徒明白了这个教训,传承给路加,然后路加做了旁白,也就是耶稣为什么要讲这个比喻。主旨就是要门徒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艰难和逼迫中,一直没有改善的艰难中,不要放弃祷告,不要放弃神。这是真门徒的特征。有人说路18:8提到“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因此耶稣的听众应该包含不信的人。其实“信德”为原文是“信心”,而且前面有定冠词,因此一些中文译本比如新译本、新汉语译本、标准译本、环球圣经译本都翻译为”这种信心”或“这样的信心”,所以是特指前面和祷告有关的信心,包括持续地祷告、患难中忍耐祷告的信心。

根据以上的步骤查考可4:1-20,回答上述5个问题。
答:这是福音书所记载的关于神国或天国的奥秘的第一个比喻。可4:1-2告诉我们这是对众人讲的比喻。耶稣为什么要讲这个寓言?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有三个原因,这里明显看到两个,一个是给门徒启示真理,一个是给悖逆的犹太人审判。4:11-12没有明确提到寓言的应验,但是已经隐含在里面了。文化背景?从耶稣的解释来看,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背景。13节耶稣说了如果他们能明白这个比喻,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天国的比喻。从比喻的要素来看,种子指什么?不同的土指什么?耶稣想要表达的主旨或中心思想是什么?和神的国、天国有什么关系?要注意,这不等于是教会。乃是开始临到的人子所带来的神的国。已经开始但没有最终成就的神的国。,也可以指第二次来完全实现的神的国,包括末后的审判。要看上下文。“国”是指权柄的大能临到,不是政治的疆界或地理的疆界。太12:28当耶稣来到,每一次耶稣彰显神的权柄,比如医病、赶鬼,都是神的国的彰显。这一段经文和神国的关系?耶稣来了带来天国的道理,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我们要有心理预期的,也挑战我们自己是哪一种,但是会有人真正地领受,就是在神的国里的,神的国也已经在这些人的心中掌权,这些人生命会不断的改变,就是结出很多的果实来。需要留意的是,耶稣对于三十、六十、一百二十倍有没有解释?是不是有数字的奥秘在里面?其实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为了表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果实。

根据以上的步骤查考可4:26-29,回答上述5个问题。
答:4:13耶稣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怎能明白这一切的比喻呢?说明关于天国的比喻有相通之处,明白了这个关键的,会帮助我们理解其他,因此耶稣并没有解释所有的比喻。这就是其中一个。我们看是否可以从上下文的角度来明白。听众和前面是类似的,都是众人--可4:33-34。太13:34也是类似的意思。原因和第一个比喻也是类似。种子就是福音,天国的道理,就是道。人是谁?是耶稣吗?不是,因为经文说“那人不晓得如何”,耶稣是神,当然晓得如何,因为是耶稣让种子发芽成长。传福音或传播主的话语的我们却不知道。彼前1:23-25神的道会重生部分人。29节谈到了收割。一般指耶稣再来的终极审判。太13:30,39.启14:14-16. 义人会进入神的国。上面的比喻强调的是人的责任,这个比喻的强调是种子的能力。教训?今天神的国是隐藏的,可能看不到动作或不明显,将来的结局就大手笔。我们要做的就是撒种。对不信的,对信的都一样。

根据以上的步骤查考路16:1-13,回答上述5个问题。
答:故事的听众--门徒和众人(14节)--主要是门徒。故事的来由--对于门徒,还不如今世之子聪明(16:8),他们需要学会用今生的财宝积攒永生的财宝,他们不要如同浪子回家的大儿子,如此看重资财,不要效法法利赛人--是因为他们贪财(14节),耶稣同时也揭露了法利赛人的罪,盼望他们悔改--虽然这是次要的原因。传11:2--分给别人,将来别人会接待你。不需要所有的要素或细节都对应真理。比如3节的锄地和讨饭等。主人夸这个不义的管家,不是这个管家本身做得好,因为已经说这是不义的管家。乃是说他聪明的地方在于会用别人的、不义的钱财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而光明之子却不会。今生的事--小事,永生的事--大事。今生的钱财--不义的、别人的,永恒中的财宝--真正的或真实的、自己的。光明之子是侍奉神还是钱财?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1)有的寓言仅仅是故事,只能从基督徒道德的角度来明白道理,里面的故事却不是可以模仿的。比如不义的管家使用主人的钱来为自己的好处。路16:1-13.还有在别人的田地发现珠宝之后秘密地买下土地。太13:44. 2)8节主人的夸奖也是为了讲故事用,未必有特别的真实的意义。最终是“因为”后面才是重点,因为耶稣做了解释。说明其实是一种嘲讽。主人夸不是因为管家不忠诚或诚实,乃是因为会为自己未来计划,更重要是因为他做得比基督徒好。3)9节也不能过度解释。和4节是对应的。也就是说未来会有更好的收获。但是永恒不是你传福音的对象能给的。更多意思需要看10节以后的解释才对,而不是把每一个要素生硬地套到今天的现实。  

根据以上的步骤查考太18:10-14;路15:1-7,回答上述5个问题,并比较这两个类似的故事表达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太18:10-14的对象是门徒,背景是他们想当老大,不愿意服侍如同小孩子一样不配得服侍的人,甚至觉得绊倒他们无所谓。耶稣提醒他们不要请看小孩子里的一个。天父不愿意他们失丧任何一个。天父把迷失的小羊找回来,照样会欢喜。路15:1-7的对象包括法利赛人和文士。他们不喜欢耶稣接待罪人。耶稣对他们说自己来是召罪人悔改。用找羊的故事来说明一个罪人悔改,天上也为此欢喜快乐。所以即便不同福音书类似的寓言因为对象不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都可能不同,一定要看上下文。

6、换喻/转喻/借代(metonymy)

它故意不用需要说的人或物的本称,而是借用与该人或物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未必是该事务的一部分),使读者不仅知道所说所写的是什么,而且还能想起所述事物的特征,等于用有关的概念或特征来代表原型。圣经中最少有三种借代的类型: 1)以因代果:敌挡耶利米的人说:「来吧!我们可以用舌头击打他。」(耶一八18)舌头是因,话语是果。箴言12:18,路16:29。 2) 以果代因:大卫写道「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诗一八1)力量是结果,却代替了因由,即耶和华。    3)用有密切相关的事物代替之:林前10:21指杯中之物,而非指杯子本身。可3:25不是指一间真正的房子,乃暗示住在房子里的人。钥匙代表其权柄--太16:19;启3:7。4)以地方代表人。(马太福音. 3:5-6)。5)以时间代表人。弗5:16.  6)以人的特征代表人。罗马书3:30--用割礼代表受割礼的人,创42:38--用白发代表老年的雅各。

问题:弗1:7的“血”是借喻吗?

7、提喻/举隅法(synecdoche)

以局部代表整体(箴言1:16「他们的脚飞跑行恶」,罗3:13-16;雅4:8 洁净你们的手。罗1:16节中的希利尼人代表所有的外邦人。罗16:4「颈项」代表整体,即他们的生命 。灵灵魂代表人--彼前1:9;创2:7),以整体代表局部(路2:1本意仅指部分,即罗马人,可16:15的本意是人;罗1:8。约3:16用世界代表里面的人),箴言23:26,以特殊代表一般([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诗139:2),他不是将神对他的认识限制於神只知道他坐下或起来;相反,他是说主知道他所有的行为。 )

思考:加5:6中的“割礼”是提喻吗?耶31:9中的“以法莲”呢?

8、拟人化 (personification/anthropomorphism)

包括拟人、拟物、以抽象拟具体。拟人是将物当作人来描写,例如∶大水拍手,诸山欢呼(诗98:8)。诗30:11 你已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将我的麻衣脱去、给我披上喜乐。圣经把神也拟人化(anthropomorphism)。如神之眼目(代16:9),神的膀臂(赛59:1),创11:5-6等等。

解经例子:

  1. 创3:8 “耶和华神在园中行走。。”

  2. 创11:5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造的城和塔。。”

  3. 罗5:21 “罪做王叫人死。。恩典借着义做王。。”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