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12章12节-27节
热身:什么是教会?喜欢自由没有约束的举手?
经文的背景是教会分门别类,缺乏爱,没有照顾软弱的人,没有挽回在罪中的人。大家嫌弃当中不起眼的、软弱的人,没有担当他们的软弱。人也容易因为自己的恩赐小而自卑,甚至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教会。所以保罗写了这一段经文告诉他们教会是什么,教会内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今天的教会更糟,不仅有上面的问题,甚至还不愿意委身教会。大家来教会主要是为了消费。
哥林多前书12章12节-27节
热身:什么是教会?喜欢自由没有约束的举手?
经文的背景是教会分门别类,缺乏爱,没有照顾软弱的人,没有挽回在罪中的人。大家嫌弃当中不起眼的、软弱的人,没有担当他们的软弱。人也容易因为自己的恩赐小而自卑,甚至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教会。所以保罗写了这一段经文告诉他们教会是什么,教会内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今天的教会更糟,不仅有上面的问题,甚至还不愿意委身教会。大家来教会主要是为了消费。
一开始可以放陈维恩的视频。
回顾过去讲的内容。神的心意是万民归向主,大使命一定包含跨文化的宣教,教会可以有多种方式参与,短期或长期的宣教。
今天所讲的是一般的宣教课程少见的一个主题:宣教和苦难。
患难(suffering)是什么?就是受苦。身体的疾病带来的痛苦、资金缺乏带来的痛苦、关系的挑战带来的痛苦、离开亲人带来的痛苦、环境的艰难带来的痛苦、事工的不顺或失败带来的痛苦、精神障碍带来的痛苦、你所爱的人受苦或失去你所爱的人所带来的痛苦、受逼迫所带来的痛苦。。。
传福音是告诉失丧的人关于耶稣基督的好消息,宣教一定是包括传福音的。但是宣教的重点是针对福音未得之民,重点是民族,而不是每一个人。宣教的任务有完成的一天,就是在未得之民建立了成熟的教会,是可以把大使命传承下去的教会,但是传福音依然可以继续。传福音可以在任何地方,在家门口也可以,针对同文化或异文化都可以,但是宣教的重点是针对异地的异文化,也就是还没有被福音得着的族群,通常是更难的。
你知道地球有多渺小吗?你知道造物主有多伟大吗?
下面是我们肉眼看到的星空和实际的星空的对比:
在中国各民族的历史上,很少有一个人能够如此大地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使得这个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无人所知的受压迫的最低层一跃而成为被世界所知的文化发达的地方,以至于在20世纪上半叶,从欧洲寄往这块圣地的邮件包裹,上面的收件地址只要写“中国石门坎”就可以送到。这个民族就是苗族,而给这个民族带来巨大改变的却是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传教士——柏格理。
柏格理(SamuelPollard)1864年出生于英国康沃尔郡卡米尔福特一个笃信基督的工人家庭,他从小天资聪颖。9岁入学读书,13岁进德文郡的希博尔公学。在学校,他以其出众的数学才华立即博得了校长的喜爱。他那活泼、充满生气的性格也使他不久便赢得众人的喜爱。毕业后,柏格理参加了英国公务员考试,名列全英国第七名,在伦敦的一个机关中担任会计。但他并不安分于这个职业,“闷热的办公室四壁在他眼里活似笼子”。
緬甸宣教士耶德遜(Adoniram Judson,1788-1850)
1909年,来自英国的22岁的内地会宣教士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 1886-1938),从上海绕道缅甸,从缅甸骑驴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进入云南西部边境小城腾冲。福音从此传进傈僳族,傈僳人的历史从此改写。。。
胜过罪的神,敬畏神的人
创世纪4章
讲师:韦爵
未得之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