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基督教教育:福音为中心的世界观

Maike, 12 八月, 2025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世界观”是指一个用来明白这个世界以及人类的思维架构,包括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对的?世界和我从哪里来?去哪里?世界和人出了什么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如何?比如自然主义的世界观认为这个世界仅仅存在自然,没有超自然的存在;后现代主义的世界观认为咩有绝对的真理,感觉至上。

基督教教育不仅仅是在原本的教育上加上圣经课而已,乃是让基督教的世界观充满所有的地方。

基督教的世界观应该是扎根圣经的、以福音为中心的思维架构,透过这个框架来解释一切。教育的所有学科都应该在这个框架里面来宣讲。最终是帮助学生把福音应用到学习和生活的所有层面。教师要把自己与孩子的思想都基督化(林后10:5)。

从世界的历史的角度,福音为中心的架构分为这几个部分:

创造:神造了一切,掌管一切,说明神是什么样的神?神造了人,人有神的形象,这意味着什么?人应该如何对待神和这个世界?人的目的还是征服世界吗?人最终是向谁交账?

堕落:问题是什么?堕落后的世界、人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堕落后人还有神的形象吗?人靠自己可以救自己吗?人是否所有层面都出了问题?是否所有层面都到达最坏的地步?是否可能达到想象不到的坏?堕落后的人还有普遍恩典吗?

救赎:曾经的拯救方式--教导、律法、君王、先知、神迹、制度、美好环境。。。管教。。。管用吗?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高潮:十字架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耶稣是谁?做了什么?正在和将要做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进入他的国?靠行为、贡献、服侍。。。还是恩典?唯独信心?我们的身份、价值、地位建立在什么根基上?对老师以及孩子的应用是什么?

成全:未来的世界如何?关系如何?我们的盼望在哪里?身体会复活吗?

上面这些会帮助我们正确看待这个世界、人(包括老师学生家长等)、学习、教学、校园管理等等。

最大的诫命是爱,唯有福音能产生这样的爱。最大的使命是大使命,只有福音能驱动我们去践行这样的使命。只有福音可以拯救人和这个世界,教育本身并不能。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福音告诉我们圣经是终极的权威,对于所有学科都是如此。

所有的学科都要在这个结构下面宣讲。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技术--可以被使用来服侍人,也可以成为你的捆绑,或你的价值所在。

科学--科学并不能解释一切,科学会帮助我们发现神的创造的奇妙(罗1:20),神的属性也帮助我们理解神奇妙的创造,让我们更好赞美和服侍神,但是科学不要替代圣经的权威,并不是说科学足够发展了,就不需要神或宗教了,圣经的解释也不是为了适应所谓的科学。圣经才是终极的权威,科学并不是。同时圣经所提到和科学有关的知识应该是可以被现实中的科学所印证的。我们要警惕scientific triumphalism科学至上主义,也就是说科学胜过一切其他知识,或和其他所有知识是一样的。其实科学仅仅是知识的一个分支。科学的结论的可靠性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以及解释这些数据的智慧。然而归纳法并不完美。科学研究有一个假设,就是宇宙是可认识的、是有规律的、是可预测的、是统一的。但是科学本身无法证实这个假设。基督教的世界观为这个假设提供了依据。神造了这个世界给人管理,神让人可以认识这个世界。神让充满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按照神的规律在运作。圣经也是这么说的。但神并不被他所创造的规律限制,他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不按照规律运作,这就是神迹奇事。同时需要知道科学是相对的,神的话语才是绝对的。因为人是有限的、有罪的、不完美的,我们的发现和理论也是如此。科学总是在不断进步。而耶稣是万有的主,万有是借着他造的,是他托住的,也是为他造的(来1:1-4;西1:15-17)。基督教和犹太教、伊斯兰教的本质区别不是独一的神是否存在,乃是耶稣是否是神。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另外,信仰也不能保证基督徒的科学水平就必须或应该或肯定比非基督徒的水平高。因为神有普遍恩典(创4:20-22;赛28:23-29)。

文学--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世界观,可以从合乎圣经的文学作品开始,到更加复杂的文学作品,需要提前预备孩子的心,也让他们有和不同思想碰撞的预期,从中发现孩子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操练他们对其中的观点、言行的分辨力,让他们学会从中更加认识人、自己和这个堕落的世界,也会感激和欣赏神的普遍恩典在这个世界的美好,并愿意更多的人认识福音而得到永恒的祝福。

艺术(Arts)--有人担心现代艺术会让我们失去圣洁或正直。这是合理的。出35:30-35描述了懂设计的以色列人帮助artistic craftsmanship设计了会幕有关的内容。这两位不仅能做艺术工作,而且可以教导别人。艺术使用神所赋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表现。创3:6提到善恶树的果子悦人的眼目。悦目的未必是好的或有益处的。心灵的眼睛和肉体的眼睛哪一个更重要?你心里所看见的更重要。我们的眼睛也有欺骗自己的时候。眼见未必为实。肉体的眼睛所看见的如何影响了你心灵的眼睛,如何影响你的思想,你所看重的。这些更加重要。眼睛的欲望或让我们眼目所愉悦的如果成为我们的驱动,就成为眼目的情欲。爱神的心就不在里面了。在这个眼球经济的年代,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眼睛、如何面对自己所看见的就显得尤其重要。既然艺术是为了取悦视觉,审美就很重要。不同的人、不同时代对美的看法也不同。背后的动机也很重要。为什么你喜欢这样的颜色、图案、风格?是否必须这样才满足?是否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为了得到人的认可?内心其实更加重要。哥林多教会的姐妹需要盖头来表示对丈夫的尊敬。这是当时的文化使然。说明我们的真理需要和众人以为美的一致是更好的(罗12:17下),免得我们的福音被人毁谤。也不要被人误解为偶像崇拜。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思考的:

How far can Christians go in the arts without being unrighteous?基督徒在艺术领域走多远就会进入不荣耀神的领域了?比如基督徒可以画佛教的画去卖吗?基督徒可以画耶稣的画像吗?可以在耶稣有关的影片扮演耶稣吗?

Should every artwork by a Christian be obviously “spiritual” in content?每一个基督徒创造的艺术作品都应该有属灵的含义吗?
Does there always have to be an explanation for the purpose or meaning of the artwork, especially if it can cause stumbling? 艺术作品总是有意义或目的的吗?尤其是可能绊倒人的时候?
What are the inappropriate and appropriate uses of the human body or form in art?在艺术中对人体的使用什么时候是恰当的?什么时候或情况下是不恰当的?
Is going for shock value instead of craft or excellence a weakness in art?在艺术中追求视觉的冲击而不是卓越是否是一个弱点?
教会礼拜的时候艺术形式发挥到什么地步是合适的?
教会的装饰呢?
 
艺术有两种含义:
  • 广义艺术(Art in the broad sense):指人类通过创造性活动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包括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设计)、表演艺术(舞蹈、戏剧)、音乐、文学、电影等。

  • 狭义艺术(Visual Arts):多指“美术”类(painting, sculpture, design 等),主要是视觉为主的艺术形式,不直接包含音乐。

在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像 国际标准教育分类(ISCED) 或中国的教育部分类,常见结构如下:

  • 分类层级 大类 子类
    艺术与人文(Arts & Humanities) 艺术类(Arts) - 视觉艺术(Visual Arts)
    - 表演艺术(Performing Arts)
    - 设计(Design)
      音乐类(Music) - 音乐表演(Music Performance)
    - 音乐教育(Music Education)
    - 作曲与音乐制作(Composition & Production)

    区别

  • 在学术与教育管理上,音乐通常单列,即使它属于“艺术”大类,也是一个独立学科,因为音乐教育有专门的理论体系、技能训练、评估方式,与绘画等有显著不同。

  • 在课程结构上:

    • 艺术课(Art Class) 在中小学通常指绘画、手工、设计等。

    • 音乐课(Music Class) 专门教授唱歌、乐器、乐理等。

  • 在师资培养上,美术教师与音乐教师的培训体系和资格证也不同。

音乐--圣经中约100次左右神的子民被要求使用音乐,圣经文体之一是诗歌,神立大地根基的时候,群星都歌唱(约38:7),到神的子民的欢唱,到耶稣诞生前的欢唱,到启示录的欢唱(启15)。在考虑音乐的时候,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Why do we make (or listen to) music? 我们为什么要听和创造音乐?
How do we decide which songs to sing (or play or hear)? 我们如何决定听、弹、唱哪一首歌?
Does it matter? What does music mean anyway? And what is its moral significance?这些选择有意义或重要吗?音乐到底意味着什么?音乐的道德性的重要性是什么?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