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Maike, 25 六月, 2024

复习一下宣教、宣教士的基本定义,以及上一次学习到的基本内容--教会和宣教的关系。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关于短宣和长宣的内容。了解短宣和长宣的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短宣的定义:短期安排的宣教活动。不同的组织对于短宣的定义可能不同,从几天到3年,甚至4年都有可能,原因之一是很多宣教士平均在禾场的时间是4年左右,所以超过4年的就算长期了。短宣可能参与大使命的一部分,比如发福音单张等,或辅助大使命,比如医疗、教育、物质等帮助,慰问或支持宣教士等,也可能参与全部,比如保罗第一次宣教行程就建立了教会,并设立了长老。

短宣的圣经依据:

1、旧约约拿的例子。约拿书记载--先知约拿被差派到外邦人中的尼尼微城传福音,他在城里走了一日,宣告神的威胁--40天以后尼尼微城会被倾覆,然后尼尼微人信服神,都悔改了。

2、彼得的例子。使徒彼得来到外邦人哥尼流的家。几个星期前,神分别给彼得和哥尼流降下异象,让彼得离开约帕到凯撒利亚去,传福音给哥尼流。这次旅行让彼得跨越了巨大的文化鸿沟,神教导彼得不应该看外邦人为不洁净,神的计划是既要救犹太人,也要救外邦人。从这章经文,我们可以很确定,彼得去见哥尼流,传福音,前后只花了几天时间。(参考徒10:23-24,30,48)

Maike, 22 六月, 2024

本来道歉是为自己的过错或过犯难过,也为给别人带来的损失或伤害而难过,因此向别人承认并请求原谅的过程,但是道歉也容易成为控制别人的工具,并不是真心实意的道歉。控制型的“道歉”都有哪些类型呢?

1、当你尝试用道歉来安抚一个人,以让对方对你好一些,或对你不发怒的时候,你是在努力控制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在真诚地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2、当别人要求或期待你道歉的时候,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或接纳而道歉,是因为你不想别人不悦,或想讨好别人等,你会敷衍式地道歉。

3、当你为你持续性的行为道歉却不打算改变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敷衍,并不是真心为自己所做的懊悔。

4、当你以说道歉来试图免去你对行为的责任的时候,好像在说“我都已经道歉过了,你还要我怎么样?”。真正的道歉不仅是表达难过,而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包括给与需要的补偿。

5、当你因为惧怕别人不宽恕或不接纳你而道歉的时候,你的道歉等于是交易,而不是真心为自己的行为懊悔。

 

Maike, 19 六月, 2024

回顾前两课。宣教的定义、宣教士的定义。宣教之所以存在,因为神是宣教的神。而且是向万民宣教的神,而且神宣教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能参与这样的大使命,是我们的荣幸和福气,不参与,亏损的是我们。今天学习宣教的范围,需要细细学习万民的意思。

神希望我们向哪些人宣教呢?神希望我们到哪些地方去宣教呢?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们教会还年轻,或,我们的教会还不成熟,哪里还能参与宣教?我们自己教会都顾不过来呢,还宣教!?或者,我们这里还有很多人没有听到福音呢,为什么要去远处呢?或者,宣教只能去更加贫穷的族群或国家,富有的国家就不用去了。对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有两艘正在下沉的船。两艘船都装满了人,而且下沉的速度一样快。你负责带领一支救援队,开着两艘船赶到第一艘沉船的现场,在远处是第二艘沉船,形势同样危急,而且时间紧迫,资源也有限。那么,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集中人力物力去抢救离你最近的船上的乘客,而不是分派一艘船去救另一艘沉船的人,那么你也许会救活更多人。从实用角度来分析,全力以赴去拯救离你最近的船,合情合理。

那么,对于宣教也是这样吗?我们是不是给附近的人传福音就够了呢?传福音和宣教是什么关系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大使命:太2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