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模仿传统学校的教学方式,使用教材和标准课程,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准备。只不是是把学校搬到了家里。有四个特点:使用标准的教材、父母做教师、在家里设置教室、如同学校设立不同年级。作息时间和传统学校差不多。或者采用网络课程。有的传统学派给你一个完整的打包(complete package),里面不同年级所有的资料甚至教学大纲都有了,拿来就可以用。甚至课程表也为你列好了。里面也有各种测试和计划。
我们是否有自欺?我们是否想要权力?是否觉得自己该得?是否对于基督所给今生的祝福很敏感,对于舍己跟随主却始终不太明白?
这一段经文的上文是:
1、耶稣和门徒吃了最后的晚餐。耶稣应许要把神的国给他们。
2、他们一直以为耶稣来了就要建立神的国,他们多次争论谁为大。他们觉得自己配得。其实没有一个人配得。而且最值得自己配得的人中的一个是彼得,他将要面临人生的最低谷。
3、其实耶稣离被卖和死亡已经非常接近了。但是门徒依然不明白。救主来了要做王的,怎么可能去死呢?如果耶稣死了,我们今生的祝福怎么办?
31节:说两次说明强调。
撒旦想要得着主的使徒,如同筛麦子一样打散他们(摩9:9),让他们失败(后面耶稣被抓和钉死之后他们确实都四散逃跑,彼得也三次不认主。犹大也卖主成功。--耶稣没有为犹大祷告)。撒旦是神和神的子民的仇敌,他的目的是灭掉耶稣和他的跟随者。想摧毁神的拯救计划。创3:15就预言女人后裔要来打败撒旦,这一次他要先下手为强。这让我们想起撒旦和神关于约伯的讨论。撒旦要得着约伯,要摧毁约伯对神的信仰,但是神托着约伯。撒旦的作为也在神的限制之内。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是绕不开的话题。学生在学校如何看待成绩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说成绩必须拿高分,不然不荣耀神,有人说无所谓,努力了就好。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目前公立学校的成绩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围绕考试和升学进行教学,强调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其核心在于通过大量的练习和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从而获得升学或就业的竞争优势。 它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注重标准化测试结果,而相对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应试教育的优点:
如果要在知识和智慧上成长,读书必不可少。我们总是需要从优秀的前辈的身上学习。这也是谦卑的表现。在教育的神学中我们也提到神在不信的人的身上也有普遍恩典,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如何快速地、有效地阅读一本书呢?
有人在网上介绍一周读一本书(250页以上)的办法,下面是我对其的一些整理和补充:
试炼中的大喜乐
经文:雅1:2-4
日期:2025年1月12日
背景:雅各书的作者雅各,但是新约当中提到了4个雅各,但是只有两个人雅各能够写出由权威的书信,使徒雅各和主的弟弟,在使徒行传记载着使徒雅各为了福音的缘故,已经被人杀了。所以只有主耶稣的弟弟雅各。经文: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这群相信耶稣的犹太人几乎分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因为福音的缘故,被逼迫,当时没有现在方便,他们不能可以用手机,不能很快的坐车面对面。雅各只能以书信的方式来劝勉他们这些在患难中的人。他所写信的对象是已经在耶稣基督里面的人。一个相信的人首先要明白我们靠着耶稣基督,身份上已经圣洁了,已经被称义了,我们在耶稣基督里面的身份不被影响的,不会因为觉得不属灵了,犯罪了,来影响。我们靠着主有能力活出圣洁的生活了,但是我们还会与罪征战,还会有魔鬼来诱惑我们,在生活,在行为,在思想上,不能够永远达到不去犯罪。虽然我们靠着耶稣在神的眼中被看为是圣洁的,我们还没有完全的圣洁。等到神的过在此降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完全的圣洁。
苏格拉底讨论(Socratic Dialogue or discussion)又称苏格拉底式提问、苏格拉底诘问法,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参与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挖掘深层假设、澄清概念、最终达成更深刻理解的对话方法。它并非简单的问答,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探究过程,强调参与者主动思考和自我发现。这种方法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首创,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对话者自我反思,揭示其观点中的矛盾和不足,从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苏格拉底讨论强调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苏格拉底反对直接灌输知识,而是主张通过提问,暴露人们思想中的矛盾和不足,激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认识真理。
主要特点:
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原文作“穿”。下同)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
热身:什么是性格?什么是品格?我们通常的看法如何?
这样能长久吗?能荣耀神吗?还是荣耀自己?
今天讲福音驱动的品格。“品格”有道德的意味,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这么做,你是在犯罪,没有活出和福音相称的生活。这是平时说的性格是不同的。
什么是福音驱动?因为你相信了福音,你自然就愿意、也能够行出来。神在福音里也预备了充足的供应,包括充足的动力。不是不得不、不是被逼、也不是勉强,乃是甘心乐意。“很难”“做不到”就不存在。你没有行是因为你不愿意,是你的责任,最终是福音的问题,不是没有信,就是信错了,或信不足。“太难了”“做不到”都是借口。
一、对于基督徒而言,好消息是什么?
福音如何改变了我们和神的关系以及我们的身份?
因着相信福音,我们有了荣耀的新的身份。选民是什么意思?圣洁的?蒙爱的?
10年前,北京市一所一本升學率高達90%以上的重點中學,推行了一場教學改革。紀錄片《真實生長》,從2012年開始,對教育改革中的3個主人公長期跟拍,從高中階段,到他們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積攢的素材將近1000個小時,影片監製是曾拍出知名紀錄片《高三》的周浩,在他看來,這部紀錄片可以看到一代95後,如何在社會變化的大背景下,尋找自己生存可能性的故事。
“Hello大家好,我是定慧,今年18岁,现在开始在广州的一家社会创新公司实习”。这是2020年的九月,B站视频里的定慧顶着自然卷的及肩长发,皮肤藜黑,向观众打招呼。这个视频至今已播放13万余次。B站up主MoonDobe从成都奔往广州采访定慧那天,正好台风来了。下午,她冒着小雨和定慧在一家创客空间的咖啡馆里见面,并录制下了这支视频。
他,五年级离开学校,在家学习八年。
2023年,他创办了一家中国自学生联盟,取名叫“自由学社”(Liberal Academy),口号是“学校没有围墙,学习生而自由”。
定慧/男生/18岁/陕西
缘起
定慧说:五年级的时候,我爸爸主动把我留在家里。
我们家是一个修行家庭。我父亲对我的观察是,我在学校正一点一点丢掉自己的灵气,我的意识越来越追求来自他人的认可,他看到我有很多行为都在哗众取宠,而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那时候因为搬家要转学,转学费要10万块钱,我家掏不起,就借这个机会,把我留在家里。
我对学校的感觉也算不上喜欢,当时也做班干部,成绩中上,有一群同学可以玩,课间聊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