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dcrumbs

Maike, 24 九月, 2023

一、郊外活动的必要:
1、早期教会天天聚(徒2:46),因为他们是一家人。作为今天的教会,大家要学像一家人是不容易的,平时大家都很忙,周末礼拜也匆匆来,匆匆去。即便有一对一门训,也只是两个人之间,大家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不够亲热的。
2、在外住1-2夜的封闭营会会让大家在放松的环境中建立关系,可以达到平时所无法达到的一些目的。
3、郊外过夜的活动可以作为城里一天的活动、平时周末的礼拜、周间的小组的补充。

Maike, 21 九月, 2023

抑郁得医治的见证

人生有些不幸往往是无法预知的。

2023年3月,我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起初可能只是有了抑郁情绪,因为一些事情没有按照我的“计划”进展,感觉一切都失控了。具体原因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还是那段时间沉迷于玩游戏?还是身体出了问题、大脑中分泌的神经递质缺乏?还是同一时间段发生的很多事都不如自己的预期?……现在回想起来,原因已经无从知晓,也无法被简单归纳为单一原因。可是等到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无法自救了,我对生命中的一切完完全全丧失了兴趣,抑郁情绪确确实实变成了抑郁症。5月6月是我“重症”的两个月,五一回老家我本想从家人处寻求力量,可我爸爸刚好在这个时候检查出糖尿病,血糖飙升到令人恐惧的数值,我带着他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开药,我们都挺沉默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对我无疑又是致命一击。

Mars, 17 九月, 2023

福音的苦难观
哥林多后书4章7-18节
讲师:国庆
 

经文:林后4:7-18       讲题:《福音的苦难观》    时间:09.17
引言:                   

正文:
这段讲的是保罗对事奉中、人生中患难的看法。患难是人生中必然的存在,你逃不了。可能你正经历痛苦婚姻、疾病攻击、丧亲之痛、长期的单身、债务缠身,抑郁症困扰、失/创业艰难,孩子身/心理缺陷…通常世人对患难采取的是逃避心态,能逃多远是多远;将患难视为失败、不幸。之前讲到哥林多信徒也是因患难嫌弃保罗。他们觉得保罗你的患难太多。神的仆人哪有像你这样的?神的仆人不该得到神眷顾,只有成功、没有患难吗?对保罗来说,患难是他的事奉绕不过的话题;对我们人生、尤其基督徒来说,苦难也是我们绕不过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位使徒以福音为中心的苦难观。

Maike, 15 九月, 2023

罗4:5提到“他的信就算(3049)为义”中的“算为”是什么意思?是指人得到的公义包含信心吗?

我们看圣经中一些类似的句子:

1、创31:15 拉结和利亚被父亲“当做”陌生人。
2、民18:27,30提到利未人的十一当纳“算作”场上的谷,酒榨的酒。
3、利7:18提到第三天的肉不“算为”祭。

上面经文中的“算做”“当做”的意思基本都是一样东西被看做另外一个东西。

这和诗篇106:30不同,那里的经文说非尼哈因为做了公义的行为,神给他的报答是公义。民25章记载了当时以色列人拜偶像,神要他们杀掉有关的人。非尼哈杀了被米甸的女人诱惑拜偶像的一个首领,所以他的义行被算做义,结果得到了神的赏赐(民25:12-13)。这和申6:25提到的一致。申6:25提到当以色列人遵守神的诫命,就是他们的公义了。启19:8提到义人见到耶稣的时候披戴的是自己所行的公义。

所有保罗那个时代的犹太人一般会认为亚伯拉罕的信心得到了公义作为赏赐。如同非尼哈一样。所以他们认为亚伯拉罕的信心也是一种功劳。

Maike, 13 九月, 2023

1.0版

一、表达关心/关怀。关心对方的各个方面,关心到实处,尤其是对方所看重的或有挑战的方面。可以先了解对方希望如何关心,每一个人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透过关心看有没有行善或可以帮助的机会。【关心或陪伴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对方接受的方式,比如一起锻炼、吃饭、出游、看电影、购物等等】
“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你的工作有什么进展吗”
“你的睡眠好一些了没有”
“你的家人身体好些了吗”

二、表示担当。可以透过代祷、帮助、所需的提醒等来表示支持和担当。可以分担对方的服侍、工作等。【行为的担当也有很多种方式,包括给对方财政的资助等。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征求对方同意的,特殊情况下需要凭信心,因为对方表面的表达和实际情况是不一致的】
“有什么可以为你祷告的吗?”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我可以帮你XXX吗”
“你需要我早上提醒你读经吗”

三、表达感谢。真诚地感谢对方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有人可能认为说感谢太客气了,把自己当外人了。这跟文化有关。但是我们需要培养正确的、合乎福音的文化。】
“谢谢你愿意和我一起门训”
“谢谢你请我吃饭”“谢谢你的款待”
“谢谢你愿意见我”
“谢谢你的宽恕”

Maike, 12 九月, 2023

有的基督徒是因为不可抗力而缺席教会的聚集,比如生病、短期出差、必须照顾生病的家人等,但是也有的基督徒没有合乎圣经的理由而长期不参加聚会,这样的情况会给教会和本人都带来恶劣的影响:

1、失去了和肢体紧密的连接,让彼此的关系都受亏损。教会的肢体之间是彼此需要的、彼此委身的、彼此连接的、彼此督责的、彼此相爱的。。。一个肢体长期脱离其他肢体以及整个身体,让他/她本人和教会都不健康(林前12:12-27)。

2、当一个会友长期不聚会的时候,会成为不好的榜样。一点面酵会让全团发起来(林前5:6)。如果不得以有效地处理,其他会友也可能会效仿,觉得来不来聚会无所谓。同时也让那些忠心履行会友盟约和章程而坚持聚会的会友感觉到挫败,甚至觉得做不做会友都一样。

3、一个长期不聚会的会友会加添教会牧者的忧虑。来13:17提到牧者要为自己所牧养的羊警醒,因为要为所牧养的羊交账。牧者如同父母一样为自己孩子守候。当孩子半夜都不回家,父母自然会担忧。当羊流浪或迷失在外头,忠心的牧养人也会担忧。当一个会友没有按照圣经、章程、会友盟约等过健康的教会生活的时候,牧者也会担忧。

匿名 (未验证), 11 九月, 2023

了解大家上一次家庭作业的情况及其原因,再给针对性的教导。

男女的不同的责任,身份转变过程中的责任。

教导“愿意”和“想”的微妙区别
1、“愿意”通常是被动的。问:你愿意和XX结婚吗?回答:愿意。愿意有可能是被动的或不得不。
2、“想”相对主动一点。比如我想和你结婚。表达一种渴望。是主动的。
3、“愿意”和“想”都有程度上的差别,你最终的选择才是你最愿意和最想的。比如我很想去见你,但是XXX,我愿意和你结婚,我想和你结婚,但是不是现在。。。说明后面的才是最想做的或最愿意做的。我们常常会自欺欺人。
4、你所决定的才是你最愿意和最想的。你是愿意、想还是决定和对方结婚呢?