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是什么意思?

Maike, 17 七月, 2025

一、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的详细内容

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或Total Inability)是加尔文主义五要点(TULIP)的第一点,源自多特会议(Synod of Dort, 1618-1619)的《多特信经》(Canons of Dort)。《多特信经》其中并没有出现 TULIP 这个缩写,TULIP 这个助记词最早普遍被认为是于20世纪初期,在美国逐渐发展并流行起来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将多特信经的五大要点,以一个简单、易记的英文缩写形式进行普及和教学。

  • Cleland Boyd McAfee (1866-1944)在1905年用了类似TULIP的结构化表述,但其U是指Universal Sovereignty。
  • Loraine Boettner(1932):在《The Reformed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中,Boettner详细阐述五要点,并使用类似TULIP的结构化表述,但其T指Total inability。
  • R.C. Sproul(1980-1990年代):通过《Chosen by God》(1986)和《What Is Reformed Theology?》(1997),Sproul广泛推广TULIP,使其成为加尔文主义的代名词。

它主张:
人类因原罪(Original Sin)(亚当的堕落,创3:6-7)完全败坏,罪影响人的全人(思想、意志、情感、行为),无能力靠自身选择神或行足以称义的善(罗3:23)。人“死在罪中”(弗2:1),无法自发寻求神(约6:44),需神的主权恩典(sovereign grace)拯救。

关键点:
1、“全然”(Total)指罪的全面性,影响人性的每个部分(思想、意志、情感、行为等),而非“绝对败坏”(utter depravity,意为每个人都犯最严重的罪)。
2、“全然败坏”不意味着人身上所原有的神的形象完全消失,人依然可能对善恶有正确地分辨,依然可能会有良好的品格,依然可能会行出合乎良知的行为,依然会行出外在行为上的善来。
3、人虽然能行出好的行为(如帮助邻舍),但在神眼中,这些行为因罪性动机不足以称义(赛64:6,“我们的义好像污秽的衣服”)。
4、全然败坏强调人的完全无能(total inability),人的罪深到一个地步,必须圣灵的重生(约3:3)才能回应福音。所以救恩的所有荣耀归于神。

备注:
1、不仅人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受了罪的影响,人的记忆也受了影响。
2、人不仅全方位地败坏,而且谁都有可能犯最严重的罪。
3、尽管每一个人都全然败坏了,都无法靠自己得救,但是败坏或内心刚硬的程度依然是有可能有差异的,也会导致不同的审判(太11:20-24)。
4、《多特信经》的第三与第四项教义中的第二条提到“败坏的族类生出败坏的子孙。所以每个亚当的后裔,除了基督之外,都从他们的始祖承受了败坏”。这样的说法值得商榷。因为罗5:12-19提到人类是借着亚当的罪都犯了罪,都成为罪人,人的罪性不是因为遗传或继承,乃是因为人都是亚当的后代,都在亚当的腰中,都借着亚当犯了罪,所以全人类都犯了罪,都败坏了。如同利未人借着亚伯拉罕献上十分之一,因为亚伯拉罕献的时候,利未人已经在他的腰中(来7:9-10)。详见《罗5:12的"罪从一人进入世界“以及“众人都犯了罪”是什么意思?》《罗5:18-19是在讲基督的义归于我们吗?》。

神学内涵:
1、原罪:
全然败坏基于亚当的堕落(罗5:12,“罪从一人入了世界”),人类因此有了罪性(sinful nature),成为罪人(罗5:19上),生而倾向犯罪(诗51:5)。原罪的最早提出者是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354–430年),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因亚当的堕落而继承了罪性(sinful nature),所有亚当的后代通过遗传(tradux peccati)从亚当那里继承了罪性。原罪不是指亚当的那一次犯罪,乃是其后果,也就是亚当罪咎的归于和人性败坏的继承(罗5:12、诗51:5)。

奥古斯丁在《论原罪》(De Peccato Originali, 418 AD)中写道:
“This concupiscence of the flesh is not the sin itself, but the effect of sin, and it is transmitted to all by generation.”“肉体的情欲本身并非罪,而是罪的后果,并且通过生育传递给所有人。
"The whole mass of the human race is condemned; for he who at first gave entrance to sin has transmitted the guilt of that sin to all his posterity, and we are all in him as in the root."“整个人类群体都被定罪;因为那首先让罪进入的人将那罪的罪疚传给了他的所有后代,我们都在他里面,如同在根源中。”
《论婚姻与情欲》(De Nuptiis et Concupiscentia)中写道:
“By the evil of concupiscence, which is transmitted through generation, the sin of the first man passes into all his posterity; and this is the original sin, which is derived from Adam."“通过世代传递的私欲之恶,始祖的罪传给了他的所有后代;这就是从亚当继承而来的原罪。”
"From Adam’s sin the guilt is so derived to all his descendants, that all who are born of the flesh are infected with the contagion of original sin."“从亚当的罪中,罪疚如此传递给他的所有后代,以致所有从肉身出生的人都被原罪的传染所感染。”
《论罪与罚》(De Peccatorum Meritis et Remissione)中写道:
"Through one man sin entered into the world, and death through sin, and so death passed upon all men, for that all sinned in him. Hence, the guilt of that one sin is imputed to all, because in Adam all have sinned."“通过一人,罪进入了世界,死亡也因罪而来,于是死亡传给了所有人,因为所有人在他里面犯了罪。因此,那一罪的罪疚归于所有人,因为所有人在亚当里犯了罪。”
《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中写道:
"By the transgression of the first man, the whole human race was vitiated, and the guilt of that one sin was imputed to all, so that all are born with original sin."“由于始祖的违背,整个人类被败坏,那一罪的罪疚归于所有人,以致所有人生来就带有原罪。”

总结奥古斯丁对于原罪的看法:
1)人类之所以有“罪疚”(被神定罪),是因为亚当的罪被“归算”在全人类身上
2)人类之所以有“罪性”(容易犯罪),是因为从亚当那里“遗传”了败坏的本性
这两者合起来构成了他关于“原罪”的完整教义,影响深远,并为日后中世纪神学、加尔文宗或改革宗神学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改革宗通过《威斯敏斯特信条》、《多特信经》、《1689信条》等继承了原罪的概念。

《基督教要义》第二卷第一章第八点:
原罪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从祖先遗传而来的败坏和堕落的本性,深入到我们灵魂的每一个部分。它首先使我们当受上帝的忿怒,其次在我们里面产生各种行为——圣经称之为“肉体的行为”。。。由于我们整个本性都已经被败坏和扭曲,即使还未具体作出任何行为,仅凭这样的堕落本性,我们就已经被神公义地定罪了——因为在祂眼中,只有公义、纯洁和圣洁才是可悦纳的。。。。通过亚当传下来的不只是惩罚,还有污染,而这种污染本身就当受惩罚。因此,奥古斯丁虽然常称原罪为“别人的罪”(这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其遗传的方式),但他也坚决主张它同时是“个人的罪”。

《威斯敏斯特信条》6章3节:
III. They being the root of all mankind, the guilt of this sin was imputed; and the same death in sin, and corrupted nature, conveyed to all their posterity descending from them by ordinary generation.“由于他们(即亚当和夏娃)是全人类的根源,这罪的罪责归算于全人类;同样的属罪的死亡和败坏的本性,也通过自然的生育方式传给一切从他们而生的后裔。”

《1689信条》6章3节:
3. Original Sin:By God's decree, Adam and Eve represented the entire human race. The guilt of their sin was imputed and their corrupted nature was passed on to all of their offspring who descend from them by normal procreation. 6 Humans are now:

  • conceived in sin 7
  • by nature children of wrath 8
  • servants of sin
  • the subjects of death 9
  • and all other miseries, spiritual, temporal, and eternal

unless the Lord Jesus sets them free. 10

6. Romans 5:12-19; 1 Corinthians 15:21-22, 45, 497. Psalms 51:5; Job 14:48. Ephesians 2:39. Romans 6:20, 5:1210. Hebrews 2:14-15; 1 Thessalonians 1:10
原罪:按照神的旨意,亚当和夏娃作为整个人类的代表。他们犯罪的罪责被归算在全人类身上,他们败坏的本性也通过自然的生育方式传递给所有从他们而生的后代。
如今的人类:

  • 是在罪中怀胎的;

  • 生来就是“可怒之子”;

  • 是罪的奴仆;

  • 是死亡的对象;

  • 并且处在一切属灵的、今生的、以及永恒的苦难之下——
    除非主耶稣将他们释放出来。

2、全面影响:
罪污染人的理性(罗1:21,“心思变为虚妄”)、意志(罗8:7,“属肉体的心与神为敌”)、情感(耶17:9,“人心诡诈”)和行为(罗3:10-12,“没有义人”)。
3、无能力得救:
人无法自发悔改或相信,除非神通过圣灵赐予恩典(弗2:8-9)。
《多特信经》第三/四要点(结合处理)强调:“人的意志在堕落后完全丧失了属灵善的能力”(Canons of Dort, III/IV, Article 3)。
4、普遍恩典(Common Grace):
全然败坏不否定神的普遍恩典(如良心、社会秩序,太5:45),使人能行外在善行,但这些不足以救赎。【这是算是属灵上的善行吗?】

神学意义:
全然败坏奠定TULIP其他要点(如无条件拣选、不可抗拒的恩典)的基础,强调救赎完全依赖神的恩典(弗2:8-9)。
驳斥阿民念主义的“自由意志”观(认为人可自主选择信仰),突出神的主权。

二、全然败坏的圣经依据
全然败坏的神学主张以《圣经》为根基,结合《多特信经》的引用和改革宗传统(如《1689伦敦浸信会信条》)。以下是关键经文及其解释:

1、罗马书3:10-12:
经文(和合本):“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解释:
保罗引用诗篇14:1-3,强调全人类的罪性(“没有义人”),无人自发寻求神(“没有寻求神的”)。
证明罪的全面性(影响全人)和普遍性(无人例外)。
《多特信经》第三/四要点(Article 1)引用此经文,说明人无法靠自身行善。
2、以弗所书2:1-3:
经文:“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
解释:
“死在罪中”表明人灵性死亡,无能力自救(total inability)。
“可怒之子”强调罪性使人处于神审判之下,需神恩典(弗2:8-9)。
支持全然败坏的“无能性”和罪的全面影响。
3、耶利米书17:9:
经文:“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解释:
“诡诈”和“坏到极处”(希伯来文אָנוּשׁ, anush,无可救药)表明人心的罪性倾向极其严重,无能力自发寻求神。表明人心的罪性极其严重,支持全然败坏的“全面性”和“无能性”。
耶17:10(“我耶和华鉴察人心”)显示需神审判和恩典。
直接支持全然败坏的“全面性”和“败坏到极处”(参考您的问题)。
4、罗马书1:28-32:
经文:“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虽知道神的义,仍旧行这等恶事。”
解释:
“邪僻的心”(depraved mind)表明罪污染人的思想和意志,导致严重罪行(如凶杀、诡诈)。
“任凭”显示神允许人顺从罪性,凸显人的无能。
支持全然败坏的倾向性,可能导致“极为败坏的罪”。罗马书1:28-32(列举罪行如贪婪、凶杀)显示罪性可能导致极为败坏的罪,但全然败坏重点是罪的倾向性,而非每个人都实际犯最严重罪行。
5、约翰福音6:44:
经文:“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解释:
强调人无能力自发来到基督,需神的主动吸引(圣灵重生)。
证明全然败坏的“完全无能”。
6、诗篇51:5:
经文:“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
解释:
大卫承认原罪,人自出生即有罪性,支持全然败坏的普遍性。
改革宗神学家(如约翰·加尔文)引用此经文,强调罪性的遗传。
7、罗马书8:7-8:
经文:“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敌,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神的喜欢。”
解释:
人的意志(“体贴肉体的”)与神为敌,无能力顺服神。
支持全然败坏的“意志败坏”。
8、以赛亚书64:6:
经文:“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
解释:
人的善行因罪性动机在神眼中无义,需神恩典。
证明全然败坏的“善行不足”。

总结:
这些经文共同证明全然败坏的全面性(罪影响全人)、普遍性(无人例外)和无能性(无法自救)。
耶17:9和罗1:28-32特别支持“败坏到极处”,表明罪性可能导致严重罪行,但因普遍恩典(太5:45)限制,未必人人都犯极恶罪。

权威资料:

https://www.desiringgod.org/articles/worse-than-we-think

https://zh.ligonier.org/resources/creeds-and-confessions/the-canons-of-dort/

https://www.covenant.edu/docs/faculty/Stewart_Ken/Points%20of%20Calvinism%20Retrospect%20and%20Prospect.pdf#page=2

https://learn.ligonier.org/articles/tulip-and-reformed-theology-total-depravity

https://bloomingtonrp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3/11/predest.pd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ve_Points_of_Calvinism#cite_note-5

https://theologue.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originoftheacronym-tulip.pdf?utm_source=chatgpt.com

Sproul, R.C. What Is Reformed Theology? Baker Books, 1997.Calvin, John.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Translated by Henry Beveridge, Eerdmans, 1989.

Kenneth J. Stewart写的 Ten Myths About Calvi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