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匿名 (未验证), 21 三月, 2022

近来发现有会友对会友大会的认识有偏差,导致不够重视,也有人提出我们在会友大会领圣餐有问题,这引发我更加深入的思考。我们目前所做的合乎圣经吗?是否需要悔改?我们一起来考察一下:

一、首先,圣经并没有主日崇拜或主日敬拜(Sunday Worship)这个词,也没有集体崇拜或集体敬拜(Corporate Worship)这个词,乃是后来人们为了将这个特别的活动和其他的活动区分开来而命名的。

二、其次,新约圣经提到初期教会一起敬拜的时候,通常用的是“聚集”“聚会”“聚在一起”来表达。比如徒4:31“聚会(4863)的地方”,徒11:26“和教会一同聚集(4863gather together)”,徒14:27“聚集(4863)了会众”,徒20:7“聚会(4863)掰饼的时候”,林前5:4“你们聚会(4863)的时候”,林前11:18,20,33,34“你们聚会(4905)的时候”,林前14:23“全教会聚(4905)在一处”,14:26“你们聚会(4905)的时候”,来10:25“不可停止聚会(1997)”。

匿名 (未验证), 19 三月, 2022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灵恩运动,灵恩运动中也不是什么都是错,都是违背圣经的。本文的目的仅仅是出于牧养的目的,针对已经或可能发生在兄弟姐妹当中的一些现象做分析,帮助大家在教会实践上遵循真理,更加荣耀神。阿门。

    根据笔者的观察,过去或现在发生在我们当中的哪些灵恩现象是有问题的呢?

    一、当众说“方言”。首先不好判定是否都是真的“方言”,是否是从神来的。因为大家都听不懂。其次,即便是真的,“方言”是用于自己对神说,是造就自己,和别人基本没有太大关系(林前14:2,4)。在公众场合,如果没有翻译,就不要说出来(林前14:28),因为不造就人。反而容易给人试探。而且听你祷告完也不敢说阿门。因为不明白你说什么(林前14:14)。所以保罗说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14:19)。这和有些人的做法大相径庭。有些人很喜欢在公众场合的时候来不来就说几句“方言”。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匿名 (未验证), 19 三月, 2022

根据教会的入会程序,一个人需要经过入会课程(包括完成入会课程之后的测试),填写好并提交入会申请表,这时候就成为候选会友,然后才和牧师或讲员面谈(为了节省时间时间,也可以同时提交自己所写的见证,这样面谈的时候就可以给出修改见证的意见),谈完之后做见证,之后才提交会友大会,目的是为了确认其信仰以及和教会的关系,看是否准备好成为教会的会友。因为需要2-3个人做见证,所以除了讲员或牧者,至少还有一位会友参与面谈。最好是要栽培的工人。

首要有这样的意识,把每一次面谈当做爱对方和门训对方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其次,考虑到下面的步骤中可能有占用比较多的时间的部分(一般来说在福音的四要素方面会占用多一些时间),每一个面谈需要留出1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且有可能一次谈不完,或有些对方需要想一想,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需要有思想准备,把每一次面谈当做爱对方和牧养对方的机会。

匿名 (未验证), 18 三月, 2022

诚实地讲,这些地方提到好几个约,是比较容易让人困惑的,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需要仔细来查考一下。

首先,当圣经提到“神记念或追念。。。约”的时候,通常是指神过去曾经立的约,意思是神会继续履行这个约。比如创9:15神提到当彩虹出现的时候,神就记念和人类及各样活物的约,水就不再毁灭全地。比如出6:2-8提到神记念他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要把以色列人从埃及解救出来,要把迦南地赐给他们。

其次,神和以色列民其实有三个约,一个是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约继承下来的约,这是无条件的,是永远的约,以色列民在埃及的时候神起誓和他们所建立的约(出6:2-8;结20:5-6),一个是摩西之约,这是有条件的,是要被新约所替代的,一个是新约,这是无条件的,是永远的约(耶32:40;赛54:8-10;何2:19;结37:26)。详情请阅读《神和以色列民有几个约?

匿名 (未验证), 18 三月, 2022

什么是预言中的远景性或远景效应?

    预言的远景性或远景效应(telescoping/foreshortening)是圣经的预言中的这样一种现象,也就是圣经的一些预言把时间相隔很远的不同事件压缩成类似单一事件或相隔很近的事件的描述,而且这些事件的先后排列未必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时间顺序,然后随着历史的展开,这些相隔很远的事件才得到更为清晰的描述。这实际上是圣经的渐进性启示的一种体现。 

    为什么叫远景效应呢?原因是这样的现象比较类似于你看望远处的山峦,因为你离这些山峦比较远,所以你看起来这些山峦似乎相隔比较近,但是其实相隔很远,而且有时候分不清那一座山更靠前,那一座更靠后,因为太远了看不清楚。或者类似与看夜间的星空,因为星星距离我们太远,我们难以分辨哪一颗离我们更近,看起来似乎星星之间是很近的,实际上却很远。

匿名 (未验证), 17 三月, 2022

启20章不仅是启示录难解的经文之一,也是关于末世论难解的经文之一。不过出于牧养的缘故,也是出于对神的应许的看重--因为启1:3说遵守启示录预言的是有福的,我们需要仔细来查考一下。

首先,启示录所谓启示文学,记载了作者看到的一个又一个异象,很多时候仅仅是描述所看到的异象,并没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比如启示录的10-11章提到了两样灾祸,一样导致人死了三分之一,一样导致死亡七千人,这是发生在天使七号当中的时间,而启12章提到了妇人的生产,以及耶稣基督的出生,显然启示录10-11章是耶稣升天以后才发生的事情,是在启12章记载的事情之后的。又比如启6章记载了关于扎挣、饥荒、瘟疫、逼迫等苦难,是七印所包含的灾祸,很难说这些事情之间没有任何交叉的地方。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启示文学中作者所看到的一个又一个场景中,是否存在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同一个事情,是否存在插入一个特别的背景,是否已经不再按照前面的时间顺序,是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前面讲的11章和12章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我们判断不是前后的顺序的原因主要是根据其中的内容。

匿名 (未验证), 15 三月, 2022

如何明白神的旨意(二)?

我们要如何根据圣经来明白神的旨意,并按照神的旨意来做决定呢?

我们这样排列做决定的连续图:

一、简单的道德决定(对于简单的道德决定可以通过直接应用圣经的对应的命令来做就好。)  
圣经的命令有不同的层次,最高的层次是总纲,就是爱神和爱人如己。耶稣后来后来颁布一条新的命令,就是如同耶稣那样的彼此相爱。这不仅仅衡量我们的行为,也衡量我们的动机。比如我们要问自己:我这么做或做这件事情是出于爱吗?是出于对神的爱吗?是出于对人的爱吗?第二个层次是更具体的一些命令。比如要接纳、忍耐、顺服权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