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Maike, 22 十一月, 2024

书信文体是一种特殊的格式,针对不同的部分的默想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书信的格式有:开头(谁写给谁的信以及祝福)、感恩、主体、问候和报告、结语等。

  1. 信件开头(Salutation)

    • 包括写信人(如保罗、彼得等)的自我介绍和对收信人的称呼,通常以祝福开始,如“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 比如可以默想林前1:1-3;彼前1:1-2
  2. 感恩与祈祷(Thanksgiving and Prayer)

    • 作者对收信人的感恩,以及为他们代祷的内容。
    • 比如可以默想林前1:4-9;帖后1:3-5
  3. 正文(Body)

Maike, 20 十一月, 2024

神造人的时候把普遍启示刻在人的心里,但是因为人故意压抑真理,反而信从虚慌,所以人单单靠着受造界已经不能真正认识神,人必须靠特殊启示才能认识神。

所以我们即便借着受造界默想神,也首先要根据特殊启示来直到神是什么样的神,神借着受造界启示了他是什么样的神。而不是单单看着受造界就能看到神自己。

圣经有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神在受造界的作为彰显了他自己呢?

诗篇19:1提到“诸天诉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8:1说神将他的荣耀彰显于天。也就是说借着观察受造界,我们可以看到神的荣耀。这是借着受造界默想的结果。

罗1:20提到神借着受造界彰显他的永能和神性。也就是说神借着创造彰显了他的永恒、能力以及作为神特有的一些属性(更多的属性请参考《神的属性和工作》)。加上创1:1;诗篇89:11节,我们可以借着观看、思想受造界,借着默想神的创造而认识神的永恒、能力和伟大。神从无到有造了一切,时间、空间、物质(甚至灵界的存在)都是因着神而有的。在时间的起点以先,只有神,所以神是永恒的。

赛40:12-17将神与受造界(包括人)相比,突出神的智慧及伟大。

Maike, 19 十一月, 2024

圣经的诗篇智慧文学包含诗篇、约伯记、箴言、传道书、雅歌、耶利米哀歌等。甚至有新约的雅各书。不过雅各书归为书信更好。

默想的时候开始可以一小段地开始,然后再一章一章地默想。

圣经中的诗篇可以根据内容和目的被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分类:

  1. 赞美诗(Hymns):这类诗篇主要是为了赞美上帝的属性和作为,表达对上帝的敬仰和崇拜。

    • 例如:诗篇第8篇,大卫在这篇诗篇中赞叹上帝的伟大,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同时惊讶于上帝对人的眷爱和拣选。
  2. 哀歌(Laments):哀歌是表达悲伤、悲痛或绝望的诗篇,通常源于个人或社区的危机,是向上帝表达痛苦的一种方式。

    • 例如:诗篇第22篇,以“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我?”开头,表达了诗人在极度痛苦中的哀求。
  3. 感恩诗(Thanksgiving Psalms):在经历上帝的帮助和拯救后,这些诗篇表达了对上帝的感激之情。

Maike, 19 十一月, 2024

记叙文:

为了方便,我们把历史叙事、律法、家谱等都算在记叙文里了。因为记载的都是历史事实。

刚开始联系默想的时候,可以先挑一节经文、一个故事或一段完整的经文,等慢慢有进步了,再开始默想一整章。下面先是一小段的例子,然后是一整章的例子。

一节经文:

案例一:创1:1

案例二:出20:3

案例三:太5:3

案例四:约1:12

一小段的:

案例一:创2:18-24

案例二:创5:1-27

案例三:太1:1-17

案例四:出21:1-10

案例五:太5:21-26

案例六:可4:35-41、路10:38-42

一整章的:

案例一:创1章。

Maike, 19 十一月, 2024

在多年的服侍中,遇到这样的一种人,就是容易把什么事情或人往消极的、负面的、悲观的角度去想,结果自己情绪不好、人际关系不好、也做不好事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理论上来说,人都有好和坏的一面,事情也有往坏或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但是有一种思维叫消极思维(Negative thinking),这是一种持续的消极心态,倾向于以负面或悲观的角度解读事件和人际关系,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1、悲观主义(Pessimism)或灾难化思维 (Catastrophizing) 总是预期不好的结果,对未来持消极态度。

2、过度概括 (Overgeneralization):  从单一负面事件中得出普遍性的负面结论。例如,一次约会失败就认为自己永远找不到伴侣。

3、滤镜思维 (Mental Filter): 只关注负面信息,忽略正面信息。

4、偏见或成见(prejudice/bias):个人的过去经历或社会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他们对他人或某些情境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从而倾向于做出负面的判断。比如过去的经历可能导致个体难以信任他人,从而倾向于怀疑他人的意图。

Maike, 16 十一月, 2024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孩子成人以先,父母依然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依然在很多方面依靠父母,包括买手机的钱(当然一些孩子很小就离开父母,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这是例外的情形),所以父母依然有权利管理孩子的生活。这是父母需要经常对孩子明确的。本来孩子就是罪人,是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上帝,喜欢做主,他们需要不断被提醒他们自己并不是上帝,他们需要顺服父母。

其次父母需要明白,什么时候给孩子用手机,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尝试单独管理手机一段时间,什么时候彻底给孩子管理手机的自由。。这些没有固定的范式,也不需要和别人比较,也提醒孩子不要和别人比较,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道路都是独特的。总的原则就是:小事上忠心,大事上才忠心。孩子需要不断被考验,看他们是否准备好了得到更多的特权。当然每一个孩子都不完美,重点看对方是否有进步,是否不断学会按照神的心意管理好手机,然后得到更多的特权。

对于是否监督孩子手机的内容,父母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尊重孩子的隐私,绝对不会干预,一种是随时可以观看或检查孩子的手机,看是否有不合适的内容。检查的频率根据父母的信心而定。孩子对此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父母可以随时检查,一种是不允许检查,甚至设置自己的密码,连父母都不知道。

也有的父母想监督孩子的手机,结果孩子很生气,或遭到孩子的反抗,最后不一而终。这是没有事先谈好的结果。

Maike, 16 十一月, 2024

有的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记不住事情,即便交待了很多次,孩子依然忘记。这让父母感觉很挫败、很生气。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有先天性记忆的缺陷,也就是说孩子什么都记不住,或记不好,或容易忘记,这说明孩子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帮助,也许孩子慢慢长大会好一些;一种是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按照优先次序来记忆,足够看重的事情会容易记得住,否则就容易忘记。而且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过程中,能记住的东西是有限的,当要记的东西很多的时候,就会忽略其中的一些东西(尤其在匆忙的时候),而且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父母让记住的东西未必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有很多让他们分心或兴奋的事情),所以他们自然容易忘记。这怎么办呢?

1、需要反复和孩子沟通事情的重要性,甚至和孩子的兴趣点建立联系,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光是说“不要忘记”是不够的;

2、把事情的重要性和孩子的信仰链接(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认信的话),让孩子知道那是为主耶稣做的,是主耶稣所喜悦的,是有天上的赏赐的;

3、把要记住的事情让孩子写下来,而且放在孩子经常看到的地方,也许是孩子经常用的本子,或孩子用的手机,或贴在冰箱上,或贴在出门前的门背后。。然后提醒孩子出发前根据清单看自己漏了什么没有;

Maike, 14 十一月, 2024

释经讲道的目的帮助听众明白经文的意思并且应用到自己的生命中。为了尊重经文的原意,一般来说,讲道的结构应该是经文的结构,讲道的主题应该是经文的主题。不过,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帮助听众更好明白经文的意思,讲道的结构是可以和经文的顺序有别的。比如:

1、三明治结构的情形。案例一是彼前1:22-25,核心劝勉是“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前面讲了原因“既因。。。”,后面也讲了原因“(既然)你们蒙了重生”。在讲道的时候,可以先讲两个原因或驱动,然后解释核心的劝勉。

2、需要分类归纳的情形。案例一是提前3:1-7,主旨是监督的资格,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资格分为几类:1)羡慕善工;2)被大家认可(无可指摘);3)生命做榜样(八廓节制、自守等);4)家庭做榜样(包括做一个女人的丈夫、管理好自己的家等);5)在教会外做榜样(3:7);6)有教导的恩赐(3:2下);7)信主有一定年头等。

3、需要强调原因的情形。有时候“原因”里面有很重要的教义,或需要先阐述原因才能帮助大家明白结果的意思,所以在讲道的时候选择了先讲原因。案例一是罗1:16的前面原本有“因为”,这一句经文是为了解释1:15的原因是什么。但是1:16提到了关于福音的核心教义,所以有的讲员会花更多时间先讲这一节,然后在讲1:15节。

【未完待续】

Maike, 11 十一月, 2024

很多时候听到弟兄姐妹说“这个道好扎心”,或“这个道不扎心”。似乎大家更需要扎心的讲道。那么如何才是扎心的讲道呢?

根据徒2:37,扎心的感觉来自于自己意识到得罪了神。扎心对于基督徒很重要,因为只有意识到自己得罪了神,才意识到自己需要耶稣,才意识到自己需要悔改。

那么如何帮助大家意识到自己得罪了神呢?
1、帮助大家意识到大家并没有遵从主的命令(包括没有相信应该相信的);
2、帮助大家意识到我们其实并没有给三位一体的神当得的回应;
3、帮助大家意识到大家没有效法好的榜样;
4、帮助大家意识到自己其实更像坏的榜样;
5、帮助大家意识到自己和故事中不同的角色其实都有类似的地方;
6、帮助大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活出基督徒应有的样式。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特定针对某个人的罪,这样的话讲台容易变成炮台,乃是让大家觉得所有人包括讲员都会有类似的罪,我们都需要耶稣,都需要悔改。

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暴露人的罪之后立马让人悔改离开罪就结束了,乃是让大家转向福音,思想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做了些什么,让我们更加爱主和敬畏主,然后为了主而离开罪,这样主的名会得更大的荣耀。

以下是一些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